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带来新气象
来源:
《吴江日报》2008年10月27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8-10-27 11:22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这个新名称在全国迅速风靡。未来5年,全国将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今年,我市通过省里选聘和自行招聘,共有105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批大学生“村官”,共同感受他们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惊喜。
炼金宝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事业
“我选择做一名‘村官’有多重因素。首先,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其次,作为应届毕业生想去农村这个广阔舞台锻炼;最后,自己是城市里长大的,想在农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杨范带着理想和憧憬,通过自身努力跨进了大学生“村官”的门槛,被分配到松陵镇友谊村任职。
和杨范一样,大学生们通往“村官”之路都经历了一番历练。今年5月,我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7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共有684人通过报考资格审查,招聘过程全程参照公务员考录程序,竞争异常激烈。7月,省选聘的18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些“村官”也都经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检等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介绍说,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用三年时间,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每年有计划地招聘选拔一批大学生安排到行政村、社区工作,争取到2010年,全市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都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为建设和谐吴江提供坚强的干部和人才保证。
“将职业看成是事业,把工作看成是人生抱负,在农村扎下根、练好功,才能为书写精彩的人生打下扎实基础。”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心得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融入农村——大学生“村官”是一种生活
大学生“村官”到任后,不熟悉农村实际情况成为大家普遍担心的问题。为了给这批“村官”吃下“定心丸”,我市将开展岗前培训和实践作为第一堂必修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任职前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主要包括农村政策、村镇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民族宗教、党群工作等16项内容,并安排了参观新农村建设、讨论年轻干部成长、汇报学习成果等活动。培训结束后,大学生“村官”们到镇机关涉农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实践。村里也给每个大学生“村官”配好了一张办公桌、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一套农村工作政策文件、一位结对的师傅。
大学生“村官”们在岗前实践的同时,也慢慢通过下村调研、收集信息等方式熟悉村里日常工作。部分大学生“村官”主动开展工作,服务村里经济社会发展。杨其琦是省聘大学生“村官”,安排在震泽镇三扇村任职。她利用自身优势为村里筹建田园信息网页,该网页可挂在全省田园信息网站,有助于提升三扇村的知名度。沈云龙在担任大学生“村官”前在企业工作近3年,利用熟悉市场行情这一优势,他为村里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加快企业品牌建设、调整苗木产业结构、优化产品销售网络等建议,得到了村里和镇有关部门的好评。
带来新气象——大学生“村官”获多方肯定
“这批大学生真不错,他们年轻有活力,肯干又踏实,还有文化知识,村里最缺这样的人了。” 一位镇涉农部门的负责人如此评价在岗前实践中的大学生“村官”。刚开始,不少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并不看好,担心他们学生气重、心高气傲,对能否适应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有所怀疑。但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学生“村官”们表现出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虚心学习、踏实肯干,真心真意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社会各方面对他们也都持有了肯定的态度。
大学生“村官”们在岗前实践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下到农村田间地头,下到村民家中。“大学生‘村官’都是年轻人,和他们在一起非常轻松,他们常到我们家里坐坐聊聊,我们非常欢迎。”在农村,大学生“村官”和农民的感情与日俱增,他们友善、热情、认真的工作风格,为村民实实在在办实事的态度,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
“我相信大学生‘村官’能给农村工作带来新气息。现在很多没有安排大学生‘村官’的村都到我这里来要求安排,都排起了队。”一说起大学生“村官”的受欢迎程度,震泽镇组织委员汤伟忠认为,这些新鲜血液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保障到位——大学生“村官”前景美好
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都寄予很大的期望,如何让他们在农村留得住、用得着、干得好,我市积极开展了探索和实践。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吴江市公开招聘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在录用、任职、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生活保障、教育培训、考核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定,规范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各镇、开发区也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搭建各种平台,如震泽镇成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小组和志愿者服务队,汾湖经济开发区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中秋联谊活动,七都镇建立大学生“村官”六项培养和管理制度,桃源镇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沙龙等。不少镇都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大学生“村官”在此交流工作和生活体会,共同分享喜悦、解疑释惑。
大学生“村官”的未来之路也是一条光明大道。我市明确,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加强培养锻炼,列入后备干部管理;对长期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发挥表率作用的予以优先提拔;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同时,还优先鼓励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与优秀企业家结对,给予技术、人力、政策上的优惠和保障,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集中学习培训) (现场参观教学)

(定期交流座谈) (密切联系群众)
炼金宝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事业
“我选择做一名‘村官’有多重因素。首先,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其次,作为应届毕业生想去农村这个广阔舞台锻炼;最后,自己是城市里长大的,想在农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杨范带着理想和憧憬,通过自身努力跨进了大学生“村官”的门槛,被分配到松陵镇友谊村任职。
和杨范一样,大学生们通往“村官”之路都经历了一番历练。今年5月,我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7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共有684人通过报考资格审查,招聘过程全程参照公务员考录程序,竞争异常激烈。7月,省选聘的18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些“村官”也都经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检等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介绍说,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用三年时间,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每年有计划地招聘选拔一批大学生安排到行政村、社区工作,争取到2010年,全市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都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为建设和谐吴江提供坚强的干部和人才保证。
“将职业看成是事业,把工作看成是人生抱负,在农村扎下根、练好功,才能为书写精彩的人生打下扎实基础。”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心得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融入农村——大学生“村官”是一种生活
大学生“村官”到任后,不熟悉农村实际情况成为大家普遍担心的问题。为了给这批“村官”吃下“定心丸”,我市将开展岗前培训和实践作为第一堂必修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任职前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主要包括农村政策、村镇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民族宗教、党群工作等16项内容,并安排了参观新农村建设、讨论年轻干部成长、汇报学习成果等活动。培训结束后,大学生“村官”们到镇机关涉农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实践。村里也给每个大学生“村官”配好了一张办公桌、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一套农村工作政策文件、一位结对的师傅。
大学生“村官”们在岗前实践的同时,也慢慢通过下村调研、收集信息等方式熟悉村里日常工作。部分大学生“村官”主动开展工作,服务村里经济社会发展。杨其琦是省聘大学生“村官”,安排在震泽镇三扇村任职。她利用自身优势为村里筹建田园信息网页,该网页可挂在全省田园信息网站,有助于提升三扇村的知名度。沈云龙在担任大学生“村官”前在企业工作近3年,利用熟悉市场行情这一优势,他为村里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加快企业品牌建设、调整苗木产业结构、优化产品销售网络等建议,得到了村里和镇有关部门的好评。
带来新气象——大学生“村官”获多方肯定
“这批大学生真不错,他们年轻有活力,肯干又踏实,还有文化知识,村里最缺这样的人了。” 一位镇涉农部门的负责人如此评价在岗前实践中的大学生“村官”。刚开始,不少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并不看好,担心他们学生气重、心高气傲,对能否适应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有所怀疑。但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学生“村官”们表现出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虚心学习、踏实肯干,真心真意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社会各方面对他们也都持有了肯定的态度。
大学生“村官”们在岗前实践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下到农村田间地头,下到村民家中。“大学生‘村官’都是年轻人,和他们在一起非常轻松,他们常到我们家里坐坐聊聊,我们非常欢迎。”在农村,大学生“村官”和农民的感情与日俱增,他们友善、热情、认真的工作风格,为村民实实在在办实事的态度,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
“我相信大学生‘村官’能给农村工作带来新气息。现在很多没有安排大学生‘村官’的村都到我这里来要求安排,都排起了队。”一说起大学生“村官”的受欢迎程度,震泽镇组织委员汤伟忠认为,这些新鲜血液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保障到位——大学生“村官”前景美好
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都寄予很大的期望,如何让他们在农村留得住、用得着、干得好,我市积极开展了探索和实践。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吴江市公开招聘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在录用、任职、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生活保障、教育培训、考核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定,规范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各镇、开发区也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搭建各种平台,如震泽镇成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小组和志愿者服务队,汾湖经济开发区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中秋联谊活动,七都镇建立大学生“村官”六项培养和管理制度,桃源镇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沙龙等。不少镇都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大学生“村官”在此交流工作和生活体会,共同分享喜悦、解疑释惑。
大学生“村官”的未来之路也是一条光明大道。我市明确,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加强培养锻炼,列入后备干部管理;对长期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发挥表率作用的予以优先提拔;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同时,还优先鼓励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与优秀企业家结对,给予技术、人力、政策上的优惠和保障,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集中学习培训) (现场参观教学)

(定期交流座谈) (密切联系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