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首页 > 平望镇 > 正文
书记项目巡礼丨平望镇:党建引领“五治融合” 聚力打造基层治理集成改革样本
来源: 平望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3-01-05 2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2022年,平望镇深入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以“五治融合”为着力点,持续提升融入式党建品牌精髓与平望实际耦合度,着力塑造横向多跨、纵向细分的基层组织新形态,让组织触角、工作力量、服务资源等在一线扎根。

赓续红色精神谱系

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做优实践路径,让群众美好生活更有质感。

  红色领航扬帆再出发。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契机,开展“红色领航 一望皆品 改革向未来”“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以“组织共建、项目共联、资源共享”为抓手,联合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吴江生态环境局等多家单位,聚力乡村振兴、大运河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助推“平望·四河汇集”建设,为党建无边界联盟注入红色动能。

  “十百千万”宣讲启新程。紧扣“江城汇讲·四讲两提升”主题,深入实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十百千万”活动,在平波台微信公众号开设“我的二十大报告学习笔记”栏目,用好318全民阅读联盟载体资源,积极打造面向群众、遍布全域的“没有围墙的课堂”。推出“扛起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引导全镇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推动精神落地见效。

  活态空间聚力赋新能。对标“三强三优三规范”建设要求,在“五常”党群服务阵地打造上持续发力。用好莺湖廉园、三野四烈士陵园等红色阵地,大龙荡、长漾里等实践阵地,学习强国、吴江党建等云端阵地,以阵地磁场凝聚奋进力量,广泛动员全镇党员干部实现“平战转换”,累计发动党员4千余人、志愿者2万余人次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在基层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拓展数智共建生态

活跃基层治理根系

  平望镇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实施“根系工程·云居平望”工程,探索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以“先锋之姿”奔赴治理一线前沿。在全镇27个村社区的党员中心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乡贤等热心公益、工作积极的自治力量中遴选出海棠先锋315名,不断织密根系脉络。以微网格为基本单元,深化“驻点直联·口述民情日记”功能模块,海棠先锋包片包户、走访入户,常态化联系居民、收集需求,平台累计完成民情日记2767篇,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增强服务治理效能。

  以“云居平望”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深化线上线下“智治融合力”,以集成指挥中心作为“中枢”贯通前后台,融通40余个系统,汇集2千余万条数据,整合串联智慧部件近8400余个,形成“物联融合”新格局。海棠先锋“数字哨兵”站岗数字街区,动态收集基础数据,将疫情防控、小区治理、复工复产等工作前置,推动“感知一条街,智慧一社区,幸福一座城”为愿景的云居平望实景渐次呈现。

  以“两个覆盖”激活治理“新新”力量。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强基扩面,建成“海棠新享汇”(微)驿站13家,投用“G50平望红领驿站”,用暖心补给和贴心服务守护货客车司机“疫”路无忧。建成全区首家司机之家,提供服务14100余人次,办结服务事项763件次。依托党建阵地积极开展暖“新”活动,2022年以来,累计吸纳25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服务活动80余次,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拉高改革创新标杆

深化“五治”融合效能

  平望镇发挥“红色领航”组织体系优势,持续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改革实招硬招提升治理效能,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平望指数”赋能改革发展。持续放大“1+4+N”模式乘数效应,推出镇域改革“平望指数”,构建“六大指数”、“三大维度”,推动基层治理“三减三增”。搭建1+3+4组织架构,积极推进“精网微格”工程,构建“多位一体”联动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多格合一,统筹综治网格员、巡片网格员等基层治理力量,创新组建村(社区)“党格+网格”融合治理队伍,奋力打造“五治融合”平望样板。

  绿色蝶变谱写生态新篇。纵深推进产业、城市、乡村三大有机更新,结合人居环境工作,做优做强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户创评工作,举办第二期长三角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主客互融中探索人居环境提升和村民致富和谐发展道路。积极推进长三角联合生态修复基地暨苏州市生态资源公益修复基地建设,持续深挖运河文化特质,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智汇四河引入人才活水。打造全省首个智慧政务“云综窗”,完成全区首家镇级审批“拿地即开工”项目。加快智合双碳产业园等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下沉走访企业2649人次,解决企业问题591个,助推企业发展项目357个。持续打造智汇四河人才梯队,2022年完成“双招双引”认定数7个,进站博士后4名,新增姑苏领军1人和区领军人才2人,切实为推进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提供强劲“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