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优拓能的“主阵地”
强化红色的“磁力场”
党群一心的“同心圆”
今年来,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紧扣根系工程文件要求,抓好农村治理微单元格,以海棠“小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意识、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切实解决乡村治理困境,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乡村善治体系,为推动乡村根系治理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组织下沉
基层末梢发“新芽”
盛泽镇人福村将治理单元由村委下沉到村民家中,建立“海棠小院”协商议事机制,通过配力量、搭平台、强服务,推动组织力量进网格、入农户,建强末梢根系,构建“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的党建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海棠小院”轴心作用,把“海棠小院”作为党员、百姓的活动阵地,培育发展“党群协商议事会”,以民生民情民事“小切口”,实现基层治理“大变化”。选好“小院长”,发挥党员带头表率作用,通过深化“党员百分百”评价机制,开展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和比作风、比担当、比贡献的“三亮三比”行动,发挥农村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小院+”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户机制,推动1名小院长联系周边的20至40户左右群众,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搭建党群“连心桥”。
创新模式
党群议事开“新蕊”
“我觉得小区智能车牌识别系统对居民安全管理作用很大,但是在人车出入管控等细节方面,还要深入细化管理方法。”党员代表计福林说。近日,人福新村四区小院长姚玉生家中的 “海棠小院”热闹非凡,村民们就小区智能化管理模式进言献策。
“海棠小院”的主人都是由当地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较有威信的“乡贤”组成。广泛吸纳有德、有能、有热心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下沉到农民家中,村民们通过“海棠小院”收集民意,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小院,大家围坐一桌如拉家常般商量“身边事”,很多急事、难事、麻烦事,就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解决。通过对问题分类归纳,由小院长牵头,以“村委、村民常驻+第三方参与”的协商议事模式,带动共驻共建、集思广益,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今年以来,人福村通过“海棠小院”收集到民情民意20余件。
分类融合
居民自治结“硕果”
“小区门口的道路因为车辆出入频繁,最近破损坑洼了,村民到我家‘海棠小院’聊天的时候,提出修复道路的需求,我作为海棠先锋将群众意见收集了起来,正好在这里反映反映。”党员代表姚玉生说。经过沟通联系后,四区门口的道路目前已经修复完毕,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今年以来,人福村党总支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清理垃圾、整治乱堆放、补植绿化、修理路面等一系列举措,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家乡变美的过程中,一个个“海棠小院”不仅成为政府决策的信息来源,也担负起上情下达、教育发动村民、协调解决问题等功能。接地气、聚合力的“海棠小院”,形成了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群众自觉从基层治理“旁观者”变“实践者”,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圈”。
接下来,在“小院+”引领推动下,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将继续充分发挥党群协商议事会的作用,走出一条以“海棠小院”连接“民心”,不断听取各方建议,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