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殊视角看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
来源:
《新华日报》2009年2月23日第4版
发布时间:2009-02-25 09:55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破连连影响全国;先进性典型震撼大江南北,影响远至国门之外……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党的建设不断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走在全国前列。记者近日采访几位当事者,听他们讲述江苏党的建设的背后故事。
秦振华:56岁当上市委书记
“我的选拔任命,体现了江苏省委、苏州市委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干部的用人理念。”——秦振华
1992年,56岁的秦振华在他“仕途”已近尾声的年龄,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张家港市委书记,迎来了更为宽广的事业平台。
在这之前,秦振华在市府所在地杨舍镇已经担任14年党委书记,凭着敢闯敢干的精神,把这个当年在苏州地区县城镇中的“最后一名”变成了“全国乡镇百颗星”的第七位、江苏省的第一个文明卫生镇。人称秦振华为“秦第一”。
让秦振华进入市委常委班子并担任“班长”,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说他会“闯祸”、捅“乱子”。但当时省委和苏州市委领导态度很坚决:就是要找这样一个不守常规、不按规矩出牌的人出来“搅局”,打破苏南地区平静的“一池春水”,让领头羊带动一群羊,开启新局面。
省委和苏州市委一致认为,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好不好,既要看他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更要求他在贯彻执行中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创造的业绩;看一个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简单地看他读了多少书,主要看他利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看一个干部强不强,不仅看他的“唱功”,更注重看他的“做功”。
对这样的一份信任,秦振华感到意外,更多的是感到了责任。“这是省委、市委对我最大的信任和激励。我一定不负重托,把任期的宝贵时光和精神奉献给张家港人民,贡献给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人们看到的实践与现实是,由“杨舍精神”演变而为“张家港精神”,引领着张家港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全国第一个建设沿江万吨级码头,建立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国家级保税区,诸多“第一”、“唯一”,创造了当时有名的“张家港速度”。到1994年底,张家港市经济总量、税收、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均在苏州各县市中领先,28个方面创全国先进,创建了江苏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排名第二。
1995年5月13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张家港视察时,亲笔为“张家港精神”题词,连说三遍“这是干出来的,说是说不出来的!”
张云泉:先进事迹打动美俄电影商
“用生动的事例和平实的语言去告诉听众:我们共产党员靠行动体现先进性,而不是喊空口号;我们党员干部体现了先进性,就必然会出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张云泉
2005年4月,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从事信访工作20多年的张云泉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在随后的媒体宣传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巡回报告中,他的事迹一次又一次地感动、震撼了无数听众,成功树立起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看得见、用得上的“三个代表”。
三年多来,张云泉先后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做了近两百场的事迹报告,在主会场或分会场听报告和收看报告的人数达20多万人次,通过各大媒体收看收听的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他的事迹报告来自社会实践,大家感到可信、可亲、可学。这几年他在各地做报告期间多次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本来报告会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听的,但有的群众自发要求参加。安徽省一位群众听说他要来做报告,提前一天赶到合肥市,听完报告后说:“我从内心感到,共产党的干部是为我们老百姓无私奉献的救星!我们希望多宣传这些典型,群众才会更加热爱共产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希望!”
他的讲演,在高校引起轰动。学生对他说,听了你的报告,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共产党员,有勃勃生机的中国共产党!有的学生听完报告后就写了入党申请书。一些校领导和老师说:云泉同志这种先进事迹的精神境界将影响几代人!
他在浦东干部学院给100多名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讲课,全场自发起立为他鼓掌。学院主持上课的教授说:这是大家发自内心对我们党树立的先进典型的认可!
200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张云泉的事迹创作的电影《情暖万家》在南京首映,上座率高出了同时上映的美国娱乐大片。去年的长春国际电影节上,《情暖万家》的拷贝被美国和俄罗斯的电影商买走。许多影业人士和观众评价:先进性教育的政治教育片只要处理好教育和艺术娱乐的关系,人们就能在接受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国外电影商说,他们也面临许多社会矛盾要化解,需要从影片中学习和借鉴。
通过三年多的先进性教育宣传,张云泉感到,一个典型在自身岗位表现出的先进性,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推动作用,乃至能在国内外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秦振华:56岁当上市委书记
“我的选拔任命,体现了江苏省委、苏州市委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干部的用人理念。”——秦振华
1992年,56岁的秦振华在他“仕途”已近尾声的年龄,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张家港市委书记,迎来了更为宽广的事业平台。
在这之前,秦振华在市府所在地杨舍镇已经担任14年党委书记,凭着敢闯敢干的精神,把这个当年在苏州地区县城镇中的“最后一名”变成了“全国乡镇百颗星”的第七位、江苏省的第一个文明卫生镇。人称秦振华为“秦第一”。
让秦振华进入市委常委班子并担任“班长”,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说他会“闯祸”、捅“乱子”。但当时省委和苏州市委领导态度很坚决:就是要找这样一个不守常规、不按规矩出牌的人出来“搅局”,打破苏南地区平静的“一池春水”,让领头羊带动一群羊,开启新局面。
省委和苏州市委一致认为,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好不好,既要看他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更要求他在贯彻执行中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创造的业绩;看一个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简单地看他读了多少书,主要看他利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看一个干部强不强,不仅看他的“唱功”,更注重看他的“做功”。
对这样的一份信任,秦振华感到意外,更多的是感到了责任。“这是省委、市委对我最大的信任和激励。我一定不负重托,把任期的宝贵时光和精神奉献给张家港人民,贡献给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人们看到的实践与现实是,由“杨舍精神”演变而为“张家港精神”,引领着张家港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全国第一个建设沿江万吨级码头,建立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国家级保税区,诸多“第一”、“唯一”,创造了当时有名的“张家港速度”。到1994年底,张家港市经济总量、税收、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均在苏州各县市中领先,28个方面创全国先进,创建了江苏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排名第二。
1995年5月13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张家港视察时,亲笔为“张家港精神”题词,连说三遍“这是干出来的,说是说不出来的!”
张云泉:先进事迹打动美俄电影商
“用生动的事例和平实的语言去告诉听众:我们共产党员靠行动体现先进性,而不是喊空口号;我们党员干部体现了先进性,就必然会出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张云泉
2005年4月,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从事信访工作20多年的张云泉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在随后的媒体宣传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巡回报告中,他的事迹一次又一次地感动、震撼了无数听众,成功树立起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看得见、用得上的“三个代表”。
三年多来,张云泉先后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做了近两百场的事迹报告,在主会场或分会场听报告和收看报告的人数达20多万人次,通过各大媒体收看收听的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他的事迹报告来自社会实践,大家感到可信、可亲、可学。这几年他在各地做报告期间多次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本来报告会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听的,但有的群众自发要求参加。安徽省一位群众听说他要来做报告,提前一天赶到合肥市,听完报告后说:“我从内心感到,共产党的干部是为我们老百姓无私奉献的救星!我们希望多宣传这些典型,群众才会更加热爱共产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希望!”
他的讲演,在高校引起轰动。学生对他说,听了你的报告,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共产党员,有勃勃生机的中国共产党!有的学生听完报告后就写了入党申请书。一些校领导和老师说:云泉同志这种先进事迹的精神境界将影响几代人!
他在浦东干部学院给100多名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讲课,全场自发起立为他鼓掌。学院主持上课的教授说:这是大家发自内心对我们党树立的先进典型的认可!
200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张云泉的事迹创作的电影《情暖万家》在南京首映,上座率高出了同时上映的美国娱乐大片。去年的长春国际电影节上,《情暖万家》的拷贝被美国和俄罗斯的电影商买走。许多影业人士和观众评价:先进性教育的政治教育片只要处理好教育和艺术娱乐的关系,人们就能在接受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国外电影商说,他们也面临许多社会矛盾要化解,需要从影片中学习和借鉴。
通过三年多的先进性教育宣传,张云泉感到,一个典型在自身岗位表现出的先进性,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推动作用,乃至能在国内外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