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出锋芒
峥嵘有荣光
过去一年
桃源镇聚焦中心工作
从实处发力
解决突出问题
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奋战“疫”情,彰显齐心协力的“桃源担当”
行动支部促“行动”。成立桃源镇疫情防控党总支把总严控,设立医疗救治等6个行动支部精准管理。
先锋党员当“先锋”。全镇4000多名党员干部奔赴一线,机关党员争当政策宣传教育先锋,农村党员争当疫情联防联控先锋,企业党员争当严守防疫措施先锋,一线执勤、单位值班、社会值守“三岗联动”。
互联共建抓“互联”。发挥与乌镇、南浔、王江泾党建联盟作用,省际区域“1+3+N”党建引领联防联控机制被《新华日报》头版报道。
党建惠企,传递利企纾困的“桃源温度”
“红色引擎”助企添动力。以党建为媒,对照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绿色生态四大方面,举办“党建惠企·舒心桃源”专场20余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500余次,与3家省属国企结对共建并签订项目协议。
先行先试助企解难题。整合区挂职干部、镇惠企服务先锋队、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在全区首个完成问题反馈流转闭环,解决专业问题70余个。
“5G”联盟助企谋发展。常态化举办企业党建联盟活动,通过事务共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成果共赢,积极构筑党企连心桥。
书记项目,深化兴农惠农的“桃源路径”
激发党建“红色动力”。制定“桃源红·乡村兴”领航项目,各村(社区)创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四大主题的特色项目,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
打造干部“头雁集群”。发挥好第一书记作用,首创并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年内挂钩薄弱村全部实现300万稳定性收入目标,年增幅超过30%。
争当产业“发展先锋”。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农户”新业态,打造生态文旅+、农业产业+、科技产业+3个发展示范圈。
网格党建,构建精抓细管的“桃源格局”
织密组织机制。划分“六色网格”项目化管理,调整优化129个网格党支部,健全村(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级共治”工作架构。
创新工作机制。健全沟通联系、问题解决、监督反馈“三项机制”,建立网格一体化智慧指挥平台、党员积分考核小程序、网格行动“一本通”,提升治理水平。
完善保障机制。组建“1名网格党支部书记+2名网格员+N名网格志愿者”队伍,建成“桃红小院”总站和28个小站,打通“区域联享”服务空间。
打造平台,擦亮强素提能的“桃源品牌”
提升党性教育圈。全力推进吴江党史馆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土建已全部完成,内部展陈方案正在调整优化,2名专业讲解员已到岗到位,预计2021年6月开馆。发布桃源镇“初心”地图,形成红色教育核心线、红色发展示范线及红色生态共融线三条线路,提档升级15分钟党性教育圈。
举办“桃源夜讲堂”。试点开展党员干部驻镇制度,每晚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建+“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夜查”“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活动,针对工作薄弱点每月举办夜讲堂,将理论与实践相融相促。
年轻干部“知行合一”。推行班子成员与年轻干部结对帮带,开展“能政善政”培训、“能力素养”展示、“进村访企”调研和“赛场赛马”攻坚系列活动,培养干部在一线遇难能冲、遇事能办,在内岗提笔能写、开口能说的综合能力。
人才实招,勇攀创新创优的“桃源高度”
抓牢人才引进培育。立足桃源四大支柱产业,紧盯重点企业,“以才引才”筑根基;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引才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中介招才”谋发展;持续发挥桃源籍名人效应,“乡贤汇商”求创新。
抓牢人才机制创新。优化对企业人才引进和项目申报的镇级配套奖励,修订完善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科技人才鼓励激励资金及各类补贴,为人才引进提供坚实保障。
抓牢人才品牌打造。切实发挥“1+3+N”人才服务队伍优势,打响“桃觅人才·源来是你”人才服务品牌。2020年,桃源镇高质量人才考核位居前列,双招双引等重点指标均实现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