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江苏宝应:在农村一线培养初任公务员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年5月       发布时间:2008-05-26 15:25
  近年来,宝应县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先后录用了225名公务员,其中大部分是应届高校毕业生。这些初任公务员文化素养较高、思维活跃,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能力强,工作有激情。他们的进入,对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初任公务员,接触基层少,农村生活少,联系群众少,缺乏艰苦环境磨练和社会实践经验,看问题、办事情容易脱离实际,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县制定出台了《县级党政机关初任公务员到镇、村锻炼实施意见》,从2006年起,县级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没有镇、村工作经历或镇、村工作经历不满一年的,须到镇、村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两年来,该县先后将41名初任公务员派到镇、村开展实践锻炼。
  一、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多措施保证实践锻炼效果。一是建立实践锻炼基地。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发展形势好、工作任务重,干部能力强的镇、村作为实践锻炼基地,确保初任公务员有东西学、有事情做、有干部带。二是明确实践锻炼任务。制定《初任公务员到基层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要求初任公务员在实践锻炼期间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定期汇报学习、工作情况;参与一项为民办实事工作;记好一本工作笔记;撰写一篇有价值调研报告。三是细化各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践锻炼的综合管理和考核;实践锻炼所在镇、村负责日常管理与考核;派出单位负责工作协调,协助实践锻炼所在镇、村为初任公务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保障。
  2、创造条件,多方式开展实践锻炼。一是定人帮带。安排镇中层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等担任初任公务员的帮带联系人,指导他们参与镇、村各项工作,经常与他们谈心、谈话,为他们指方向、出主意、提意见,鼓励他们沉下身子、积极工作。带领初任公务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学习、走访、调研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二是定村实践。把初任公务员推到农村工作一线,挂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安排他们参与镇、村重点、难点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熟悉农村、了解农业、认识农民。三是定单位学习。针对初任公务员专业特长、所在部门业务特点,将他们分别安排到财政所、农技推广中心等基层单位跟班学习,熟悉基层业务工作的范围、规范和流程。
  3、搭建平台,多方位展示个人才智。一是发挥初任公务员的专业特长。让初任公务员全面参与村务公开、财务核算、文件归档等日常工作中。初任公务员将掌握的法律、计算机等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提高了镇、村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将新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带到了镇、村,影响了干部。二是发挥初任公务员业务优势。将实践锻炼与计划生育、通达工程、房屋拆迁、园区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相结合,特别是将一些具体工作放手交给他们,让他们独当一面,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化解具体矛盾、处理实际问题。三是发挥初任公务员的文体才艺。安排初任公务员参与、组织镇、村各项文体活动,为群众送文化大餐。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初任公务员走到群众中,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沟通交流,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
  4、强化考核,多形式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强化日常管理考核。镇、村对初任公务员的出勤情况逐日记载,并对其工作作风、态度、内容进行跟踪管理考核,对出现的不正常情况,及时进行提醒、教育。二是坚持定期管理考核。每月召开工作交流会,由初任公务员汇报上个月工作完成情况和下个月的工作计划,交流工作体会、思考感悟,探讨工作方法与思路;由帮带联系人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绩效、精神风貌等进行点评;由镇、村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对需改进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个人,并限期整改。三是实行定量管理考核。制定量化的工作考核办法,对初任公务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定量进行考核。对没有按期完成的,要求他们说明原因、限时完成;对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求他们及时查漏补缺、整改提高。
  二、初步成效
  通过实践锻炼,初任公务员与镇、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工作、一同生活,了解了基层实际情况、体会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同镇、村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了的强化,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1、从初任公务员层面看,有效地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初任公务员在实践锻炼期间,直接体验了农村生活,直接参与农村基层的社会管理,了解到农村工作现状和困难,体会到农村干部的艰辛和敬业,既增长了知识,又端正了作风,既锤炼了他们的思想意志,又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懂得了什么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看问题、办事情也比以前稳妥、周到。半年工作下来,在这些初任公务员身上已看不到浮躁懒散之气,学生气褪去了,成熟感增强了。
  2、从锻炼所在镇、村层面看,有效地促进了镇、村工作。初任公务员的到来,无疑是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初任公务员的积极参谋和努力工作下,村里的各类统计、报表、计划、总结、文书档案和其他上报材料等一些基础性工作的质量,较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的村庄规划、道路建设、环境保护、经济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村里的各项制度逐步得到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化程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村里的各种文体活动也日益增多,给原本寂静的农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镇、村干部反映,这些初任公务员接受能力强,工作作风实,镇、村工作上手快,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撰写的调研报告,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措施,与农村工作结合的很紧,对指导当前农村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3、从组织人事工作层面看,有效地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人才。公务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选才培养、使用锻炼、成长、成熟。选好苗子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把这些初任公务员放在一线历练,对看清个质,发掘潜质很有益。通过实践检验、干部推荐、群众评议,初任公务员中一批好苗子脱颖而出,走进了组织人事部门的视野。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两年来,初任公务员到镇、村实践锻炼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待于组织人事部门、派出单位、实践锻炼所在镇、村建立和完善三方共管的工作机制,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使初任公务员实践锻炼工作更上一层楼。
  1、组织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培养机制。一是开展分类选派,实行多职、多岗锻炼。在制定选派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任公务员的专业背景、工作背景、所在部门的工作特点,进行合理划分,分类选派。比如对应届毕业生,可根据专业特长,有针对性的到村挂任职务,进行多岗锻炼,丰富工作阅历;对录用为公务员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可安排到县级党政机关跟班学习,让他们尽快适应机关工作。二是延长实践锻炼时间,接长培养链。从实践来看,半年时间锻炼对于初任公务员的成长、成熟显得不够,不少同志对农村情况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可将锻炼时间延长为一年,对表现突出的,可纳入镇后备干部培养,让其继续在农村工作,进一步历练、提高,有工作实绩的及时提拔使用。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实行三方共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形式及时与派出单位和实践锻炼所在镇、村沟通情况,了解初任公务员工作情况,加强对初任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形成三方共管的合力。
  2、派出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派出单位要从干部培养的高度看待初任公务员实践锻炼工作,认识到实践锻炼对于初任公务员成长、成熟的重要意义。一是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发挥部门优势,支持初任公务员在基层开展工作,特别是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让初任公务员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做几件实事。二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农村生活条件差,派出单位要协助镇、村解决初任公务员生活困难。三是在后续培养上给予重视。实践锻炼结束后,明确专人作为初任公务员的帮扶联系人,给他们压担子、作指导、促成长。
  3、锻炼所在镇、村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镇、村作为初任公务员的主要责任者,要摒弃初任公务员到镇、村锻炼是“做客”、“镀金”、“走过场”的错误理解,强化为党培养干部的责任意识。一是让初任公务员多做一些实事。把他们当作在职干部用起来,安排工作、布置任务一点不能含糊,多带他们去“游泳”,少带他们去“泡水”。二是让初任公务员多研究一些问题。要引导、组织初任公务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难点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了解民情,分析民困,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