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海南文昌:探索以工建和团建推动党建工作
来源: 《中国人事报》       发布时间:2007-06-11 17:01
  近几年来,海南省文昌市紧紧围绕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以党建统领工作大局,以工建和团建推动党建工作。
  “工建铺路、团建搭桥、党建通车”探索组建党组织新方式
  文昌是著名侨乡,侨资和民间资金较多。改革开放以来,文昌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但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力量比较薄弱,造成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比较普遍。据1998年初统计,当时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共有党员112名,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0.2%;达到建立党组织基本党员数的企业仅有8家,占企业总数的0.5%。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文昌市各级党委从实际出发,逐步探索出了“工建铺路、团建搭桥、党建通车”的新路子。
  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文昌市委坚持从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抓起,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优势,努力把党组织的声音传播到广大职工群众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文昌市15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中,现已建立工会组织78家。对规模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采用分区域和分行业联建的方式,组建了16个联合工会,使其覆盖近千家小型企业。在此基础上,市委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必须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结合起来,从而一方面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工会组织受到了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普遍欢迎,为建立健全党的组织铺平了道路。
  文昌市依靠团组织在党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团员青年之间搭起一座理解、信任和沟通的桥梁。目前,全市已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团组织75个,其中单独设立的39个,联合设立的36个,覆盖小型企业1100多家。各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团组织重视发挥“团员之家”和“青年之家”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他们对党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自觉成为党组织的坚定支持者和坚强后备军。
  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反映:“工会铺好路,团组织搭好桥,党组织的车直接开进非公有制企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文昌市合利纸箱厂是个有一定规模且青年职工较多的企业,但党员数量不足3人,无法建立党支部。市委党工团建工作指导员在积极帮助该企业完成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组建工作后,随即从优秀青年职工中吸收了4名积极分子入党,仅用一年多时间,就使该企业建立了党支部。据今年初统计,全市已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支部46个,符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条件的企业已100%地建立了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已100%地找到了自己的“家”。
  “工建播种、团建育苗、党建树木”创新党员发展新模式
  文昌市各级党组织大胆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模式,摸索出了“工建播种、团建育苗、党建树木”的做法。经过3年多的努力,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共发展党员126名,逐步壮大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队伍。
  文昌市委倡导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职工之家”的政治优势,当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宣传员”和“播种队”,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引导和工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近几年来,全市已有320多名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会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文昌市委明确要求必须把在非公有制企业的青年职工中发现、挑选和培养优秀“苗子”,作为全市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各级团组织努力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广大青年职工团结和凝聚到党团组织的周围,并挑选其中的优秀者,尽力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文昌鸡养殖基地总经理傅启锐原来只是一名私营养鸡场的推销员,后在企业团组织的鼓励和帮助下,独立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如今企业年收入已突破百万元。2002年,他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光荣称号。像傅启锐这样经过团组织培养成长起来的带头致富的典型,在文昌市各个乡镇都不鲜见。
  对工会组织播下的“种子”和团组织选育的“苗子”,所在企业和上级党组织从一开始就给予关注,在条件趋于成熟后,党组织又接手进行一个时期的培养,然后按程序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在经济建设中起骨干作用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