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首页 > 震泽镇 > 正文
【激扬吴江发展精神】震泽:常有一丝牵挂在群众间
来源: 吴江发展精神研究专班、震泽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0-09-24 21:41

    编者按:在讨论吴江发展精神内涵时,很多人都想到了费孝通“志在富民”的思想、“美美与共”的理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本期“激扬吴江发展精神 赋能示范区建设”栏目中,吴江发展精神研究专班将带着大家走进震泽,尝试从群众感受这一视角,感受震泽的巨大变化,以及该镇是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

    眼下,震泽镇街心公园的改造工程已近尾声。

    对于这项工程,公园附近石瑾新村的居民徐雪伦颇为上心,在他看来,震泽这么大的镇,镇中心没有像样的露天广场,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同样上心的还有震泽镇党委、政府。

    2019年9月,震泽镇党委、政府全面启动“十大工程”,改造街心公园便是其中“頔塘新貌工程”的子项目。

    在这份文件中,震泽镇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贯穿始终。“十大工程”中,七项与改善民生福祉直接相关,紧紧抓住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用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的话来说,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把群众的心里话问出来

    有想法就说出来、有问题就讲出来,已成为震泽群众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缘于震泽党员干部在与群众交流、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时,虚心和坦诚的工作态度。

    9月18日,在吴江发展精神研究专班人员与石瑾新村居民交流时,70岁的徐雪伦“吐槽”了部分居民不按要求分类垃圾的陋习;73岁的龚价、68岁的陈菊林建议镇上在实施“十大工程”中的“古镇活力工程”时,恢复“大桥头”周边的风貌,重现“大桥头”昔日“不到大桥头,就不算到过震泽”的荣光——事实上,对自己的建议被镇上采纳、实施,陈菊林还是颇有信心的。

    在实施“清水靓河工程”,以及石瑾新村三线入地、雨污分流改造时,震泽镇相关领导、部门工作人员,都曾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

    而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震泽镇还创新采取了“圆桌问计”这一工作方法,仅在河道和环境整治方面,就举办大大小小的“圆桌问计”40多次,不仅涉及河道治污、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绿化提升,甚至连快鸭港河面上的两座桥叫什么名字,都是广泛征集民意后确定的。

    如今,焕然一新的快鸭港,因河水清澈、环境优美,被当地群众亲昵地称为“震泽金鸡湖”,对于这一成绩的取得,顾全曾感慨,“一切工作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快鸭港的变化,是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的一个范例,没有群众的觉悟和智慧,我们纵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做成事、做好事。”

把群众的获得感干出来

    家住快鸭港西岸的石锁英,是30多年前嫁到震泽镇上的。

    初到震泽镇上时,石锁英的感受是“条件不好环境好”,“后来条件好了,往河里扔的垃圾、排的污水也多了,时间一长,感受就变成了‘环境不好条件好’。”

    在整治前,不少居民从河边走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手捂口鼻、脚步加快,而当去年完成整治后,快鸭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居民眼前时,石锁英感受又变了。

    “现在是‘条件环境都很好’。”石锁英笑着说,再也没人捂着鼻子“逃离”快鸭港了,相反,这里已经成了周边居民健身散步的首选。天气适宜时,还会有人拎上一只热水瓶,邀上三五好友,在河边亲水平台上喝茶聊天,“放眼望去,又是假山美景,又是亭台水榭,坐上一下午都不腻。”

    幸福的不仅仅是快鸭港周边的居民,得益于 “清水靓河工程”的实施,如今石墩浜、姚家浜等18条镇区河道,都已是波光粼粼、水石明净。

    此外,得益于“田园乡村工程”的实施,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的震泽片区,已逐步呈现出“水韵桑田稻花香,村美业特农民富”的田园牧歌生活;

    得益于“交通畅行工程”的实施,昔日“肠梗阻”的横街-快鸭港路、南浦浜路等路段,如今已是车流通畅;

    得益于“頔塘新貌工程”的实施,新街心公园将于10月正式投用,老小区正在加快实现雨污分流、垃圾分类;

    得益于“群众喜乐工程”的实施,震泽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天天乐、周周唱、月月演”成为新常态;

    得益于“医教惠民工程”的实施,震泽幼儿园新校区已经启用,实验小学综合楼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震泽人民期盼已久的震泽中学高中部部分回归已完成教学楼、食堂等新建工程的施工和老校区的改造……

把政府的公信力树起来

    与期待育英校区启用一样,震泽人对“十大工程”中的“古镇活力工程”也满怀期待。

    “家乡最近两年的变化让我有点眼花缭乱,河水变清了、道路通畅了、环境变好了,震泽正变得越来越漂亮。”龚价说,现在就等着古镇风貌恢复了,“听说不仅要重建部分古建筑,市河拓宽、被填埋的水系还要重新恢复,随便哪个工程拿出来,难度都不小。”

    尽管难度大,但龚价对“古镇活力工程”的实施仍是信心满满。

    龚价住的地方是老小区,自行车库与住宅是分离的,一些居民为了给电动车充电,直接将电线从楼上住宅斜拉进车库,不仅不方便,更留下了安全隐患。

    “现在镇上的干部是挨家挨户地来问,只要你愿意,镇上就帮你把电从地下接进车库,还不要你花钱。”龚价说,这件事说大真的不大,但镇上的干部能想到这些,说明他们是把群众放在心上的,“有这样的党员干部,我们自然相信震泽会越来越好。就像之前石瑾新村改造时,有人抱怨路挖开后不好走,我就不抱怨,因为我相信改造后,我们的环境只会更好。”

    龚价对镇上党员干部的信任,正是震泽镇党委、政府用担当和作为换来的。

    2019年7月9日,震泽镇召开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工作推进会,这也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个大会。

    让不少与会党员干部颇有感触的是,会议着重提到了不少“小事”,比如能不能搭建更多的百姓戏台,比如公交车能不能开到群众的家门口——会议指出,这些事情表面看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只有扎扎实实地解决好这一桩桩“小事”,才能汇聚起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只有这样,震泽的各项工作才会越做越顺、路才会越走越宽,震泽的未来才会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专家点评

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

    震泽镇切切实实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着手,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施“十大工程”,办好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小事、细事、难事,让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实实在在的身边感受。这是震泽镇党委、政府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震泽镇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知行合一,善作善为。改善了震泽镇的环境面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举一反三,见贤思齐。各区镇、街道都在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而震泽镇从群众身边小事细事做起的工作方法,值得借鉴。

    民之所想,政之所为。我们也期待各地多走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法,在为民办实事好事,改善人居环境,乃至提升投资环境方面,实践出更多更好的案例、建设乐居之城。

杨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