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润桃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年以来,桃源镇坚持党建引领,把乡风文明建设贯穿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全过程,各村因地制宜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拓展资源整合路径,切实将党建阵地用起来、工作力量动起来、各类活动办起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大家共谱乡风文明协奏曲,让文明新风根植在桃源乡间沃土。
用“土话”传播文明,用“传统”树立新风
今年中秋前,一场由党总支书记郑芳燕带头宣读《文明过中秋倡议书》的活动在新蕾村引起大家的“围观”与支持,村民们听完倡议书后纷纷表示,今后要将勤俭办喜办丧、反对铺张浪费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节俭勤劳、文明健康的乡村文明新风貌。这场倡议活动是新蕾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党员带头示范、宣传讲座、模范户评选、节日特色活动等文明新风吹遍全村。
在新蕾村,有一支由本村人组成的10人志愿者小队,年龄从40岁到60岁。队员们用桃源“土话”敲开村民家门,宣传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小知识,带领大家学习村规民约,提高村民对乡风文明的知晓率。
“村里老人比较多,用普通话交流比较困难,我们就先培训一批本村志愿者,让他们上门宣传乡风文明知识,带动村民‘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郑芳燕介绍。
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新蕾村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举办端午节做粽子送困难群众、重阳节做蛋糕送老人、中秋节做月饼等活动,让村民了解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培养村民尊老爱幼、传播爱心的文明乡风,让淳厚文明的乡风民风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用“阅读”涵养乡风,用“实践”促进文明
“大姐,你们村里有农家书屋吗?空闲的时候会去看书吗?”
“有呀,党员活动室不仅藏书多,举办的活动也多着呢,空闲时我经常参加。”
不久前,新和村村委会组织了一场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村民们一起诵读《鸡毛信》《长征路上红小丫》等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经典电影,追忆党的百年历史。
在新和村,阅读是村民们十分喜欢的活动,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经常参加村里举办的阅读活动。“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氛围,我们村开展了‘诵读红色经典,不忘奋斗初心’主题活动、‘阅读新时代·共享新生活’主题读书活动、‘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等,号召大家‘每天少看一小时电视,多看一小时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新和村党总支书记钱耀宗介绍。
新和村通过“水乡森林大舞台”送戏下乡活动、“文明城市我先行”宣传活动、“大手拉小手,文明伴我行”宣传活动、乡风文明集中宣传培训活动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提高村民对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让乡风文明意识入家入户,将文明礼仪和文明行为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阵地”厚植文明,用“奖励”激发活力
“我们把党建阵地变成乡风文明的宣传培训场所,广泛宣传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让党员先学先知,从而形成组织牵头、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文民村党总支书记潘晓峰介绍,他们还充分利用村民排队等候核酸采样的时间,上前宣传乡风文明的小知识。
在宣传乡风文明的过程中,文民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利用空余时间,入户走访,上门宣传,对于表现良好的村民,会发放鸡蛋、洗漱用品等小礼品。同时,他们还会询问村民对文明乡风建设、农村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自觉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乡村美,看“颜值”,更重“气质”。桃源镇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既注重人居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又强调练好“内功”,以党建为引领、阵地为活动场所,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势,描绘一幅幅文明乡风新图景,让村民生活更美好,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