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松陵街道鲈乡新村四区被列为封(管)控区,东太湖度假区迅速部署,来自各级机关、社区党组织的志愿者火速奔赴,就地组建鲈乡新村四区行动支部,让堡垒筑在前沿,党旗飘扬“疫”线。
“一办九组”彰显先锋作用
东太湖度假区二级主任科员解冻目前虽已退二线,但在紧急关头毅然选择冲在一线,担任鲈乡新村四区行动支部书记,直面疫情,服务群众。
松陵街道鲈乡新村四区封(管)控区现有居民345户856人。在解冻的领导下,松陵街道鲈乡新村四区行动支部快速分工,设置了综合协调组、稳定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疫情防控组等九个工作组,行动支部26名党员迅速化身“大白”,带领志愿者分头行动,进行人员摸排、日常消杀、物资保障、核酸检测、垃圾分类清运等各项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全力配合做好防疫排查工作,行动支部只在管控区保留一个出入口,由安全保卫组及公安志愿队员分批值守,确保24小时严格把控,防止人员外出。同时,通过喇叭循环“喊话”、发放居民告知书等方式,号召区域内全体居民减少外出,加强个人防护。
特殊人群享受“特事特办”
鲈乡新村四区属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小区,在小区856位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了四分之一。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封(管)控区内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行动支部在逐层“扫楼”的基础上,为小区内独居老人、孕妇、患病居民等特殊人群建立“一人一档”。志愿者分类挂钩,点对点服务不同类别的特殊群体,打造“三问”工作机制,每天早中晚固定时段,行动支部的志愿者都会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不同形式与他们取得联系、了解其需求,并形成每日重点人群诉求清单,确保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
在“三问”机制的推进下,温馨冲散了焦虑,暖心贴心成了行动支部的“代名词”。61岁的独居老人需要每日早晚两次注射胰岛素,居住在小区的党员医生夏亚林就地转化加入行动支部,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独居老人做饭有困难,行动支部就细心记录老人们的口味喜好,一日三餐送餐上门。孕妇出现假性宫缩,行动支部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专车专人将她接送至定点医院进行产检。14岁的小朋友独居在家,行动支部就当起了“临时家长”,除了一日三餐,还会辅导网课、疏导情绪,时不时送点零食,让小朋友感到惊喜连连。
肩挑背扛一样服务到家
鲈乡新村四区属于老旧小区,楼里没有电梯,所有的物资运送都只能靠人力搬运,“没关系,肩挑背扛也一定把大家需要的米肉蔬菜送上门!”这是行动支部所有志愿者的共识。
鲈乡新村四区里,不少家庭还用着老式的煤气瓶。27日,12幢的居民有些着急,“我家煤气瓶用完了,可以帮忙换个新的吗?”。煤气是生活的必需品,行动支部的仓盛立即联系了燃气公司。很快,新的煤气瓶就送来了。60斤的煤气瓶被仓盛一把扛在肩头,一口气送上了3楼,解决了居民的燃“煤”之急。“不累,我可是综合执法人,这点小意思。”下楼的时候,仓盛还把空瓶带下了楼。
根据防控指挥部的要求,行动支部还将346份蔬菜大礼包送到了每户居民的手中。一袋袋新鲜的蔬菜,满载着关爱,收到菜的居民纷纷为志愿者点赞。
“算下来,平均每天至少要爬70层楼,这几天天气又闷,外面穿着‘大白’,里面一身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天反复好几遍。”封控区志愿者仓盛说,“但看到每位居民的笑颜,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截至目前,行动支部累计为居民配送物资2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