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稳企复产十条”来了!
来源: 苏州先锋       发布时间:2022-03-01 20:37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部署要求,3月1日,苏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委“两新”工委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深化“党建惠企”专项行动 全力促进稳企复产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党组织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稳企复产十条举措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建惠企”专项行动,切实做好纾困服务、稳企复产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

坚持“一企一策”

从严落实复产防疫要求

  针对当前外地员工集中返岗带来外部输入风险增大等情况,要对本行业企业或服务对象复产防疫工作进行逐一检查、精准指导。

  突出返岗人员健康排查、进口物品和相关人员“应检尽检”、防护物资和防疫人员配备等重点,指导企业制定复产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

  指导企业党组织在体温测量、健康码核对、消毒消杀、进口物料管理等工作一线建立行动支部,守牢安全底线。

下沉一线

了解企业发展困难

  要对本行业企业、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排摸整理,通过驻企调研、分类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梳理企业在原料、用工、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形成企业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

  强化面上情况分析,研判各行业各领域企业发展态势,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精准实施

专项惠企政策和服务

  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惠企政策和惠企服务。

  人社部门要加大企业用工服务力度,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企业物流通道保障,金融部门要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有力有效解决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问题。

  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为企业复产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要成立“党建惠企”行动支部、党小组,明确“党建惠企”专员,对重点企业开展“面对面”政策解读和答疑解惑,确保政策和服务精准落地。

开辟急办特办服务通道

  要积极开设专门办事窗口或服务通道,开展“红色代办”“红色跟办”活动,对受疫情防控影响的相关事项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让具备条件的企业更快捷、更安全地恢复生产。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复工复产存在困难的企业,可派驻“党建惠企”专员、攻坚行动支部,开展“一对一”指导,确保精准服务、精准纾困。

关爱“一点两区”企业职工

  要帮助企业持续做好职工关爱帮扶工作,重点摸排本地本行业在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人员和因疫情无法到岗的外来务工人员身心和生活状况,积极主动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动态跟踪掌握本地本行业企业职工疫情影响下的思想动态及相关网络舆情,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情绪疏导。

持续优化办事流程

  要定期开展“一把手”体验办事流程活动,全面梳理涉企服务职能,检视疫情中暴露出来的服务和政策短板,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缩短等待时间、加快办结速度,实现政策和落地之间的“零距离”。

  要系统梳理、快速清理束缚企业发展的各类规定和做法,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引导企业参与

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部署要求,引导企业党组织成为各类创新资源集聚的“红色粘合剂”,注重发挥研发机构、高校、人才团队、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作用,主动为企业搭建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动企业在参与创新集群建设中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以“党建共同体”

促生“发展共同体”

  要认真总结抗击疫情期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党组织、企业和属地党组织、行业协会与产业链上下游党组织互联互助的生动做法和有益经验,通过党建联盟、党建联席会等形式,推动职能部门党组织、属地党组织、产业链相关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形成“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打破行政、地域壁垒,凝聚多方助企合力。

指导企业党组织

发挥“红色引擎”作用

  要大力推进行业党建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建强党组织,将组织力转化为企业发展推动力。

  在科研攻关、技改前沿、项目现场建立行动支部,开展党员“三有三无”“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技能比武”“党员工匠传帮带”等活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职工齐心的良好局面。

  开展“十百千万”助企惠才专项行动,为企业集聚人才。

  引导年轻企业家融入全市“美美薪传”计划,为企业接班人搭建成长平台。

压实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

  要全面分析本行业企业、服务对象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综合研判职工数量、人员流动、涉外业务、物料来源等因素,帮助企业找准疫情防控风险点。

  要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提醒融入业务办理、行业培训、政策辅导等业务工作,线上线下定期发布疫情防控工作提示。

  要将常态化疫情防控督查与日常业务检查有机结合,深入企业一线,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引导企业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