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首页 > 基层情况 > 正文
【挂职心声】在基层“曾益吾所不能”
来源: 作者系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综合科科长费家萍       发布时间:2020-09-10 19:14

    编者按:今年4月,我区出台激励干部担当“1+N”系列文件,释放更大力度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强烈信号。为深化年轻干部“一线工程”,区委选派较为成熟的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赴各镇(街道)任职,参与班子分工,立足岗位职责压担子、交任务。通过“下挂”让年轻干部深入开放最前沿、攻坚第一线勇挑重担、实战锻炼,在打硬仗、扛重活中练就真功夫、真本领,激发发展潜力。

    本期【挂职心声】一起来听听挂职干部费家萍的基层感言。

    2020年4月27日是我到桃源试岗锻炼的第一天。“现在基层最需要怎样的青年干部、我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到岗后该从哪些工作开始着手、工作中会存在哪些困难和阻力......”自接到通知以来,这些问题每天萦绕着我,但当真正踏上挂职岗位,我深知焦虑与忐忑解决不了问题,如何“引好上面千条线、当好下面一根针”,才是基层工作的核心要义,也是锻炼我成长成才的“磨刀石”“练兵场”。

    加快角色转变,适应“一身多役”的节奏

    原本坚信不疑的“术业有专攻”,到了基层却不受用了。根据分工,我主要负责协助做好“331”专项行动和网格联动工作,另外挂钩2个行政村、攻坚4个“三治”点位、分片包干文明城市创建等。对于之前在综合科室工作的我来说,原本工作并不轻松,但是到了桃源才知道,基层工作不仅多、杂,而且还都是跨部门、跨领域的。这更需要我加快适应工作环境,从现有政策文件、人员队伍、考核要求等方面着手,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好学习、调研、会议、督查等各项工作。

    深入走访调研,突破“一知半解”的瓶颈

    “学然后知不足”,当我第一次列席镇长办公会时,动拆迁、国土规划、国有资产等业务中的专业术语,对我而言都是闻所未闻的新兴词汇。“欠缺的基层功课如何在短时间内补上?”我暗下决心,要求自己用一个月的时间,快速融入到业务中,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时间很快,挂职的四个月过去了,通过日常工作接触和主动走访,我调研了22个部门科室和17个村(社区)。虽然尚未完成全覆盖,但学习得越深入,越是能深刻感受到真正的融入不是靠一个月的“一曝十寒”,而是“常学常新”,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实践学的动态积累过程。

    学说群众语言,化解“一言不发”的窘迫

    今年我过了此生最难忘的“六一”。为了完成“331”挂牌督办隐患点整治,根据前期取缔方案,当天要对一个隐患市场开展封闭式管理。先前实地踏勘过这个市场多次,而当天三四十名经营户主把我团团围住,争议声此起彼伏,我只是一味地回答“因为市场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关停取缔”。然而这句话对当时失控的场面毫无作用,最后是村书记、信访主任、执法队员们帮我解了围。心有余悸的我向领导前辈请教,他们安慰说“这是秀才遇到兵”。但我心里清楚,既然来到基层可不能一直做“秀才”,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闯劲。最后在部门和村委的共同努力下,市场最终被关停取缔。“331”工作关乎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但在执法管理过程中也更容易引发突发尖锐矛盾。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贯彻好党委政府的决定,又要从大面上获得市民群众的认可,学说群众语言是我在基层锻炼的必修课。

    梳理关键环节,避免“一叶障目”的误区

    这4个多月来,我深刻发现机关与基层的工作模式有着很大不同,原本在机关里觉得处理动拆迁、处理信访群访是天大的难事儿,但到了基层,干部们安抚群众有办法、解决问题有思路,部门和村社区分工明确、步调一致、解决有效。不同工作环境,需要我改变思维定式,严格对照上级要求、紧密联系基层实际,把机关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运用到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梳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把握突破难点的最佳时机,踩准“说干就干”的基层节奏。

    “施为欲似千钧驽,磨砺当如百炼金”,感谢桃源给予我学习成长的培土,也不忘联动中心依然牵挂惦念我的领导与同事。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正处于逆境还是顺境,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是那一颗初心与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