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史而新 向融而盛 进击C位 长三角先遣队再出发!
6月5日,芒种。
当天上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江苏段建设动员会在汾湖举行。
东起上海、西至湖州,这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的建设,为吴江更好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打开城市格局、激活地方经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沿着融合的轨迹向前追溯,不难发现,吴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着实由来已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吴江之所以能扛起“先遣队”的大旗,进击“C位中的C位”,不仅缘于其先天的地理优势,更得益于吴江人在融合发展上炳如观火的眼力、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破除交通瓶颈 318国道放大临沪地理优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吴江乡镇工业崛起,但交通“瓶颈”迟迟得不到突破。沟通吴江与上海的青平公路,路面狭窄、路况差,北厍到松陵仅2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花费半天时间。
1993年,318国道吴江段改建工程指挥部成立,但改建经费高达5亿元,对于彼时仅有1000万元启动资金的吴江而言,这样的天文数字着实让人生畏。
经商讨,吴江通过中外合资筹集工程款3000万美元。随后,吴江继续自筹资金,债券融资贷款融资……1994年春,平望四年级小学生沈静将几十元零花钱“捐给318国道建设”,随后全吴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募捐行动,共有25万人为改建318国道吴江段捐款。
资金问题暂时解决,项目组在人力问题上又犯了愁。“沿线10万名群众抄起家伙什儿挑土方,十几天时间,52公里200万立方米土方路基任务便完成了。”曾参与改建工作的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孙雪龙回忆。
燃情岁月里,“只领任务、不提困难”的吴江人捧着一颗真心而来,“不等、不靠、不要”,至1997年5月,终于完成318国道吴江段改建工程。
这条东接上海青浦、西连浙江南浔的高等级公路,虽然仅有52.26公里,却改变了吴江偏居江苏一隅的地域状况,将更多先进技术、优质资源带进了吴江,并成为吴江主动融入长三角发展的康庄大道。
——打破行政藩篱 太浦河让长三角“清”上加“亲”
太浦河,流经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位于七都镇的太浦闸村被誉为“浦江源头”。然而在1958年前,这条全长57.14公里的河却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太湖下游地势低洼、水灾频发。1957年,江苏省水利厅建议从太湖边开挖一条排洪专道——太浦河,连接黄浦江,作为太湖涝水的入海通道。1958年,太浦河一期工程动工。吴江、青浦等7地动员民工12.1万人,其中吴江组织民工5.6万人。
没有大型挖掘机械,那就靠双手;没有宿舍,那就在田里搭起草棚……各地民工你追我赶,你方挖深一米,我方必连夜追上,至一期工程完工,各地民工共完成土方1984万立方米。
1978年、1991年,太浦河二期、三期工程依时而动,至1998年,太浦河这一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终于落定。太湖流域父老乡亲顾全大局、勇于奉献,赋予了太浦河丰富的精神内涵——打破行政藩篱,“共商共建共管”的太浦河,让沿河各地实现了“共享共赢”——现在的太浦河,其功能已不局限于泄洪,它还是长三角区域重要的航运通道,也是向上海、嘉兴供水和改善水环境的生态长廊。
如今,联合河长制已带动一体化治水进入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度合作,地缘相亲、人文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的吴江、嘉善和青浦,仍续写着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水利篇章……
——“变现”区位优势 “星期天工程”赋能吴江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一家企业引进一个德国项目,企业负责人带着德国考察团奔波四五个小时后赶到生产基地。为此,考察团大为光火,他们认为距离如此遥远,生产基地的可控性将得不到保障。企业负责人急中生智,“我们的风俗是必须回家乡接待贵客。此地是我老家,生产基地是在距上海一小时车程的吴江。”
转身,企业负责人立即致电在吴江乡镇企业的好友,请好友务必帮其“圆场”。第二天,德国考察团来到吴江,一番考察后满意而归。随后,意识到“临近优势”的企业负责人,将更多项目放在了吴江。
虽只是一件往事,但从中也可一窥吴江在接受上海大都市经济圈辐射上,所具备的先天区位优势。
吴江乡镇工业崛起后,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越发迫切,而受制于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的上海,也急于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两地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交流愈发频繁,“星期天工程师”便是此类交流的一个缩影。
1985年,永鼎还只是芦墟一家乡镇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生产经验,创始人顾云奎瞄准了上海的企业,并辗转结识了工程师韦祖国。
上海、吴江两地地理位置上的亲近,以及永鼎从上至下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执着追求,让韦祖国开始了以“星期天工程师”身份,对永鼎作技术、生产指导的工作,而得益于上海的技术溢出,永鼎在经过十余年的拼搏后,于1997年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民营光缆企业。
——国家战略加持 一体化发展扬帆逐潮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10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吴江被纳入“一体化示范区”;
2020年2月,吴江区委、区政府发布《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
2020年6月,沪苏湖铁路正式开工……
当年,吴江汾湖以一条临沪大道,颇具远见地主动拥抱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今,有了国家战略的加持,汾湖由“高新区”蜕变为“先行启动区”,未来可作为空间尽可想象。
而作为扛起“先遣队”大旗的示范区,身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进击“C位中的C位”的吴江,探索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也越发矫健——这是源自历史的传承,长三角人民有着同样“根脉”文化、有着共同的内聚力;这是人民的选择,无论是承载吴江融入长三角发展之渴望的318国道,还是凝聚太湖流域人民汗水和智慧的太浦河,抑或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人才、技术、经济融合共生的“星期天工程师”,都是长三角区域人民选择一体化发展的切片;这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在拉动投资、整合市场、对接资源上,早已形成了融合发展的态势,一个“融”字,让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快马加鞭、千帆共竞……
从自主选择到国家战略推进,融入长三角,吴江的征程还很长,然今年2月,吴江区委、区政府发布《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在聚焦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聚焦重大改革系统集成和改革试点经验共享共用、聚焦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上,已明确了21类重点任务,为吴江逐浪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施工图”、吹响了“冲锋号”。
在硬件上,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吴江有从历史走来的318国道、临沪大道,有穿行于吴江、青浦、嘉善的示范区区域公交,还有正在施工建设的康力大道东延工程、沪苏湖铁路;
在软件上,有已成制度、已见成效的联合河长制,有基于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让企业在示范区内得到一体化无感“漫游”体验的服务,而类似高质高效、“清”上加“亲”的服务,将随着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推进,更快、更密集地呈现给长三角企业;
在一体化发展目标上,吴江明确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2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工业投资超3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到2025年,突出建成一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制度经验,释放重大改革集成红利;到2035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帆布已扬,激浪逐潮的吴江,必将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一道,携手共赢、昂然向上。
——专家点评
汇聚“融合”图强的磅礴力量 吴江区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徐枫:
一体化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建设为吴江在新时代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亟须全区上下进一步丰富拓展新时代吴江发展精神的内涵,担当新使命、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点燃吴江勇当“先遣队”的激情。
如果说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最鲜明的特征是“争先”“突破”和“超越”,那么,吴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融合”,此乃一体化发展的要义所在。因此,围绕争当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的目标,吴江加快做好“融”字大文章,当好“C位中的C位”,全区上下必须树立“争第一、创唯一”的进取精神,领导者要精于谋划融合,以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开放,以开阔胸襟共谋绿色发展;管理者要善于实践融合,加快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协同推进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全体市民要以勇当“先遣队”的奋斗姿态乐于接受融合,以博大胸怀交融各种文化文明,在融合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真正让“融合”成为吴江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征。
只有明白了上述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的关系,才能找到提炼吴江发展精神的关键,也才能把握吴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最终制胜的法宝。
“融”字上做大文章 “合”字上打造特色 吴江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 吴志祥:
开放融合,是吴江在全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历史重任。
国家战略重任在肩,吴江必须有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兼容并蓄的过人胆识,在开放再出发的道路上勇当“先遣队”、勇做“领头羊”、快上新台阶;国家战略重任在肩,吴江必须在“融”字上做大文章,切实加快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探索,加快系统思维、改革集成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国家战略重任在肩,吴江必须在“合”字上打造特色,以“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突出生态绿色的底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好生活方式。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吴江先贤费孝通先生的重要思想,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时代赋予吴江的历史担当,吴江必须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存、共赢、共荣的探索和改革重任,探索和总结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改革经验,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