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让党组织与党员的心贴得更近
来源: 《吴江日报》2008年7月28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8-07-29 15:19

——桃源等地探索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创新党员活动方式

  “这么近距离听课还是第一次。我们听得可认真啦,课上得也好,真想多听几次这样的党课。”7月18日,在桃源镇富乡村高草路自然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姚月根家里,12名党员围坐在市委党校老师李谷村身边,听了一堂特殊的党课。“足不出户,党课送到家”,这是桃源镇设立自然村党支部和党员中心户给农村党员带来的实惠。
  三个变化:提出农村党建新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农村党建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桃源镇党委组织委员陈朝林告诉记者,目前农村党建工作形势发生了三个显著变化,给党组织设置和党员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复杂。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村域范围大了,党员人数多了,最多的村有150多名党员,最少的也有六、七十名。党员身份也日趋复杂,有纯农民、企业工人、退休干部、非公企业老板等,给党员管理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二是党员活动需求日趋多样。由于党员分布较散,难通知、难集中,对于传统的读读报纸、看看文件等活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三是党建工作队伍日趋紧缺。一些村干部主持经济工作很有一套,但做党建工作不怎么在行,而一些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退下来的老党员又缺少发挥余热的平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地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创新党员活动方式,着力激发农村党建新的活力。桃源镇等地率先行动,提出了把党支部建在自然村、设立党员中心户的构想,以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四种模式:构建农村党建新框架
  6月14日,作为桃源镇第一家自然村党支部,新和村党总支八字荡自然村党支部成立,20多名党员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月,其他4个自然村党支部也相继成立,书记大多由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有一定影响力和积极性的老党员或村民小组长担任。支部成立令党员们非常开心,有在无锡接受化疗的党员特地赶回来,有89岁的老党员坐着三轮车冒着高温参加成立仪式。
  “把党组织设置进一步下沉,按照地域分布、从业特点、活动情况等划小党支部,组织辐射就能更强一些,活动开展就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陈朝林介绍说,桃源镇以设立自然村党支部为重点,从四个方面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一是增设自然村党支部,使党支部渗透到最基层的农村一线中。二是巩固企业党支部建设,实现党组织在规模以上企业的全覆盖。三是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党支部,拟在纺织业、服装业、地板业、种养殖业等经济合作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四是继续完善外出经商党员临时党支部建设,去年已在外出经商党员较多的13个村全部建立了此类党支部。
  震泽镇、七都镇也纷纷试点设立自然村党支部。震泽镇在龙降桥村成立了首批7个自然村党支部,并探索建立了党员议事会制度。七都镇在群幸村成立了轻纺业党支部、通信器材业党支部、室外家具业党支部,在渔村社区成立了养殖业党支部、水产经营党支部等。七都镇群幸村党委书记崔金根说:“让党组织设置更加贴近党员,可以让党的关怀更直接、更便捷地传达给党员,更有效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党员中心户:激发农村党建新活力
  “现在我们党支部活动的反响非常好,隔壁自然村的党员都很羡慕,也要申请成立党支部。”党员对自然村党支部活动的赞誉,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配套建立的党员中心户制度。在自然村党支部成立后,桃源镇随即在每个党支部中选择一户家庭居住条件比较宽敞,在村里有一定威望,本人又热心党的事业的党员户作为党员中心户,帮助中心户家中配备了电视机、DVD机等必要的活动设备,让党员就近参加活动。同时为每个中心户安排了包括党课、远程教育、讲座咨询、红色影院等内容的活动菜单,使每个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7月2日,新和村党总支八字荡自然村党支部邀请青云中心卫生院医生吴学明来到党员中间,为党员讲授健康知识,受到党员普遍欢迎。
  震泽镇、七都镇在组建了自然村党支部后,也纷纷设立了党员中心户。松陵镇在南厍村和直港村设立党员中心户后,还配套建立了村支委联系、活动内容预报、活动保障、动态管理等四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中心户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实践证明,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模式,活跃党员活动内容,丰富党员精神需求,使农村党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把支部建在自然村、建立党员中心户的模式,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提升了党员活动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扩大了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影响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自然村党支部牌子挂到了党员家门口)

(党课送到了党员中心户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