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冬训,30年历久弥新
来源:
《新华日报》2008年12月30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08-12-31 09:06
3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启航,江苏首开先河,以乡镇为单位,利用冬季农闲集中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培训,为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开辟了一条新路。
30年来,党员冬训随着时代变迁、紧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内容不断拓展,形式几番演变,成为农村党员年终岁末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党员教育的一个闪亮品牌。
30年过去,一年一度的冬训已累计培训党员干部6000多万人次,成为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推动农村改革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
既加强理论武装,又提高致富本领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30年来,农村党员冬训始终把学习贯彻中央方针政策作为一条贯穿前后的红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农村党员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党员思想的大提高、大解放。
一条红线之外,冬训内容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党员群众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展。传授推广实用科技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打造优美村容村貌,推进村务政务公开……冬训的内容日益丰富、更具时代特色、更贴近农村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的参训热情。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工业经济知识、开放型经济知识,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入新世纪,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冬训的“关键词”。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冬训又锁定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东海县“冬训跟着产业走”,把冬训课堂建在产业基地上,对草莓种植、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30多个专业特色村的党员群众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还把致富能人请上讲台,让冬训走进农民的生产生活。2007年度冬训中,“草莓大王”谢春光不仅讲解了现代农业、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低保等惠民政策,还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草莓种植技术。当年冬训期间,该县共有300多名像谢春光这样的致富能人登上“农民讲坛”畅谈致富经。
建筑工人多、水产从业人员多的高淳县,年年举办建筑、水产、造船水运等科技知识讲座。服装缝纫、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深受青年党员欢迎。
与时俱进,历久常新,冬训成为农村党员关心国情的窗口、关注市情的渠道,成为农村党员干部增强建设新农村本领的“加油站”。
既讲好“普通话”,又说好“地方话”
党员队伍结构、活动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使得党员对理论学习的需求更加个性化。
各地在讲好“普通话”的同时,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地方话”,引入专题报告、参观学习、文娱宣传等多种培训形式,把冬训与年终总结表彰、民主评议党员、访贫问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冬训一改“大呼隆”开大会读报刊的老面目,成为融主题教育、群众性文化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党员教育活动,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
革命老区如东县马塘镇打好“红色牌”,整合红色资源建成五大教育场馆,安排革命传统教育课和参观革命史迹展,将冬训活动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
盐城市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层层组织宣讲辅导,每年都有数千名冬训宣讲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在报纸上,在电视台、电台、在党员电教网,冬训教材和课件都可以“读到”、“看到”、“听到”、“点击到”,确保冬训内容全覆盖。
建筑业发达的海门市,有不少党员外出务工,巡回讲课、参观走访、函授教育的“三管齐下”,使得参训率达到了99.9%。
江阴市开展“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文化惠民工程、“送戏曲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活动,以文艺形式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文化活动中让党员接受教育熏陶,同时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既增强党员先进性,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设立“党员议事日”、“党员议事亭”,向广大农村党员汇报本年度工作情况,亮家底,谈不足,公布下年度工作安排,作承诺、亮思路……泰兴市在冬训中引导党员积极为本地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基层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水平提高。
东海县让每个农村干部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亮出身份,接受监督,展示风采;每个党员家庭挂出共产党员户牌子,激发党员及家庭成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方方面面带头示范。
江阴市组织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与思想困惑户、文化贫困户、生活困难户挂钩结对,互帮互学。昆山市开展“党员志愿者”、三级联创、党员双带、党员创业竞赛、心桥工程等活动,围绕征地拆迁、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群众关注的利益问题,积极兴办惠民实事,使冬训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助推经济发展的加油站、化解矛盾的和谐曲。
在形式多样的冬训中,党员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党员日益增强的民主参与需求得到满足,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增强和展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30年来,党员冬训随着时代变迁、紧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内容不断拓展,形式几番演变,成为农村党员年终岁末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党员教育的一个闪亮品牌。
30年过去,一年一度的冬训已累计培训党员干部6000多万人次,成为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推动农村改革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
既加强理论武装,又提高致富本领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30年来,农村党员冬训始终把学习贯彻中央方针政策作为一条贯穿前后的红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农村党员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党员思想的大提高、大解放。
一条红线之外,冬训内容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党员群众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展。传授推广实用科技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打造优美村容村貌,推进村务政务公开……冬训的内容日益丰富、更具时代特色、更贴近农村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的参训热情。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工业经济知识、开放型经济知识,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入新世纪,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冬训的“关键词”。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冬训又锁定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东海县“冬训跟着产业走”,把冬训课堂建在产业基地上,对草莓种植、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30多个专业特色村的党员群众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还把致富能人请上讲台,让冬训走进农民的生产生活。2007年度冬训中,“草莓大王”谢春光不仅讲解了现代农业、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低保等惠民政策,还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草莓种植技术。当年冬训期间,该县共有300多名像谢春光这样的致富能人登上“农民讲坛”畅谈致富经。
建筑工人多、水产从业人员多的高淳县,年年举办建筑、水产、造船水运等科技知识讲座。服装缝纫、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深受青年党员欢迎。
与时俱进,历久常新,冬训成为农村党员关心国情的窗口、关注市情的渠道,成为农村党员干部增强建设新农村本领的“加油站”。
既讲好“普通话”,又说好“地方话”
党员队伍结构、活动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使得党员对理论学习的需求更加个性化。
各地在讲好“普通话”的同时,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地方话”,引入专题报告、参观学习、文娱宣传等多种培训形式,把冬训与年终总结表彰、民主评议党员、访贫问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冬训一改“大呼隆”开大会读报刊的老面目,成为融主题教育、群众性文化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党员教育活动,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
革命老区如东县马塘镇打好“红色牌”,整合红色资源建成五大教育场馆,安排革命传统教育课和参观革命史迹展,将冬训活动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
盐城市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层层组织宣讲辅导,每年都有数千名冬训宣讲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在报纸上,在电视台、电台、在党员电教网,冬训教材和课件都可以“读到”、“看到”、“听到”、“点击到”,确保冬训内容全覆盖。
建筑业发达的海门市,有不少党员外出务工,巡回讲课、参观走访、函授教育的“三管齐下”,使得参训率达到了99.9%。
江阴市开展“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文化惠民工程、“送戏曲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活动,以文艺形式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文化活动中让党员接受教育熏陶,同时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既增强党员先进性,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设立“党员议事日”、“党员议事亭”,向广大农村党员汇报本年度工作情况,亮家底,谈不足,公布下年度工作安排,作承诺、亮思路……泰兴市在冬训中引导党员积极为本地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基层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水平提高。
东海县让每个农村干部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亮出身份,接受监督,展示风采;每个党员家庭挂出共产党员户牌子,激发党员及家庭成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方方面面带头示范。
江阴市组织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与思想困惑户、文化贫困户、生活困难户挂钩结对,互帮互学。昆山市开展“党员志愿者”、三级联创、党员双带、党员创业竞赛、心桥工程等活动,围绕征地拆迁、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群众关注的利益问题,积极兴办惠民实事,使冬训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助推经济发展的加油站、化解矛盾的和谐曲。
在形式多样的冬训中,党员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党员日益增强的民主参与需求得到满足,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增强和展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