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冬日的盛泽镇黄家溪村,别有一番景致: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水波不兴、翠绿点点,安宁、恬静、令人神往,如一幅雅致的冬日村景图。
作为新鲜出炉的“全国文明村”,黄家溪村以推进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按照“党建+”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深挖特色资源,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及各项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的同频共振,着力建设“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美黄家溪”。
“党建+”服务,走出富民强村新路子
黄家溪村党委设立于2007年7月,现有5个支部,党员105名。近年来,黄家溪村党委通过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党员星级评议活动,让党的“细胞”动起来,使党员的身份“亮”起来,在全村范围点起一片片“星星之火”。
今年,村党委实施新举措,推出“智慧党建”云平台,通过“积分系统+刷卡终端+党员先锋卡”的模式,实现平时积分、年终亮分,促进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同时,积分将可以兑换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以及村内文体中心健身时长等,提升党员管理成效,真正将党员民主评议通过积分考核和评星定级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执行力的基础上,黄家溪村党委在生态环境、产业经济、民生保障等方面同时发力,擦亮生态底色、优化产业结构、健全生活保障,明确“特色田园乡村”定位,放大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农副产品的品牌效应,打造精致高效现代农业园,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把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特色田园乡村等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链条延伸的载体,大力推进项目强村。
十多年来,黄家溪村由“穷”变富,由“弱”变强,村集体收入从2008年时的50万元增至1400余万元,拥有民营企业70余家,固定资产超1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4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精彩蜕变。
“党建+”文化,凝聚乡风文明新时尚
在黄家溪村口,一座党建文化广场格外引人注目。镶嵌着党徽的大型红色雕塑矗立于广场正前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村里,党建地图、党员承诺墙、先锋廊、党史阵地、党员中心户等融于环境中,将党的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党建+”文化为指引,凝聚乡风文明新时尚,是近年来黄家溪村独有的发展模式。
黄家溪村以党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让党员成为传播文明的主力军。从2010年开始,黄家溪村扎实推进民生文化工程建设,盛泽镇党委委员、黄家溪村党委书记陈志明亲自带头领着村企业家多次捐款,相继建成了黄家溪村群众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党建文化广场等,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2011年,黄家溪村又发动村里160名党员作好率先示范,负责每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工作,由党员带动群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如今,村民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很乐意投身到村庄建设中来,党员群众同频共振,凝聚发展合力,共同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
为了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黄家溪村试点打造“十星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探索推进乡风文明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可行性做法。另外,通过组织“带娃奶奶”素养提升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家庭文化活动,黄家溪村帮助村民家庭适应变动的现代社会,弘扬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党建+”旅游,掀开乡村发展新篇章
村庄发展已然进入正轨,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未来3年,黄家溪村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强化农业科技现代服务,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创意粮油区、果品采摘区、绿色蔬菜供应区和生态渔业养殖区四大片区。同时,黄家溪村将继续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民宿等项目,走出旅游兴业的路子。
这两年,黄家溪村充分挖掘和融入“黄溪八景”文化元素,目前已恢复“北角观渔”“长春夜月”“积庆晓钟”“南滩问渡”“龙湾夕照”五个景点,让富有历史底蕴的自然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不出家门,就能赏景怡情、品味文化,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
翻开最新的黄家溪村规划设计图册,历史与建筑相结合的传承街道,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布局,生态与民生相契合的生活环境……一个特色彰显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自2013年起,黄家溪村党委针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启动了教育基金。同时,黄家溪村也大力引进和培养农业方面的技术推广人才、土专家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与高校联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基地,搞试验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时值冬日,本是草木枯黄、万物萧瑟的季节,黄家溪村却散发出勃勃生机,蓝图已经绘就、巨轮即将启航,坚持党建引领,振兴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