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的抗疫一线涌现出一大批“凡人英雄”。平日里,他们是医生,是民警,是企业员工......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因表现优秀被批准“疫”线入党。一起来看看6位新党员的战疫故事吧。
岗位上的初心不改
“疫情无情,但人间却处处是情”
“疫情无情,但人间却处处是情。”这是黎里中心卫生院护士长、某酒店隔离点副点位长朱琼红在完成25天的隔离点任务时写下的话。凌晨的夜,寒风刺骨,眼看着隔离人员的入住效率还是不够高,朱琼红凭借着自身的业务知识,立刻调整安排,增加引导人员,将入住过程缩短到3分钟左右一个人。发现采样时信息录入太慢导致“大白”在污染区停留时间太长,朱琼红就想办法先把每个人的信息核对正确后提前录入好,再进行采样……“你们在服务,在奔跑,跑出了防疫速度,唯有感谢”“你们不断改进,每次送餐都包上了保温袋,让我们每一顿都吃得很暖心”……隔离人员的一句句感谢,为朱琼红的辛勤付出写下了最美注脚。
“做得更细致一些”
“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所以我们的采样和消杀做得更细致一些。”穿上“大白”,北厍派出所民警陈德带着采样消杀的工作人员进入了风险区域。这是他距疫情最近的一次,当接到带领消杀人员进入风险区域的任务时,他没有半分犹豫,“作为年轻民警,就应挺身而出。”每次区域核酸检测的前一天,他都会参与制定区域核测的安保维稳工作方案,统筹人员安排,做好后勤物资配备,事无巨细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屏幕前的时刻坚守
“一个电话就是一个小时”
“现在立刻出发!”通知集合的电话来得猝不及防。吴江区五院护士长陆益希还来不及跟家人好好告别就立刻奔赴一线。“面对疫情,穿上白大褂,就是穿上了责任,我不上谁上。”陆益希用行动诠释责任。经过现场分组,陆益希负责流调工作。流调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需要尽快找到病例的每一个密接、次密接,通过电话跟密接人员确定近期行程,往往一个电话就是一个小时。陆益希在不停地打电话、报信息中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
“积极应对棘手问题,妥善解决”
2月,3月,4月,5月……日历一页一页翻过,汾湖综合执法大队队员杨哲臻在汾湖防疫综合组工作的日子却还在继续。特别是疫情刚发生的那几天,他顾不上喝水直到工作到凌晨3点。收集汇总疫情数据信息,沟通联系密接、次密接人员的转运事宜,对接隔离酒店人员的解除隔离事宜……成了杨哲臻的日常。“防疫工作很累很繁琐,通宵值班也有30天了。”杨哲臻说,“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点位上的默默付出
“因为我是点位长”
“除了采样,我什么都干。”90后的张俊敏是高新村主任助理,在7轮区域核测中担任点位长。每次核测时,他凌晨5点要将防疫物资清点好送到点位,给12名志愿者分配好工作,统筹协调点位各项事宜,并且随时进行补位:提供物资、信息录入、秩序维护、沟通联系。核测最紧张的几天里,他几乎放弃了睡眠,喉咙发炎了,吃点药继续“上阵”。“最难的是有的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张俊敏说,“经过我们对点位条件和自身工作的不断改进,之后的核测,居民们都很自觉很配合。”
“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看到基层工作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从穿着羽绒服的2月干到了汗流浃背的5月,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什么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金亭线束核酸采样点,企业方负责人陆梦圆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摸排员工身体状况、协助测量体温、秩序维护,陆梦圆一丝不苟地应对各项工作。采样点最高峰时超2800人,是汾湖单个企业点位中核测人数最多的点位。如今的采样现场秩序井然,离不开陆梦圆和点位全体志愿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