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泽民同志关心指导下江苏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前进
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不断加强。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飞跃,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江苏省委牢牢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坚强保证。
以不懈的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来到江苏等地视察调研时,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精辟地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
江苏省委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把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整个党建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工作实践,以服务“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体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先后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动了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的工作,有力促进了广大党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05年1月起全省开展的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紧扣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鲜明主题,组织广大党员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大讨论,开展“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户,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实践先进性、树立新形象提供了有效载体。省委和各级党组织集中宣传表彰了一批“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出来”的党员先进典型,全省树立了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通过身边的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要求。我省推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吴仁宝,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信访干部张云泉,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领跑者邓建军,自强不息的青年教师侯晶晶等重大典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组织有加强、发展出成果”的预期目的。
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江苏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坚持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广大党员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正逐步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深刻洗礼,使江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两个率先”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在最近支援四川等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我省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目前已达到5.2亿元,这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以扎实的举措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江泽民同志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1998年4月21日,江泽民同志来到江阴华西村考察,听取了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汇报,并兴致勃勃地登上金塔,俯瞰华西新貌,充分肯定了华西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成绩。在后来的多个不同场合,江泽民同志都一再引用华西的典型事例,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来到江苏盐城市农村调研。镇南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他的称赞。在镇南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宏盛家,江泽民同志说:“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就是要领导农民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有了经济实力,又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有了基础和保障。”
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按照党中央和前后两任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江苏各级党组织积极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就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强基工程”,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本领,重点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好配好领头人。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2006年,组织1100多名乡镇党委书记和1.8万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分期分批到华西村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条件,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全省普遍建起了村党员活动室,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行业协会中,使得党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步推进。江泽民同志曾经考察过的盐城市大洋村,在村里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都建起了党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这个村的集体固定资产已达3.09亿,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400元。村党委书记韦洪春兴奋地说:“建好村党组织这个核心,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最终聚好了民心!”
“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等地考察时提出了这一明确要求。他指出,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
江苏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根据全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把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目前,全省32612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超过99%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单独组建的达32011家,占98%。江苏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改革的思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江泽民同志2000年5月在江苏等地视察调研时指出,“要下定决心,加大力度,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结合好,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
近年来,江苏省委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始终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突出任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为“两个率先”育人才、选干部、配班子。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积极探索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从大范围民主推荐干部到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干部,从干部任前公示制、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到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辞职制,从扩大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到“双推双考”后备干部,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干部交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省辖市党政正职全部实行了易地交流,县(市、区)党政正职易地交流面达到98%以上。
着眼于培养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学习型干部队伍,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省委规划并实施了“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对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方面的知识为重点,每年还选派包括市、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在内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赴境外培训,借鉴先进理念,培养世界眼光。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江苏各级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成为“两个率先”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