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广东省梅州市: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育才工程
来源: 《人民日报》2008年7月15日第13版       发布时间:2008-07-15 15:47
  广东省梅州市致力实施“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提前两年从高校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经过两年的培养选拔,一批选调生先后被安排到基层党政的各个岗位,正日渐发挥作用。
  这种做法,被誉为“梅州模式”的育才工程。
  2003年11月,地处梅州的嘉应学院。一个特殊的“党政班”正式开班了,首期学员58名。梅州实施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走出了第一步。
  就在两个月前,梅州市委决定,利用本地高校嘉应学院升为本科的契机,用5年时间,每年从学院本科三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约60人作为“党政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对象,经过培训、公务员考试和有关考核,合格者作为选调生安排到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于是,嘉应学院党政班便应运而生。
  梅州市对培养对象的条件作了严格规定,要求必须是政治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品学兼优、愿意扎根梅州、服从安排、学生骨干、能力较强。“三好”学生、中共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优先考虑。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先后经过了民意测验、党总支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学院党委确定、市委组织部审批,最后向社会公布等程序。
  梅州市每年从财政拿出30万元,作为开办党政班的经费。
  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说,梅州出人才,却又缺人才。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上万,但愿意回梅州工作的很少,乡镇党委、政府中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更是屈指可数。人才短缺制约着梅州的发展,其中最缺的是基层党政人才。
  人才在哪里,如何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梅州的做法与别人有不同之处。
  “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提前‘下订单’培养,也就是提前两年到嘉应学院选拔培养对象,在两年的系统培养中又特别强调基层锻炼、实践成才。”刘日知说。
  以前,选拔选调生的普通做法,就是大学生快毕业了,有关部门到高校选定人选作为选调生,然后这些人选很快就到基层工作。由于时间紧,培养自然不够,有些选调生心理准备不足,对基层很不适应;有的还思想动摇,甚至走人。梅州市提前两年挑选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培训,为他们进行必需的知识、技能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又要求他们利用寒暑假到乡镇或村挂职锻炼,让他们提前了解基层,提前心理介入,也就提前对接基层,增强将来到基层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技能,缩短人才成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