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大学毕业了,到农村基层去!
来源: 吴江日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7-05-28 17:08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大批高素质干部,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参加苏州市统一组织和自行组织两条途径,面向高校毕业生选聘了20名农村基层干部。高校毕业生开展基层工作效果如何?他们的到来能否对农村发展带来显著变化?本期基石特别关注新时期产物——大学生“村官”。
  初衷——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之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是在不少地区,“村官”的年龄结构、知识素质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不太匹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剧,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来源不足、后继乏人的矛盾比较突出。选拔一批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村干部队伍,已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5年,中央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7月,苏州市出台《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当年下半年,苏州市首次组织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活动,其中我市提供11个岗位;在日前开展的第二次选聘活动中,我市又提供了5个岗位。
  此前,我市多个地区已就招聘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譬如,横扇镇2006年上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官”,为面向大学生招聘提供借鉴;吴江经济开发区在苏州市统一组织前,面向本区未就业大学生招聘5名“村官”,吸引168人报名参加;同里镇除了参加苏州市统一组织外,还面向本镇自行开展了招聘活动,使受聘大学生更有针对性。
  起步——磨合之旅路漫漫其修远兮
  大学生“村官”选拔必须经过严格的步骤和程序。报名、审核、笔试、面试、考核、体检、公示、试用,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但是,对于入选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剩下的道路更为艰辛和漫长。吴江经济开发区的沈天翼对自己刚到农村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一不是本地出生的,和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游离;二口音不对,与老人交流起来有一定困难;三社会履历浅,一时半会无法得到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不少基层干部私下也表示,对当代大学生的印象就是理想主义重、学生气较浓的一批人,对大学生能否适应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表示有所怀疑。
  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村官”们普遍表现出了年轻人所具有的韧性和可塑性。一方面,他们纷纷深入农户家中,和村民们聊天唠嗑,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熟悉农村环境的过程中与村民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学习,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逐步融入到农村工作环境中。
  成效——知识带来农村工作新风气
  大学生刚到村里,一开始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资料整理、电脑操作、档案管理、信息收集等,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规范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吴江经济开发区的吴建国一到村里,就针对村民资料不健全的缺点,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建立了全村村民基本资料库,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同里镇九里湖村的裴少华积极帮助建立村级网站,让村民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九里湖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农村情况越来越熟悉,在复杂工作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比如,吴江经济开发区的孙达,积极参与到卫生管理、环境保护、安全防范等农村事务性工作中,帮助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督查考核制度,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同里镇屯南村主任助理任翔,自从村里薄弱村扶持项目开工后,每天一有空都往工地上跑,帮助把好工程的进度关、质量关、安全关,为村级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这些,村里面的干部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大家逐渐认同和接受了这批大学生。
  吴江经济开发区农村党委委员朱连庆介绍说,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磨练,大部分都能迅速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实际,逐步成长为村里的骨干力量。
  后续——努力构建长远的有效机制
  在大学生“村官”日常教育管理方面,各地区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在其上任之初,镇上一般都统一下发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汇编,要求大学生们“拿出当时复习迎考的决心,把农村政策学通弄懂。”上任一段时间后,一方面通过落实调研课题、指定工作任务等形式压担子,另一方面,适时地扶一把、送一程,帮助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同时,不少地区部门还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成长历程。
  大学生“村官”能否成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待遇和出路问题是个关键。我市严格贯彻落实苏州市《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对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人事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规定,同时,对大学生“村官”中的优秀分子,在招录机关工作人员时将予以优先考虑。目前,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其他岗位的也不在少数。从长远来看,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并不是要求大学生长期甚至一辈子就扎根在某个特定的村,而是旨在建立一种制度和机制,对村干部队伍的结构改进和素质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实践说明,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必将有助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有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意义深刻,影响深远。

(大学生“村官”、同里镇屯南村主任助理任翔(左二)深入薄弱村扶持项目建设工地开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