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为全力打造“看得见美丽,记得住乡愁”的江南水乡客厅,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创新形式、党群合力、优化载体等方面的引导和提升,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由“盆景”向“全景”的转变,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农村新风貌。
创新治理模式,盘活“一盘棋”
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性,以创新的治理模式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芦东村党委推行微网格治理新模式,通过“党员+网格员+村民联户”形式,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引导、督促指导、示范引领等工作,以网格“微力量”汇聚基层社会治理“大能量”。白天,网格员开展巡查,寻找问题;晚上,党员干部总结问题,商讨对策,推动各项治理从村主导向群众自觉维护、从突击性整治到常态化维护转变,为人居环境增添一抹亮色。
为保留农户养殖鸡鸭的传统,解决村民鸡鸭棚乱建现象,三好村党总支创新整治思路,将村民之前乱堆放的旧砖重新利用起来,由村委会统一标准、统一改造。同时,村党总支计划将充分发挥一体化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引进优质文旅项目,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
黎阳村党委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会上组织中青年党员和退休老党员结对互助。针对屋前屋后的乱堆放等问题,由中青年党员负责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进行整理打扫,力争从党员做起,引导、带动周围群众一起破陋习、树新风。
赢得群众支持,凝聚“一条心”
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先锋引领凝聚整治合力,努力实现乡村“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红旗村党总支依托去年成立的“党员治水先锋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日常巡查,严厉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行为。为啃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硬骨头”,村党总支开启“田园八点半”行动。党员干部利用晚饭后的时间,深入村民家中,以一个党员宣传一批群众、一个党员联系一批群众、一个党员带动一批群众的模式来推动全村人居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
梅墩村的梅墩新村自然村荣登10月人居环境“红榜”榜首,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战斗力。整治过程中,村党总支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全体党员中实行包干责任制,每位党员负责一定数量的拆违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沟通解释工作,更大程度地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短短半个月时间,梅墩新村共拆除违章搭建67处,约2380平方。
银杏村党总支除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注重激发全体村民参与整治的热情。制定卫生文明示范户挂牌及摘牌制度,每月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正面激励、反向倒逼作用,比学赶超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主动仗”。
优化党建载体,铺开“一片红”
各基层党组织注重打造专业化党建活动阵地、推进活动场所改造升级,不断巩固和加强村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能力。
港南村党总支坚持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双促进、双提升。打造“海棠花红”先锋广场,以先锋广场为党建活动阵地,举办“美丽乡村杯”象棋比赛、植树节等专题活动,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美丽港南。
乌桥村党总支对原村部门口600平米绿化带进行重新规划和打造,建成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有声党建广场。广场的建设是“亲水乌桥”党建品牌的再深化、再丰富,在征集村民的意见后,常态化播放以党建知识、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为内容的等宣传音频,村民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接受教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沈家港村党委将人居环境提升与党建文化建设相结合,借助美丽村景建设在各自然村创建党建宣传角,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组织党员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美丽村景党建阵地,向村民们宣传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等知识,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