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首页 > 本区动态 > 正文
重温!72年前吴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 苏州吴江发布       发布时间:2021-04-29 20:50

1949年4月29日上午

吴江县城解放

至5月5日,吴江全境解放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支解放军队伍和多个地下党组织

以昂扬的姿态

把解放的旗帜插满吴江大地

依照吴江各乡镇解放时序

小编梳理了当年的解放故事

让我们始终铭记

那些前仆后继的革命前辈

弘扬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


松陵、同里的解放故事

      横扇四都村,有一棵800多岁的银杏树,被誉为“吴江第一树”。

      1949年4月28日深夜,就在这棵银杏树的不远处,由共产党人领导的地方武装从四面八方会集于此。他们肩负着一个重大使命:奔赴县城,迎接解放。

      已经是晚上11点半,队伍开始了急行军。那时,队伍怎样出发的,路线怎么走,这些细节都已无法考证。唯有一旁静立的古银杏树,见证了这一切。

      县城率先迎来解放

      原吴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佑永,长期研究吴江党史,对吴江解放这段历史比较熟悉。

      徐佑永:解放时,吴江县划有8个区,分别是城厢区、同里区、平望区、黎里区、芦墟区、盛泽区、震泽区、严墓区。城厢区就是松陵镇。由于多个系统的中共地下党在吴江县开展工作,以致吴江县8个区的解放,也分别由解放军的三支部队来完成。

      三支部队的分工:城厢区、同里区由解放军三野十兵团二十九军解放;平望区、盛泽区、黎里区、芦墟区由解放军十兵团二十八军解放;震泽区、严墓区由解放军九兵团二十七军解放。

      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活动在松陵地区的中共地下党,主要有澄锡虞工委系统和苏锡吴工委系统。“接管吴江县城,迎接解放军的,则是另一支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徐佑永讲述,这支武装由中共吴嘉工委领导,实际指挥部设在平望溪港。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28日晚上11点半,中共吴嘉工委书记金佩扬与赵安民(原国民党太湖行动总队少将总队长,1948年4月由中共苏锡吴工委书记高山发展入党),带领地方武装400余人,从四都村急速进入县城。随即关闭城门,派武装人员看守好政府、监狱,保护银行、档案、工厂、商店,维护地方治安。

      解放军从水关桥进城

      处于油车路与中山路交界处的水关桥,交通繁忙,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徐佑永:当时的县城城墙已破损,只有北门城楼还在。商业集中在仓桥头、盛家厍、北门外。水关桥就在北门外,也称北门桥,是当时进出县城的交通要塞。水关桥原本是一座石拱桥,后在上世纪80年代被改造成平桥。

      1949年4月29日上午,吴江县城北门的城楼上,一群武装人员满脸期盼地站立着。城楼外,雄赳赳的解放军战士们跨过水关桥,穿过城门,进入县城。城内,吴江中学、省立乡村师范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唱着革命歌曲,跳着秧歌舞,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古镇同里迎来解放

      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活动在同里地区的中共地下党,主要有澄锡虞工委系统和丹北工委系统。

      澄锡虞工委系统在同里的地下党员,解放前夕抓紧了对国民党同里区长开展思想工作。党员张根生去同里与区长直接谈判,要求其保护好同里镇的安全,等待解放和接收。同里区长接受条件,同意投诚,地下党直接控制了同里的地方武装。

      中共丹北工委特派员孙瑞成在同里建立了党支部,解放前夕,党支部及时开展了对自卫队教官的思想工作,要他们保护好工厂仓库,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

      1949年4月30日,以澄锡虞工委地下党员为向导,解放军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六〇团以三营为前锋,进驻古镇同里,同里宣告解放。接着,部队还往屯村方向追击匪船,击溃土匪。


震泽、平望的解放故事

      在震泽师俭堂的后门外,宝塔街与藕河街交会处,有一座两层的老建筑,粉墙黛瓦,四方四正的结构。

      72年前,这里是震泽商会的所在地。解放前夕,由党组织实际控制的震泽镇工商自卫大队,在商会设立防御工事,并以此为指挥所,抵抗各路匪特的进攻。

      地方武装保卫家乡

      震泽位于吴江西南,历来为重要的湖丝产区、商埠大镇。

      原吴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佑永介绍,震泽在解放前的形势比较紧张,解放之路与吴江其他区镇不太一样。

      1948年民盟成员沈求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根据党组织的布置,回到家乡震泽镇,以开设“惠农”米厂为掩护,开展工作。不久,他与南浔中学教师徐迟(著名作家,当时按党组织布置回故乡南浔执行任务)、孙慎(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人接上关系。

      沈求我以商人身份活动于社会,抓紧对震泽镇工商自卫大队开展工作。

      1949年4月下旬,震泽形势十分紧张。震泽镇工商自卫大队在镇的四栅造了工事,在镇商会两头也建造防御工事,日夜站岗放哨。

      徐佑永:震泽镇工商自卫大队当时武力强大,有10个中队,500多支枪,还有一个独立的机炮连。在迎接解放的那段时间,自卫大队先后武装击退了“太湖吴江警备司令部”“国民党省保安九团”“省水上警察总队”等匪特的进攻。


黎里、盛泽的解放故事

      沿着黎里古镇市河往西走,在一众粉墙黛瓦的楼宇间,有一座大殿宏伟、木雕精细的古建筑,那就是周宫傅祠。

      72年前,周宫傅祠西边有一个关帝庙,黎里解放那天,众多老百姓聚集在关帝庙前,迎接解放军进城。如今,虽然当地已经找不到关帝庙的痕迹,但那段历史却永不磨灭。

      地下党为解放斗智斗勇

      徐佑永:平望、黎里、盛泽、芦墟这四个区都是由解放军十兵团二十八军解放的。黎里和盛泽的解放,中共吴嘉工委地下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黎里地区是解放时期中共淞沪系统吴江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共吴嘉工委开展工作的联络点。解放前夕,党组织狠抓对上层人士的教育和控制,吴嘉工委书记金佩扬曾先后对毛海涛、蔡章汉等黎里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和策反工作。

      徐佑永:黎里地区党组织负责人平静人和党员凌肇基,不断对黎里区区长沈法宪等开展工作,先后有10多名党员打入黎里工商自卫队。当时黎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镇由党员沈明德负责,东镇由党员张淦泉负责,有效控制了黎里的地方武装。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前夕,土匪胡伯龙冒充解放军,企图“接收”黎里。在黎里党组织的紧急布置和指挥下,最终击退了胡匪的疯狂进攻,保住了黎里的武器、粮食、档案等,使全镇人民避免了一场浩劫。

      解放军进驻黎里

      1949年5月4日上午,解放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的“丹阳支队”由平望地下党员顾其行带路,冒雨徒步进驻了黎里。地下党吴关龙、凌肇基等到六里厍迎候,黎里自卫队全体人员在黎里关帝庙前列队迎接,工商界人士和群众手执彩旗夹道欢迎。

      “当时,解放军从黎里西边进来,在沈法宪和平静人的带领下,一路向东,最终在当时的国民党区政府完成了交接。”黎里人徐德森说,当天街上可热闹了,大街小巷全是迎接解放的群众,在鞭炮声和欢呼声中,一个排左右的解放军进驻黎里,黎里当即解放。

      盛泽群众喜迎解放

      解放前夕,盛泽形势复杂,斗争尖锐。除了国民党顾锡九部队一个师驻扎在盛泽,经常向工商界要钱要粮外,土匪胡伯龙也在当地横行霸道。

      盛泽的地下党任务艰巨,一方面要严密注视敌人的动向,控制掌握自卫队的枪支弹药。另一方面,地下党组织了一支工人纠察队,巡逻放哨,做好维护社会治安的各项工作,保护全镇大小21个作坊的300多名工人。

      徐佑永:当时,盛泽工商自卫大队是一支实力较强的地方武装。下设三个中队,武器装备共有步枪45支、冲锋枪16支、轻机枪5挺、重机枪2挺、手枪31支。对工商自卫大队的策反,是解放前盛泽地下党的主要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工商自卫大队终于为地下党所控制。地下党员还截获了封存在区公所内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的一批档案。

      1949年5月4日,解放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侦察营的三个连,在教导员门蛮江带领下,由盛泽地下党负责人俞双人带路,一举解放了盛泽,并对工商自卫大队进行接收缴械。

      盛泽退休教师岳国勇那一年7岁,刚上小学,他清楚地记得,解放那天,盛泽的红木桥、太平桥上站满了人,小学生手拿“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红绿标语旗,高唱《东方红》《你是灯塔》等革命歌曲,老百姓则拍手观看,迎接解放。


铜罗、芦墟的解放故事

      铜罗老街深处,有一条弄堂,名为胜利街。严墓党史纪念馆,就在这条街上。

      革命老区严墓迎来解放

      72年前,铜罗被称为严墓,是一个水乡古镇。因水路四通八达,处于省际的交汇腹地,严墓一直是革命力量活跃的地区。抗战时期,严墓曾一度成为全县抗日活动的中心。

      徐佑永: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严墓区的知名人士和震泽商会往来密切,多次参加两区联合召开的同业会长和各界人士代表会议,接受两区临时地方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动员严墓全镇商店照常营业,稳定居民情绪和生活,并让震泽工商自卫大队机炮连驻扎在严墓。临近解放时,机炮连又调至蠡泽乡布防,与震泽工商自卫大队相呼应。

      5月5日,解放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六团三营自震泽下公路,直达严墓,严墓宣告解放。

      芦墟解放前的一场争论

      芦墟处于江浙沪交汇地,“如何一湖水,半秀半吴江”的分湖,古时为吴越两国的分界。

      徐佑永:解放前夕,芦墟区的地下党组织属中共吴嘉工委统一领导,地下党员分布在芦墟、莘塔、北厍、周庄等处(解放前后,周庄乡属芦墟区)。临近解放,中共芦莘厍地区党组织负责人吴关龙和党员张鹤鸣对国民党芦墟区区长汝志强、芦墟工商自卫大队副队长马杰开展工作,努力控制芦墟的工商自卫队武装。

      4月26日,芦墟发生了一起地下党与地下团为接收芦墟区政权的争论。那天,在国民党芦墟区区长汝志强家里,一方是中共吴嘉工委派在芦墟迎接解放的代表张鹤鸣,另一方是苏州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芦墟区委委员王仲煊,两人都强硬表示,自己是按照上级指示奉命办事,不肯让对方接收,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谈判。最后王仲煊表示“向上级汇报,请组织决定”而中止。

      “解放前夕,芦墟形势复杂,有国民党流寇,有湖匪隐患,工商自卫队武装也未完全被地下党员控制。”张鹤鸣的儿媳徐宏慧,根据公公的回忆文章和其他资料,整理出了他在芦墟解放前后的经历。从张鹤鸣的经历中,可见当时地下工作的复杂性。

      “解放后,‘地下团’长期未被承认,直至1987年才被恢复名誉。”徐佑永介绍。

      1949年5月5日,解放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的“丹阳支队”,在吴关龙陪同下进驻芦墟镇,芦墟宣告解放。

      吴江全境实现解放

      解放军进入严墓后,从震泽过来的七十九师师部也一度驻扎于此。1949年5月5日,七十九师官兵从严墓出发,经思古桥前往浙江的新塍、乌镇。至此,吴江全境解放。

      沿着铜罗的镇东路,一直往东南方向,在运河上建有一座现代化的公路桥,名为思古大桥。据附近一名年老的村民介绍,以前的思古桥已拆掉,旧址距思古大桥不远,“以前大家过运河,都要走思古桥。”

      72年前的思古桥见证着,一队队的解放军战士,穿着破旧的衣服、戴着草帽,迈着坚定的脚步一路往南,朝着解放全中国的道路挺进。

      徐佑永:1949年5月1日,吴江县城各界人民召开庆祝大会,晚上举行火炬游行,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人民革命的胜利。5月3日,县政府颁发了“政字第一号”布告,宣布县政府成立与县长就职。

      随后开展接管工作,是年5月12日,宣布吴江县总人口数468631人,全县行政区划分为8个区,38个镇。5月16日,任命了各区书记、乡长。随着县、区政权的建立,从此,吴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