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一肩挑”促和谐
来源:
《人民日报》2009年6月23日第13版
发布时间:2009-06-23 16:20
索博日嘎镇塔西村原来因党支部和村委会经常闹矛盾,致使农牧业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一直未能在村里实施,去年实行“一肩挑”后,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景文立即着手对村里10多年未曾复垦的500多亩水毁地进行复垦,去年共产油葵15万斤,为全村村民带来了220多万元的收益。
为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推行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支部书记与主任“一肩挑”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使一套人马组成的两套班子形成了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旗有350多名嘎查(村)干部实现了交叉任职,占嘎查(村)干部总数的73.6%;有120多个嘎查(村)实现了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占嘎查(村)总数的68.2%,超过自治区平均值45个百分点;有80多名致富能手、经纪人选进了村“两委”班子,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据了解,巴林右旗推行的“一肩挑”一职,要经过群众和党员“两票制”选举产生,这样便实现了强化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一肩挑”首先须跨过当选嘎查(村)主任这道门槛,否则就不能推荐担任党支部书记。这就要求“一肩挑”干部必须做到“既要向上负责又要向下负责”。从效果看,“从嘎查(村)主任到嘎查(村)支书”这样的“一肩挑”模式,有效解决了有些地方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两委”矛盾问题,而且精减了嘎查(村)干部职数,既缩减了村级开支,也减轻了农牧民负担。
同时,为避免在“一肩挑”干部身上发生权力过于集中,巴林右旗还全面推行嘎查(村)级重大事务“五步决策法”:有关重大党务、村务由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拿出初步意见;报苏木(镇)党委、政府审定把关;再拿到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上重新讨论研究形成初步方案;之后广泛征求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意见,对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最后召开嘎查(村)全体党员、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再制定正式方案加以落实。
为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推行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支部书记与主任“一肩挑”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使一套人马组成的两套班子形成了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旗有350多名嘎查(村)干部实现了交叉任职,占嘎查(村)干部总数的73.6%;有120多个嘎查(村)实现了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占嘎查(村)总数的68.2%,超过自治区平均值45个百分点;有80多名致富能手、经纪人选进了村“两委”班子,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据了解,巴林右旗推行的“一肩挑”一职,要经过群众和党员“两票制”选举产生,这样便实现了强化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一肩挑”首先须跨过当选嘎查(村)主任这道门槛,否则就不能推荐担任党支部书记。这就要求“一肩挑”干部必须做到“既要向上负责又要向下负责”。从效果看,“从嘎查(村)主任到嘎查(村)支书”这样的“一肩挑”模式,有效解决了有些地方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两委”矛盾问题,而且精减了嘎查(村)干部职数,既缩减了村级开支,也减轻了农牧民负担。
同时,为避免在“一肩挑”干部身上发生权力过于集中,巴林右旗还全面推行嘎查(村)级重大事务“五步决策法”:有关重大党务、村务由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拿出初步意见;报苏木(镇)党委、政府审定把关;再拿到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上重新讨论研究形成初步方案;之后广泛征求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意见,对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最后召开嘎查(村)全体党员、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再制定正式方案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