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首页 > 桃源镇 > 正文
党建引领 点燃桃源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来源: 桃源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0-12-19 19:33

      今年以来,桃源镇对标对表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紧抓一体化平台发展机遇,实施“桃源红·乡村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书记项目,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桃源路径”。

      一、激发“红色动力”,强化党建引领

      组织建设“标准+示范”。以建强支部在网格为抓手,出台制度、织密网络、规范流程、健全激励,建成1个总站,每个村(社区)1个“桃红小站”,建立网格一体化智慧指挥平台、活动“一本通”。通过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项目成果受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苏州日报、学习强国省平台关注。

      党建阵地“教育+服务”。提档升级15分钟“党性教育圈”,发布2020年桃源镇“初心”地图,全力推进中共吴江党史馆建设,以严墓党史资源为基础,统筹全镇红色资源,形成红色教育核心线、红色发展示范线及红色生态共融线东、西、南三条红色教育精品线路,打造“四史”教育新平台。做优扩面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群,今年共完成镇级党建服务阵地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阵地3个、企业党建工作站5个。

      党员管理“考核+激励”。做实做细党员积分考核制度,修订“基本积分强管理、先锋积分优服务、特色加分重激励”管理考核细则,开发小程序与一体化平台实时联动,凝聚信息化服务动能。深入推进“薄弱村强基”工程,以“三红工程”为抓手强化管理,通过积分考核、赛场竞技、评星定级方式,选出红旗党支部5个、红星村干部10名、红心党员20名,提升党员群众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累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500余件。

      二、打造“头雁集群”,聚焦选育用管

      干部队伍增活力。抓好村书记、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三支“头雁”队伍,做好基层“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提前物色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候选人,加快推进书记主任“一肩挑”。利用好区派第一书记占全区一半的优势,加强日常管理和作用发挥,全区首创并推行“六个一”活动机制,定期举办“主题沙龙”、发布成果汇编。今年累计推进党建项目9个、拓展增收渠道5条、兴办惠民实事25件、走访农户300余次,年内挂钩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全部实现250万稳定性收入目标。

      能力素质促提升。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镇党委制定书记“领航项目”牵头抓,各村、社区创建书记“特色项目”全力抓,抓进度、互比拼。其中戴家浜党建引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纳入苏州市第四批特色精品乡村建设试点名单。强化责任担当,制定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经常性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展“互查互看互学互比”活动、村书记论坛、主题演讲、一线攻坚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加油充电”。

      培育平台强增效。开设“桃源六点半·红色夜讲堂”,结合全区首家试点党员干部驻镇制度,每晚六点半开展党建+“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系列活动,针对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点,每月举办夜讲堂,全方位提升干部能力。

      三、争当“发展先锋”,探索特色路径

      互联共建聚合力。以党建为媒,推动桃源镇与省体育产业集团、江苏苏豪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省农垦集团等省属国企结对,行政村党组织与华源控股、凯灵箱包、罗森化工等“两新”党组织结对。通过联创活力支部、联谋绿色发展、联抓乡村治理“三联”,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为桃源生态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整合出实招。一方面,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模式,以“一村一特色品牌、一村一特色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生态农业等,形成“中心户+合作社+农户”“党支部+龙头企业+能人+农户”等多种新业态。另一方面,注重电子商务、网红经济方面探索,创新“领头人+电商+直播带货”营销模式,推进关键新媒体桃源直播基地,拓宽经济增收渠道。

      示范引领树标杆。开展提档升级行动,以“网格化党建管理+志愿者”模式推动区域发展,通过树典型、学先进,形成南部以前窑村为标杆的“生态文旅+”发展示范圈、中部以澄源村为标杆的“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圈、北部以富乡村为标杆的“科技产业+”发展示范圈,让优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