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改革创新抓党建 又是硕果满枝时
来源: 2009年1月23日《吴江日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9-02-01 10:58

——盘点2008年全市组织工作成果

  在全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保增长、促发展的大背景下,盘点2008年组织工作成果,探索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的经验和规律,显得十分重要。从深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到健全工作举措、完善体制机制,从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到抓基层、打基础、强自身,2008年组织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果,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凝心聚力,为开创2009年组织工作新局面夯实基础。
  盘点一:十七大精神成为党员干部心中的旗帜
  2008年的春天阳光明媚。在短短10天时间里,全市所有副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分5批先后走进课堂,接受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在那里,领导干部接受理论熏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联系实际培训,树立“善于学第一位、敢于超前一位”的发展意识;坚持学以致用,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办法和机制。在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掀起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党支部学习会上,党员们纷纷围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开展讨论;远程教育网络终端前,党员们聚精会神听理论研讨、听政策分析、听工作部署;知识竞赛现场上,党员们对十七大和新党章精神对答如流。党员们都说:“学了十七大精神后,视野更开放了,观点更开明了,胸襟更开阔了。”
  盘点二:现代培训模式渐成干部教育趋势
  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拓展训练、远程教育……这些2008年活跃度很高的名词,把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入了现代化教学的新领域,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为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特别是现场教学,我市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后,逐步把这一模式引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08年7月,我市升格为中浦院现场教学基地后,加快了这一模式的推广力度,整合全市优秀现场教学资源,建立了基层党建、区域经济、农村工作3类26个现场教学点,专门配备讲解员。到现场学,到基层一线学,成为干部教育培训一道亮丽风景。
  盘点三:竞争性选拔干部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副科(局)职领导干部,面向全市公开选拔镇长助理,首次实行市级机关中层正职公开竞聘,首次采取积分选岗方式安置副团职以上军转干部……2008年,我市集中推出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使干部选任工作的竞争性、透明度和公信度得以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干部选任工作一直是群众关注组织工作的热点。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干部选拔手段和方式,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盘点四: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牢固确立
  “基层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舞台。”作为全市首批选派到乡镇挂职的20名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之一,市农林局的王华在松陵镇担任3个多月环保助理后如是说。2008年,我市加大了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的力度,除继续选派第四批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外,还选派首批20名年轻干部赴乡镇担任为期2年的中层助理,选派6名领导干部到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援建工作。同时,一批来自基层的年富力强、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基层一线,正日益成为我市培养、锤炼干部的摇篮和考察、选拔干部的赛场。
  盘点五: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步伐加快
  2008年,我市除了满足和保障企业对一般性人才、基础性人才、通用性人才的需求外,把人才工作重点放在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上。9月份,我市在苏州各县(市)中率先启动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先后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为来吴创业的科技领军人才提供全程政策支持。成功创建了3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家分站,全市站点总数达9家,位居苏州各县(市)区之首。其中“江苏盛泽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创下了两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建立在乡镇的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全国第一家纺织行业的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
  盘点六:党组织设置和党员活动方式得到优化
  “党员中心户”、“党员村组家园”……这些新名词正日益成为农村党员心中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由于行政村合并,传统的党组织设置和党员活动方式日益不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现状。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桃源、七都等地先行探索试点,在行政村党组织框架下,设立了自然村、行业协会、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等分支部,并根据党员分布区域、从业特点,对党员重新划分管辖区域,因地制宜建立党员中心户、“党员村组家园”等新型党员活动阵地,受到党员群众普遍欢迎。市委组织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行政村党组织设置,改进农村党员活动方式的试行意见》,计划2009年将新型农村党组织设置和党员活动方式推广到鲈乡大地每个村落。
  盘点七:“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工程全面启动
  大学生“村官”绝对是2008年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的到来,也为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血液。我市及早启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程,首次面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和应届优秀毕业生招聘村(社区)干部83名,接收江苏省统一安排18名。大学生“村官”开始全面活跃在全市农村各个舞台上。为了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我市建立健全了岗前实践、结对培养、日常管理、考核激励等多项机制。半年来,大学生“村官”以自己的知识为坚实的翅膀,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翱翔。
  盘点八:困难面前方显党组织和党员本色
  2008年是大事多、困难多。但是在大事和困难面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次又一次得到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次又一次得到印证。在年初抗御雨雪冰冻灾害中,党员干部纷纷走上街头清理积雪,在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出行方便等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在年中支援抗震救灾活动中,党员干部踊跃交纳“特殊党费”,通过捐款捐物、输送物资、参与灾后重建等形式积极投身抗震救灾,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在年末应对宏观经济形势挑战中,党员干部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攻坚克难,勇挑担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先进性。
  盘点九: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成果喜人
  2008年一年,全市共有2批市党代表先后走进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听取会议精神、提供决策参考;有3批市代表先后站上来访接待岗位,受理群众来访,倾听意见建议。这是我市扩大党内民主、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生动实践。一方面,我市以深化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为抓手,制定出台《市党代会代表列席市委全委会和市委常委会若干规定(试行)》、《党代表基层接待日制度》等一批新的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党内民主在基层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党群议事制、党员提案制、直选村党组织班子、党员代表接待日……一大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基层群众期待的民主制度得以建立和推广。我市“整体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工作,被评为苏州市2008年度县级市、区组织部门创新工作。
  盘点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塑造组工文化
  2008年5月,市委组织部启动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在新开办的“组工讲坛”上,组工干部认真学业务、强本领,既当学员又当教员;在民主生活会上,组工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征求意见建议时,组工干部坚持开门纳谏,认真倾听基层意见建议。中组部颁布“十严禁”纪律要求后,组工干部以此作为准绳,努力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一年来,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主要内容的组工文化,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


(选派市级机关中层到乡镇挂职,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建知识竞赛现场)      (引智引才项目对接)
 
(大学生“村官”在行动)     (党员中心户挂牌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