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实现组织工作新发展
来源: 2008年12月29日《吴江日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9-01-06 14:10

  ——吴江市2008年度组织工作创新成果盘点

  在12月11日召开的全市组织委员工作例会上,市委组织部开展了2008年度组织工作创新成果评选活动。通过民主投票推选,吴江经济开发区《实施“红领培育工程”》等5项工作被评为“吴江市2008年度镇、区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开办“组工讲坛”,创设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新平台》等3项工作被评为“吴江市委组织部2008年度科室创新工作成果”,展示了新时期全市组织部门自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胆进行思路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崭新气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吴江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对组织工作深层次释放活力的现实追求。
  实施“红领培育工程”
  今年以来,吴江经济开发区通过实施“红领培育工程”,服务区内企业党员人才队伍。该工程具体包括四项子工程:安家工程——帮助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为符合条件的党员人才提供购房资助;关爱工程——发放党员管理服务卡,区内企业党员可持卡在定点单位免费参加文体、读书、法律服务等活动,在定点医疗机构、超市、科技文化场所、饭店等场所消费时享受优惠。储备工程——多渠道遴选企业党员干部人才,为企业党组织书记选配副手和培养后备队伍;资助工程——举办大专、本科、硕士学历教育培训班,为党员人才减免学费。
  记者点评:当“蓝领”、“白领”、“金领”等词汇日渐淡出人们视野时,“红领”却在吴江经济开发区悄然走俏。直面党建和人才工作结合所产生的凝聚效应,不由要为“红领培育工程”喝一声彩!
  优化党组织设置,创新党员活动方式
  桃源镇在行政村党组织框架下,灵活设立自然村、行业协会、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四种类型分支部,根据党员分布区域、从业特点,对分支部管辖党员进行重新整合划分。在分支部设立党员中心户,统一配备电视机、DVD播放器、电脑等电教设备,建设规范化的党员教育阵地。进一步创新党员活动方式,以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制作菜单式活动方案,让党员自主选择开展活动;整合网络资源建立红色影院,加强党员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利用远程教育网点建起远教课堂,深入开展农村科技素质培训活动;坚持送党课到家、送文化入户、送保健下乡等,丰富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记者点评: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和党员活动方式日渐显现出局限性。桃源镇先行一步,探索把党组织建在自然村、产业链上,把活动开展到党员中心户家里,为农村党组织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建立村级党员互助基金
  横扇镇在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党员互助基金,主要用于对本村(社区)因大病、缺乏劳动能力、突发性灾难或其他原因造成贫困的党员和困难退休干部的慰问补助。基金通过党员干部捐款、社会筹款、村级资金拨款三种途径筹集。每位有能力的党员每年缴纳互助金,每村根据经济实力拨付专项资金,同时发动本村私营业主、种养殖大户等进行捐款。基金使用须由党员本人向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村党组织进行审批、备案。基金的每次筹集和使用情况在村党务公开栏公布。通过党员互助基金,一大批受灾、生病及生活困难的农村党员得到关爱。
  记者点评: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组织凝聚力的具体体现。横扇镇通过建立党员互助基金,不仅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也升华了党员间的深厚感情,为构建和谐农村夯实了基础。
  推行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
  震泽镇在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党员代表议事会是由党员代表组成,按照有关议事规则、程序和要求,讨论商议需要由村党组织决策的重大事项的会议。议事会只讨论协商,提出意见、建议,不作决策、决议。议事会代表按照村党员总数15%、但不少于10人的比例,由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议事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遇重大事项可临时召开。议题内容主要包括推进新农村建设、村资产科学管理、村资产收益提高、村级经济发展和村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议案落实情况向议事代表反馈,向党员群众通报。通过召开村级议事会,各行政村推出了一批新的发展举措,兴办了一批实事好事,妥善处理了一批矛盾问题。
  记者点评:如何激发党员主体意识,组织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提高村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响亮回答了这些问题。如今,震泽农村党员说得最多的是:“重要不重要,党员先知道;行动不行动,党员先讨论;有效不有效,党员先检验。”
  成功申报全国首家乡镇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
  为解决镇内丝绸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中高层次人才紧缺的问题,盛泽镇年初向省人事厅和国家人事部申报设立“江苏盛泽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设盛虹集团、恒力集团、华佳集团三家分站,积极构筑高层次人才引进载体和培养平台。在申报期间,盛泽镇党委组织办、科技办和经济服务中心抽调专人,多次向市、省、国家人事部门请示、咨询,对照各项申报指标,修改申报方案,充实申报内容。7月份,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通知,该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成功获批。该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居两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建立在乡镇的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全国第一家纺织行业的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
  记者点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盛泽镇成功申报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对该镇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设区域性博士后工作总站和分站,也为整合企业产学研资源开启了新的思路。
  开办“组工讲坛”
  市委组织部今年新开设“组工讲坛”,每两月举办一期,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创设新的平台。讲坛内容以政治理论、党建和组工业务为主,涵盖政治、经济、文史、科技、法律,以及国际国内形势、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等各个方面。除外请领导、专家授课外,还通过组织组工干部走上讲坛,围绕主题开展演讲、辩论、建言、交流等活动,让组工干部既当学员又当教员,既提高能力又展示风采。讲坛在对部机关全体组工干部开放的同时,还根据具体内容不定期向全市各镇、开发区和市级机关部门的组工干部开放,以提高全市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
  记者点评:“组工讲坛”以其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对象的灵活性,为组工干部创设了学习培训、锻炼提高、展示才华的新平台。通过学理论、精业务、强本领,“组工讲坛”正日益成为组工干部的“充电器”和“加油站”。
  首次选派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到镇挂职
  首次选派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到镇挂职工作于今年8月圆满实施。经过个人自愿报名、组织推荐、所在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市委组织部审定等程序,首批20 名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的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分别挂任各镇机关助理,挂职时间为2年。通过选派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到镇挂职,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和工作一线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也搭建了市镇两级干部交流的新平台,促进干部资源优化配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储备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
  记者点评:基层是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主阵地。选派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到基层挂职,通过直面广大人民群众,直面各种矛盾和问题,帮助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历练中成长,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
  在苏州市率先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程
  我市先于江苏省、苏州市提出“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程,并于今年6月全面启动实施,首批大规模招录了83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招聘对象定位在大专以上、吴江原籍、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确保懂地方方言,熟悉乡土人情,能较快适应村(社区)工作岗位。对录用的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实行10天的岗前基本政策、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先到镇区涉农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进行3个月的实践锻炼。同时,落实了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的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障待遇,畅通了大学生村社干部“进、留、转、提”的渠道。
  记者点评:这一年,大学生“村官”绝对是一个热门词。从校门到农门,从象牙塔到黄土地,从最初存在争议到如今社会各界多方肯定,招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已步入常态,应聘大学生“村官”迈上了人生新的征程。大学生“村官”,必定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生力军。
  被评为年度创新工作的8项成果,是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是组织工作的灵魂,是破解工作难题、增强工作活力、提升工作水平的主要手段,是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重要法宝。新一年的晨钟即将敲响,新的使命在向我们召唤,让我们行动起来,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推动创新实践,敢为人先,奋发进取,始终保持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鲜活的生命力,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全市组织委员工作例会评选出2008年度组织工作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