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全省108名大学生“村官”生存现状调查
来源: 《苏州日报》2008年8月15日第3版       发布时间:2008-08-15 16:46
  今年,中央做出了5年内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战略决策,而不久前,苏州市120名大学生“村官”走马上任。这批大学生“村官”是从14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经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检、公示等环节层层筛选出来的,竞争的激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村官”职位的火爆程度,也说明包括应聘者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村官”的期望值都相当高。
  事实上,江苏省从1995年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3年,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前景怎样?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大学生在当地发展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日前,苏州科技学院团委就“大学生村官生存状况”这一话题,组织社会实践调查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人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电话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08名“村官”进行了细致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在当地的生存状况,倾听他们在农村基层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想法,掌握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际执行状况。
  大学生在村里到底做些啥
  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到底从事一些什么具体工作呢?调查结果显示:37%的“村官”做一些农村基层管理工作,比如党务、村务、人事、民主建设等等;25.9%在从事具体的日常事务、矛盾调解等事务性工作,由于农村事务本来就比较琐碎,专职干部人手又少,“村官”们身兼数职也就不足为怪了;18.5%协助村主要负责人抓经济工作,包括发展农村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等;11.1%协助村主要负责人抓文化建设,包括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进行文化宣传等;此外,还有7.5%的“村官”从事科普、教育、卫生、农技推广等专业技术指导工作。
  调查队在苏北农村访问时,被访问的“村官”纷纷表示,自己在农村什么事情都要做,如在粮食收割以后,他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到田里扑灭正在焚烧的秸秆,然后去做农民的思想沟通工作,看起来农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要禁止焚烧秸秆,而这正需要大学生“村官”耐心地解说。当问及当前大学生“村官”应发挥的作用时,45.8%的被访问者认为该参与村务管理,而认为该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的和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的分别都是20.8%,还有12.6%认为是传播农业新技术。
  半数“村官”感觉自己未能发挥作用
  说到在农村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仅有50%的被调查者感到满意或者比较满意。一些受访大学生“村官”现在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一些誊抄文件、会议记录、电脑打字等工作,然而,大学生“村官”的最大优势是有知识,人们最希望的是大学生“村官”能够用科学知识带领农民致富,然而现实和理想之间总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关于影响“村官”发挥作用的重要外部条件,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38.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村干部与村级班子是否对大学生“村官”放手使用,使其参与决策和管理,22.2%的人认为市、区(县)、乡(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将影响自己作用发挥,此外,16.7%的人认为是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22.2%的人认为是村民的认可程度。至于所学专业知识对于农村管理工作的适用程度,25%的被调查者认为基本用得上,可另外75%的“村官”认为学校里接受的知识基本用不上或者要靠实际工作积累。而关于当前大学生“村官”最急需的培训内容,2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20%认为是如何做一名合格大学生“村官”的相关知识,创业教育和与农民沟通的能力也各有20%的人选择,其他农业科学技术、传播知识、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等内容加起来也只有20%。
  发展机遇吸引大学生做“村官”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大学生“村官”们来说,究竟是什么吸引他们长期扎根在农村,并踏踏实实地发挥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占46.7%,而“自己比较喜欢这一工作”、“对农村工作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这两项相加起来,占到了总百分比的近70%,由此可见,“村官”的留守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有所收获,并且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吴江市平望镇调查时,一位大学生“村官”说得很客观,“农村和城市肯定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并不等于说农村就没有发展机会,我们之所以扎根于农村是因为这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里也比较容易施展自己的才干,使自己得到更多锻炼,同时也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农村这一大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拓。 ”
  调查小组在访问时了解到,大学生任职的村镇大多在其家乡,而其中又有30%的大学生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是大学生村官们选择合同期满后继续留在任职地的原因之一。
  四成“村官”想进公务员队伍
  面对有关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40%的受访大学生“村官”希望在合同期满后能进入区(县)、乡(镇)公务员队伍,25%的人希望任职乡(镇)后备干部,20%的人希望在农村创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15%的人希望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而没有一个人提出将离开农村另谋职业。
  事实上,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以后的安排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调查小组在盐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市每年都会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核,合同期满后大学生“村官”将能享受到诸多优惠政策,比如考研总分加10分,有定向的公务员指标,在任职“村官”的3年中表现优秀的可直接被列为后备干部。据调查,苏州、淮安等地的大学生“村官”也同样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正因为有这些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们在合同期满以后不愿离开农村,他们更倾向于留在农村或县镇里,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为了更好地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大学生“村官”努力的方向也不相同:22.2%的人选择“调整心态,充分认识职责的重要性,尽快转变角色”;22.2%的人准备“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利用专长发挥优势”;13.9%的人表示将“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农村工作方法”;16.7%的人称“自己加强调查研究,熟悉村情,积累经验”;8.3%的人说“要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并加以推广”;还有16.7%的人希望“通过勤奋工作,赢得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