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派第一书记是我区推进“新时代美美江村新接力”工程的重要力量,在凝聚思想共识、夯实基层基础,推动经济相对薄弱村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了解七都菱田村第一书记成菊泉和他的扶贫攻坚故事。
我叫成菊泉,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人民警察,如今,我是七都镇菱田村的第一书记。
2019年6月21日,吴江区派第一书记工作会议暨“新时代美美江村新接力”村书记讲坛召开,新一批共45名区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有力推进“新时代美美江村新接力”工程。作为这45名区派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我深知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我处于这场战斗的最前线,是前锋。
菱田村有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口,其中108名为党员。我始终认为,只有用真情投入、为民办实事,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到任之初,我深入各村各组、深入贫困户家,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调查了解、查阅档案资料等开展摸排,实地查看村里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
令我感动的是,菱田村的村民朴实、好客,他们会为我沏上一杯七都特色的熏豆茶,清香可口,我们就在这茶香中谈心聊天,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我也在这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村里的工作介绍给村民,让他们了解村里的工作,为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基础。
依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努力让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鼓舞广大党员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5月21日,为了做好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工作,我向木鱼山自然村的村民发放了通知书,邀请他们在晚上6点30分于小组长家中开会,将整治范围、整治时间等信息悉数告知,并听取村民们的意见,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扶贫工作不分早晚,对我和党员干部们而言,像这样的加班已是稀松平常。
让群众把日子过好,就是扶贫干部最大的心愿。菱田村的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占了近一半,村民将自家住房租给外来务工人员住,村里“三合一”场所十分普遍。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成立了一支提升村容村貌的整治分队,用一家一户地毯式推进的方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村里清理了河道10条,清除房前屋后乱堆乱放4000多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800平方米,整治乱圈乱养殖畜禽68处,清除垃圾600吨,优化道路400米。有堵就要有疏。
乱搭乱建拆除了,那些外来务工人员要如何安家呢?去年,村里把70多万元的帮扶资金用在了人才公寓的改造上。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改造工程于上半年全面完工。改造后,人才公寓变成了集宿楼,共有五层,现在已全部租了出去。人才公寓改造项目的完成不仅能够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还能为菱田村带来约30万元的村级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真正发挥了帮扶资金的造血功能。
村级收入越来越多,村民收入也要跟上,这就要依赖产业发展。在村里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常常看到村民把自己腌制的大头菜带去菜场售卖,腌制好的大头菜口感爽脆,拿来煮汤或者爆炒味道都相当不错。近期,我有了一个新想法。我想尝试着将村民腌制的大头菜产业化,从种植到收割、从晒干到腌制,每一个流程都做到机械化,成品腌制完成后,还要做真空包装,并走品牌路线,不仅去菜场销售,还要走网上销售的路线,打造一个属于菱田村的大头菜品牌产品,带领村民真正走向富裕。
我想,作为扶贫干部,就是要心里装着百姓,真情投入,为民办实事,同时,还要发挥创造精神,想实招、办实事、出实效,不断推动吴江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