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主动延伸基层党建工作触角,以党建赋能提升小区治理效能,积极改善老旧小区软硬件环境,探索出了一条居民自治、联治、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明确“谁来管”,探索分类治理路径
“在我们小区,像电瓶车乱停乱放这样的问题曾经随处可见,现在有了自治小组,不仅管理好了,环境美了,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谈及这几年小区的变化,盛泽镇坛丘社区希望小区的王阿姨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在坛丘社区,“红邻驿家”党建引领无物业小区治理项目成为居民们心中的“好管家”,通过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到小区自治,选出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小区发展的党员群众成为楼道长,制定小区公约,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出谋划策。在“红邻驿家”项目的推进下,居委会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党员群众积极认领问题事项,解决了下水道堵塞、楼道卫生脏乱等10多个困扰居民的难题,逐步改变无物业小区治理难的局面,实现了“党组织领导有力、小区充分自治、居民广泛参与”的良性互动。
破解“怎么管”,完善治理运行机制
近日,城中花园小区楼道长刘东异常忙碌,上门收集民情民意、宣传最新防疫要求……通过建立建强小区党支部,这个有着61名党员的小区成立业委会党支部和苏州恒创物业公司党支部,小区治理终于有了核心保障。
通过优化“镇党委+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党支部+党员楼道长”四位一体的组织链条,每栋楼明确1名党员楼道长,每名党员宣传发动10名群众代表参与小区治理,小区居民定期评议党员楼道长履责情况,一连串的责任传导,激活了小区治理的“新动能”。自党组织成立至今,共开展议事活动8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0余条,解决问题25件。如今,小区“红色蜂巢”升级改造为功能丰富的服务站点,居民休闲有了新去处,反映的问题都能就地解决。
确保“管得好”,健全党员管理队伍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深耕基层治理“根系工程”,把小区治理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由小区业主党员作为牵头人,经过居民议事商讨、互推自荐,成立居民自管小组,让无物业小区管理“轻装上阵”,既为小区居民节省了开支,又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
蚕花公寓作为衡悦社区无物业自治管理的示范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组建自治管理小组和“幸福夕阳红”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六点半”便民服务,规范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引领和便民服务两大功能,最大限度集聚服务管理资源,以完善“常规服务、代办服务、志愿服务”三张服务清单为抓手,全面推广“全科受理、全能服务”,在“一楼一党员”的引领示范下,党员的颗颗“红心”温暖了业主们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