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底,吴江区选派第二批45名区级机关干部挂钩帮扶全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其中有部分干部扎根桃源。帮扶期间,他们常抬头“看天气”,因村制宜定规划、凝聚合力谋发展;勤俯身“接地气”,走村入户访民情、真情实意解民忧,切实当好基层“小学生”,写好为民“大文章”。
如今,这批第一书记的任职期满,他们都交上了怎样一份答卷?一起来看看吧!
姚中华:一位交通人的帮扶手记
“既然来了,就要用心做事,我将定下心,走村落,进农户,听民意,应民情,真真切切为村里解决一些问题,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些实事。”这是桃源交通运输管理所副所长、驻宅里桥村第一书记姚中华在驻村伊始许下的承诺。
强队伍,合力联动有妙招。“农村工作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必须强起来”。驻村以来,姚中华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三方面入手,着力开展帮扶“1+2+2”行动,即1户党员示范号召2户亲戚、带动2户邻里,由此辐射近500户人家。结合网格化党建的开展,宅里桥的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中始终冲在前、干在先,党员带头作表率、群众参与共治理的方式获村民“点赞”。
做实事,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姚中华经常走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记录村民反映的困难和提出的建议。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上积极争取资源,改造拓宽农村公路18000平方米,完成村小组道路改造8000平方米,车辆行使入户通达率达99%,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创增收,完善村级造血功能。上任以来,姚中华一直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动脑筋,在他和“两委”班子的努力下,一方面,宅里桥村通过新建和回购厂房物业,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购入一般厂房出租,采取抱团发展,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增强村级收入。
沈云峰:俯身听,服务群众有温度
“乡村是广阔的舞台,乡村帮扶这个篇章需要村干部、党员、群众等各种角色各司其职、合力谱写。”沈云峰是吴江生态环境局驻陶墩村的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在广开言路、汇集民意上下了苦功。
整治现场“登门拜访”。自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沈云峰结合自己的整治包干片区,挨家挨户登门征求村民意见。他牵头建立民意反馈制度,能现场答复的当场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表态的,及时做好记录提交“两委”讨论,三日内给予初步答复。
微信群里“一键回复”。沈云峰在村里建立“陶墩村法润民生群”,密切关注村民动态,分类收集意见建议,2020年共计解决民生问题80余件。
书记办公室“开门纳谏”。建立每月一次的村书记接待日制度,与村民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和群众们在一起,我就感觉自己的精气神特别足,我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切实解决他们的所需所盼,这是我作为第一书记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