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4月,我区出台激励干部担当“1+N”系列文件,释放更大力度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强烈信号。为深化年轻干部“一线工程”,区委选派较为成熟的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赴各镇(街道)任职,参与班子分工,立足岗位职责压担子、交任务。通过“下挂”让年轻干部深入开放最前沿、攻坚第一线勇挑重担、实战锻炼,在打硬仗、扛重活中练就真功夫、真本领,激发发展潜力。
本期【挂职心声】一起来听听张之道在基层的挂职心声。
今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到同里镇挂职锻炼,主要协助负责农业农村方面的相关工作。来到千年古镇、世界同里,来到农业现代化、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最前沿,我切身感受到了同里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水乡标杆的气势与雄心,在挂职的这段时间里,我努力撕掉了身上的三重“标签”。
撕掉“纸上谈兵”的标签,在改革实践中锤炼“解题本领”
工作十载,扎根三农。此次挂职同里镇,虽然领域没变,但是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挂职前的工作更多的是制度设计,到了同里镇,是具体的执行者、问题的解决人,真正与“疑难杂症”有了“亲密接触”。我挂职后的首项工作就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今年更是要全面完成登记、赋码、颁证任务。到岗后,我努力发挥自身所长,迅速开展业务指导,改革进度始终保持全区前列。改革工作推进中,我也碰到了“棘手”的问题,渔业涉农社区与传统农村不同,成员界定和股权量化缺少土地承包的历史依据。因此,我针对同里镇2个渔业社区开展调研,仔细梳理成员情况,深入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好改革“深水区”的盲点难题。
撕掉“远离群众”的标签,在环境整治中尝试“用户思维”
7月底,我开始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以前对这项工作有所了解,但也基本属于“隔空观望”,这次“身临其境”让我感触很深。同里镇有10个行政村和52个自然村庄点位,有纯农村也有镇郊村,有红榜村也有黑榜村,“高矮胖瘦”什么样的都有。管农村人居环境,没有走过就等于没有发言权,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村村到、点点看、把把脉”,从“短板村”“倒数村”开始,挨个走访、逐个问诊、依次销号,今年同里镇考核成绩持续保持全区排名第一。当前,同里镇正处于创建苏州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的集中攻坚期。在实地走访中,我发现整治工作中群众配合居多、参与较少。因此在美丽村景创建、驻村设计师规划设计等工作上,我积极探索建立意见征求机制,把“用户思维”贯穿到整治工作中去。
撕掉“只当一面”的标签,在跨界挑战中开阔“全局视野”
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一直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到同里挂职的四个多月时间,让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挂职期间,我负责了“万企联万村”同里镇的整体推介工作,挖掘摸排项目,积极与意向企业展开合作洽谈,首次“触电”农业农村招商工作;参与“百人百企”挂职惠企专项行动,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首次“触电”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工作;参与农业安全隐患设施的整治拆除,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做了回“热锅蚂蚁”。
这次挂职,真正让我跳出了工作的“舒适圈”,面对新领域、新角色和新岗位,切实感受到了“本领恐慌”。接下来我将聚焦主责主业、践行初心使命、强化奋进担当,努力为实现同里乡村振兴、打响世界同里品牌贡献自己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