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村官”一路十一载
来源: 《新华日报》2009年5月9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09-05-12 13:50
  准确地说,“村官”根本算不上官。但对1998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农村的黄俊来说,小“村官”却是他执着追求的大事业。直到今天,回首11年村官路,他说,“我仍然觉得自己是尚未毕业的‘小学生’村官。”
  5月4日下午,见到刚刚在省暨南京市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发完言的黄俊,记者最想求解一个疑问:你是南京农业大学金融系的高材生,为什么跳出了“农门”却又再回到农村去?
  “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了不起。”黄俊笑着回答,“农村需要我,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改变农村,回报家乡。”
  放弃舅舅帮自己在深圳找好的月薪3000元的工作,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黄俊这个家中独子,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江都市仙女镇樊庄村。
  但村民们最初给黄俊的不是掌声,而是怀疑和议论:大学毕业怎又回来了?“学生娃”能在村里扎下根吗?而黄俊也发现了自己的尴尬:“一开始,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做事放不下架子。”
  回村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更触动了他。当时,村里发展花木种植,要调几家农户的田。揣着一堆大道理,黄俊上门去做工作,一圈跑下来,谁家都不愿意;可当奶奶跑去陪着唠了半天家常后,对方竟被说动了!
  “为什么我这个大学生做不到的,没文化的奶奶却做到了?奶奶给我上的‘这堂课’让我明白,回到农村,我还是个小学生,要从头学起。”黄俊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与乡亲们的感情,让他们从心里接纳我。”
  在樊庄村,黄俊先后做过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调解主任、副书记,直到2004年,他被调到民和村任书记,成了“一把手”。两个村任职,黄俊说,有两份“作业”自己最满意:
  在樊庄村,黄俊提出利用紧靠国道和高速公路的优势,建设一个物流园区。从跑手续到调土地,从建厂房到招客商……这个江都市最早最大的村级物流园区,在黄俊的努力下建成了。“4年为村集体创收了40多万元,”黄俊说,“它让我在村里从此有了‘地位’。”
  第二份“作业”是,初到民和村就遇到尴尬事:一位妇女不小心从村口的危桥上掉到河里,气急之下跑到他办公室大吵大闹。黄俊一开始还觉得挺委屈,后来便打定了主意:我要先修好这座让老百姓不满意的危桥!第二天,黄俊就开始往镇上、市里跑,终于争取到了20万元的资金。2个月后,新桥落成,起名“幸福桥”。通车那天,村民们自发买来的鞭炮拉得比桥还长。 有趣的是,当初掉下河的那位妇女也来了,还把自己的婆婆搀了过来。黄俊说:“正是从这座桥,我走进了民和村百姓的心里。”
  今年初,黄俊由“村官”成了“镇官”,被任命为仙女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民和村党支部书记。以前的同学羡慕地说:“你十年磨一剑,终于成功了!”黄俊却说:“我还是一名村支书,我主要的工作还是在村里。”
  过去5年,民和村已由全镇最穷的村一跃成为扬州市的全面小康村,人均纯收入由4800元增加到9200元……
  寄语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村官”,黄俊最想与他们共同分享这样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闪光,人生因执着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