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苏州开放再出发政策细则!优秀企业奖励最高300万
来源: 苏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0-03-23 18:33



      提升企业质量品牌发展能力、培育良好的标准化生态、促进苏州企业专利和商标“走出去”,优秀企业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

      重金激励企业增强高质量发展“内功”。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是城市实力的缩影,开放再出发的苏州正在为本地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内功”谋篇布局。

      日前,《苏州市质量品牌建设奖励实施细则》《苏州市标准化资助实施细则》《苏州市国际专利、国际商标奖励实施细则》相继发布。这三项重磅奖励措施,着眼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脑力”、行业竞争的“耐力”、走向世界的“脚力”三个方面,全生命周期激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用全方位的政策激励引导企业激发内生动力,稳固业内地位、对标国际市场,用配套的服务贯穿企业在苏州发展的全过程。

      一、激发企业“驱动力”——品牌质量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日前发布的《苏州市质量品牌建设奖励实施细则》,将原先散落在各部门的奖励措施综合到了一起,目的就是为了激励企业能够从源头加强自身的质量品牌建设。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推出辅导、孵化、开设专业讲座等系列举措,帮助企业“零门槛”对自身的质量品牌建设不断注入活力。

      3月6日,张家港广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授予“2019年度苏州市市长质量奖”,常熟风范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被授予“2019年度苏州市质量管理优秀奖”。这些奖项的设置和颁发是苏州全市质量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

      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实施“新星企业发现计划”,围绕全市产业结构类型,加强入企指导和技术服务,进一步壮大品牌培育企业基数,注重加强质量品牌梯队建设,组织评定2019年苏州市质量奖,52家企业获评。

      通过实施优秀企业孵化计划,引导企业不断崇尚质量、追求卓越。其中5家企业获评去年的市长质量奖,12家企业获评市质量管理优秀奖,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2018年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获奖数量全省第一。

      本次出台的新奖励政策中,“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的奖励额由原先的200万元增加至300万元,同时新设立“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奖励填补了该项奖励的空缺,奖励额度为100万元。除国家级、省级奖项之外,奖励范围扩充至市级层面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企业。据统计,2019年全市共发放奖励840万元,按照新的实施细则三年总奖励额将达到2880万元。奖励只是推动企业激发内生“驱动力”的手段之一。近年来,苏州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的帮扶力度成效显著。苏州市东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原是一家校办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相关部门的辅导孵化,去年获评“2018年江苏省质量奖”。

      企业自身的努力、专业化的辅导、完善的激励措施,可以说这三要素“一个都不能少”,推动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加速。

      二、强健企业“稳脚跟”,发挥标准化创新引领作用。

      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领。主导或参与标准制修订是一家企业在业内“站稳脚跟”的标志。

      为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国内外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苏州,全面提升标准化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我市日前发布了《苏州市标准化资助实施细则》。该细则明确,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项的资助。发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也可以获得相应资助。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创新引领作用,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发挥新兴产业标准化(苏州)协作平台功能,重点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纳米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研制。此次资助政策涵盖了标准化工作多个领域。承办国际、国内重大标准化活动的单位,也可以获得资助。

      为推动苏州标准“走出去”,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为帮助企业了解国际标准化情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团队,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电梯标准做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帮助苏州电梯企业拓展国际视野。为争取各类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苏州,我市将加强培育标准化生态,推动苏州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领域的标准化项目。目前,各方正积极探索建立中德标准化合作机制。

      去年,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我市举办了127场各类专题会议、培训等标准化公益活动,有近3000家企业和超过7000人次参与。

      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布各类国际标准68项;共有2312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6250项;承担国内外各类标准化技术组织98个;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15项,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2019年累计奖励超3500万元,预计到2022年累计奖励将达1.1亿元

      三、助力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显成效。

      日前出台的《苏州市国际专利、国际商标奖励实施细则》,对企业通过 PCT(专利合作条约)和巴黎公约途径申请国际专利,并获得美国、欧盟成员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授权的专利以及通过马德里体系新注册的国际商标的给予奖励,同一申请人年度奖励经费最高 100 万元。

      据统计,2019年苏州市PCT申请2547件,同比增长39.79%;马德里商标注册189件,居全省前列。作为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PCT给专利申请人提供了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的途径。PCT专利申请数量体现了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和实力。

      近年来,苏州市PCT专利申请增长较快,体现了我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显著提升,同时在“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为助力企业稳健“走出去”,苏州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2019年,我市获批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试点。

      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开辟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绿色通道,专利申请授权周期、专利复审请求和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批时间将大大缩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及时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首批307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作为第一批备案申请主体,涵盖了亨通、好孩子、宝时得等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同时,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编纂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引,针对拟上市企业和扩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及时发布涉及海外参展、出口贸易侵权分析等知识产权预警工作,保障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苏州支持高成长创新型培育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推动新技术和新模式应用,对纳入高成长创新型培育库的企业,在入库次年,按照其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经税务部门认定的研究开发费用)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研发后补助,最多连续支持五年,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