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扇街道沧洲村新开港桥边,高高地竖着两面旗。风过时,旗帜飘扬,上面,“晚霞增辉队”“民星突击队”的白色大字十分醒目。村党总支书记张辉说,新开港桥边广场是今年区域性核酸检测的点位之一,2月以来,这“两面旗”成了指挥村民同心战“疫”的“旌旗”,更为党旗增添了光辉。
竖起村民凝聚力
“‘旌旗’所指,就是兵锋所向。近几年,村民对‘两面旗’都有了认同感,重大事情发生,两面旗帜一竖,村民的凝聚力就来了。”张辉说起了这两面旗的来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为了更好发挥老党员作用,沧洲村在原来老党员服务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晚霞增辉队”,并设计制作了队旗。之后的疫情防控中,村里需要更多志愿者24小时值守,老党员们年龄大,连续熬夜体力不支,于是便想发挥具有奉献精神的年轻村民的作用,“民星突击队”由此成立,并同样制作了队旗。
今年2月,新一波疫情来袭,村里将这“两面旗”高高挂起,指挥村民参与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共结安全防护网。
引领村民行动力
2020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两面旗”下的两支队伍分工明确,在基层社会治理、突发事件处置、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现场,成为引领村民行动的风向标。
有一对80多岁的老年夫妻,长年居住于集体仓库,而仓库因年久失修,渐为危房。村里数次做老两口工作,两位老人就是不肯搬家。去年黄梅时节连续大雨,村干部十分担心老人的安危,“晚霞增辉队”两名队员天天上门,一方面帮助老人检查房屋情况,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沟通,两位老人终于答应搬去儿女家居住。
也在那个季节,大雨给地势较低的1组、2组、6组、9组带来了险情,“民星突击队”全员出动,有的到戗港闸处挖泥筑坝,有的调度来水泵,排水抢险。
疫情发生了,开着电瓶车拿着喇叭做流动宣传的是“晚霞”;开展核酸检测,搭建帐篷、并在现场维护秩序的是“民星”。制止乱堆乱放、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的是“晚霞”;拆除违章建筑、建设小微公园的是“民星”。检查外来务工人员有没有备案、有没有群租危险的是“晚霞”;开展消防巡查、负责报警抢险的是“民星”……
激发村民向心力
由于老党员们常年生活在村民身边,他们对家家户户的情况比较熟悉,村党总支便按照就近原则,让“晚霞增辉队”队员分片包干。哪家今天多了外来人员、哪家发生了矛盾、哪位老人需要帮助,队员们都清清楚楚,他们将情况及时反馈至村里,快速将问题解决,或让需要帮助的村民获得帮助。
“民星突击队”队员近40人,成立之初,村党总支只选定组长,副组长、组员全部由组长“张罗”。“一组组长徐雪冬,2020年抗疫时,我们发现他很积极,具有奉献精神,就选定了他当组长。他一号召,就有10多位村民跟着他参加‘民星突击队’。”张辉说,村里凡遇上事情,组长一发号令,三四十人可以在10分钟内集结完毕。
由于两支队伍为村民解决了诸多问题,并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面旗”便成了村民心中具有标识性的事物,不仅畅通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激发了村民共建美丽沧洲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