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中国最早植桑养蚕的地方。唐代,吴绫已成为贡品,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集中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丝绸业的发展不仅拉动了吴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还留下了丰厚的与桑蚕丝绸相关的民俗民风和人文底蕴。保护、传承、发展好这一千年历史经典产业,既是责任传导所需,也是使命担当必为。
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气象局与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合作,依托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推进建立联合党建、科普共建、特色农产品专项气象服务等合作机制,细化合作内容,促进气象与企业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融入式“党建+”激发新动力
区气象局以党员先锋岗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服务”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进一步夯实为农服务体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结合“三农”工作实际,把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融入到为农服务工作中,相互交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水平和实效。
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富民生
直通式桑树种植气象服务,区气象局在蚕桑园设置一套7要素气象自动站,实时监测桑园气象要素、土壤等数据,并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对桑树生长发育期进行实景监控,开展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建立2个实验室,开展香青菜气候品质认证研究和桑树栽培气象条件研究,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助力打造地方特色知名品牌、推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
精细化专题气象服务惠民生
蚕桑文化园内的桑葚节和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的户外活动深受市民欢迎,区气象局重点组织桑葚采摘、特色野火饭、扎染拓染等多项特色蚕桑活动和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天气过程气象保障服务,充分利用文化园内显示屏、手机短信等载体,及时为公众提供精细的活动专题气象服务。目前,区气象局每周定期为文化园提供双休天气、一周天气展望等气象信息,进一步把环长漾文旅带特别是文化园的专题气象服务工作常态化、精细化。
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利民生
蚕桑园里的蚕茧手工艺品是蚕桑园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是对千年吴越文化、蚕桑文化的传承。区气象局将四季气候、气象甲骨文等气象元素融入到蚕茧手工艺品的创作中,赋予蚕茧新的生命力,创新出有气象特色的蚕茧花画、书签香囊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气象科普与吴越文化、蚕桑文化的创新融合,共同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文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