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进入密集施工期,作为先行启动区,汾湖更是以集聚一股劲、快干一百天的精气神,跑出了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本期“激扬吴江发展精神 赋能示范区建设”栏目中,吴江发展精神研究专班将带大家走进X352沪莘线(康力大道)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感受汾湖人民激情昂扬的冲刺状态。
“预计吴江段9月底就能全线贯通。”近日,在X352沪莘线(康力大道)吴江段新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工程副经理程迪胜告诉吴江发展精神研究专班人员,这比当初预计的时间,至少提前了3个月。
事实上,康力大道新改建工程提前竣工,只是眼下汾湖先行启动区建设一个缩影。
今年5月,从改革创新引领、交通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和产业显示度等方面,排定了22个重点项目,以集聚一股劲、快干一百天的精气神,跑出了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别的地方“至少两年”,汾湖只用了“16个月”
“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按照我们在其他地方的施工经验,类似的道路至少要两年才能完工。”工程路基队队长夏鹏飞补充说,“而在这里,我们仅用了16个月左右”。为了确保康力大道新改建工程吴江段能如期完工,早在去年5月工程启动时,程迪胜就与施工方反复强调了进度方面的要求。
康力大道新改建工程虽然道路等级不高,但社会地位很高——以往从汾湖莘塔到近在眼前的上海,只能从318国道或是高速绕行,打通这条省际断头路后,从莘塔到上海能少走近10公里的路;
康力大道新改建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不仅进一步沟通了长三角的交通,也为打破长三角一体化行政壁垒提供了更多经验,在促进一体化发展方面,有着更为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尽管工期缩短了,但工程质量却是丝毫没有“缩水”。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技术优化,仅在技术方面,我们就至少缩短了两个月的工期。”程迪胜说,现在,新改建工程吴江段已经获评省级平安工地,还在参评苏州市级品质工程。
为什么阳光越毒他们越开心?
工期之所以能缩短,除得益于技术优化外,施工方、业主方的付出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去年11月时,我们基本上都是人停机不停、人休机不休,全天24小时施工。”夏鹏飞说, 按照计划,工程要在2019年完成50%的土方用量,但在技术优化后,施工人员加班加点,在去年完成了80%的土方用量。
土方施工期间,尽管大家每个月都有几天假期,但不管是施工方还是业主方,很多人都放弃了休息,坚持吃住在项目部,也正是因为去年的狠拼一把,今年的疫情才没有对工期造成太大影响。
今年3月16日复工后,施工方和业主方重新排摸了施工计划,加大机械、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抢回了因疫情而耽误的时间。
“前阶段梅雨时,没几个人脸上有笑容,等到晴天时,大家就都开心了。”程迪胜说,尽管夏季高温时,躲在空调房里吹冷气是很多人最乐意做的事情,但在施工现场,大家反而是温度越高越开心、阳光越毒越开心,“因为与下雨天相比,这样的天气更适合施工,也更容易确保工期乃至缩短工期。”
5月完成灰土施工;
6月完成水稳施工;
8月完成辅道、沥青下面层施工……
“能有这样的速度,也得益于业主方的配合。”夏鹏飞说,前阶段施工遇到一处红绿灯,经业主方与相关部门沟通,仅几天时间,相关部门就拆除了红绿灯,确保了施工进度,“这样的高效率,在其他地方是很罕见的。”
带着专班人员在施工现场转了一圈后,夏鹏飞颇为遗憾地说,“通车的时候,我肯定是不在这里的。”
待工程完工时,夏鹏飞便会赶往新的施工地点,参加康力大道通车仪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我会抽空回来,在这条路上开一圈,检验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夏鹏飞补充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我们太多的骄傲,算上因为疫情和梅雨耽误的工期,这条路施工不仅没有超期,还提前了几个月,先行启动区的速度就是不一样!”
专家点评
打硬仗,需要一种精神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步伐,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关键是道路先行,尤其是省际断头路更要先行打通。位于沪苏交界的“康力大道”新改建工程,在汾湖先行启动区建设者的拚搏努力下,提前“3个月”攻下了一个硬任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打硬仗,需要上下齐心,协同配合。无论是设计、监理、施工环节,还是灰土、水稳、辅道、沥青等工序,都要求施工方和业主方有一盘棋思想,高效合作,方能事半功倍。
打硬仗,需要讲求科学,科技致胜。一切工程,既要速度,更求质量。“康力大道”能提前3月,有“2个月”是科技的功劳。
打硬仗,更需要一股激情,一种精神。建设者们“阳光越毒越开心”的奋斗意识,将会凝聚起必胜的力量,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高质量完成任务。
举世瞩目的“江南水乡客厅”蓝图已经绘就,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全区各行各业,都应以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精神风貌,坚定走在示范区建设最前列,为吴江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窗口作出贡献。
沈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