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服务先锋 打响吴江品牌 区市场监管局蹄疾步稳喜迎十九大
                    
                    
                        来源:
                        《吴江日报》2017年10月20日15版
                             
                        发布时间:2017-10-20 17:00
                    
                    
                        
                        
                          10月9日,9点不到,郑涛按例开始“巡岗”,调配人员到位。这里是吴江区政务服务中心,汇聚了很多部门的行政审批窗口。郑涛是区市场监管局行政服务科科长。
回到办公室,郑涛开始埋头审核企业注册申报材料。桌上,等待审核的材料已有一大摞,手边的电话和手机的铃声此起彼伏。“很忙,但是特有成就感。”郑涛笑道,“进一步提升登记便民化水平。按照省政府创业创新政务服务环境‘3550’的工作要求,吴江因地制宜制订开办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实现企业开业3个工作日完成的目标,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郑涛的工作是吴江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砥砺奋进的进程中,吴江区市场监管局应运而生,它整合了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的职能,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三年时间,它不断改革创新,成为市场监管的探路先锋。尤其是今年,吴江区市场监管局紧扣“两聚一高”主题,深化“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牢牢把握行政许可、法律法规宣传、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执法和两法衔接的主线,推出“争当服务先锋 打响吴江品牌”的党建品牌,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登记改革 激发创业富民活力
近日,市民沈先生顺利拿到了自己新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副本,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只跑了一趟政务服务中心,共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新公司的登记,其他都在网上搞定。
沈先生是区市场监管局提升登记便民化水平的受益者。2015年11月,吴江颁发全省首张全程电子化登记营业执照,这是登记便民化的一个新进程。今年,吴江继续推行内资企业登记远程核准,实现了企业名称自主选择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企业电子化登记3个工作日便能完成开户。
从“三证合一”注册登记、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到个体工商户手机APP推广……区市场监管局一直致力于这样的商事制度改革,它不仅提升了市场的准入便利性,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创设的制度性成本,为吴江经济持续增长释放新动能提供了助力点。
目前,吴江的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3.8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2770.82亿元。市场准入环境优化后,全区创业活力再次激发。据统计,今年1~9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1316户,其中私营企业7248户,同比增长42%;个体工商户13569户,同比增长187%。今年,吴江还结合各区镇实际情况,全面精准有序地放宽住所登记政策,让区域内更多企业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今年8月份,区市场监管局核发了全区首张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这是行政许可准入门槛优化带给小作坊主的福利。当然降低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行政许可制度的放松。区市场监管局在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过程中,分层分类抓好各项行政许可,通过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品种目录》,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范围许可;对药品零售业准入严格把关,鼓励发展规模化、品牌化连锁药店。该局还通过动产抵押物登记和股权质押的方式帮助企业融资,切实帮助吴江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推进“品牌战略” 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今年8月,吴江接到一张喜报:典发食品苏州有限公司的“典發DEANFA”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吴江食品行业驰名商标的空白,弥足珍贵。
这个喜讯的到来与区市场监管局商标战略、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今年,该局在“争当服务先锋 打响吴江品牌”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瞄准全区质量品牌建设新发展,进一步以“三大战略”促进创新。一边引导企业在制度、机制、产品上坚持创新,一边全面落实“融入式党建”书记项目,强化政策导向,放大服务效应,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了“质”与“效”的双翼。
今年,亨通光电入围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名单。4家企业获评2017年苏州市质量奖,全区有效期内的苏州市质量奖上升至10家,累计数全市第一。另外,申报省质量奖2家、苏州市市长质量奖7家。
另外一串数据也证明了成效,今年1~9月,吴江共有13件商标申报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居全市前列。目前,全区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省著名商标95件,有效期内的江苏省名牌59个。获评苏州名牌32个,新增数全市第一。
区市场监管局不仅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制造、生产,同时引导指导优势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在地方政府的精准施政扶持下,吴江的很多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拥有了话语权。今年以来,全区共有11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发布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2项;获批省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2项;吴江区震泽镇人民政府申报的“城镇创新发展标准化试点”获批立项,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获批的省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吴江区电梯行业协会申报的《钢结构附墙一体化电梯团体标准》试点顺利获批立项,成为吴江首个获批的团体标准试点。
落实“阳光行政” 保障企业、群众合法权益
这三年里,每到3月、9月,吴江恒森国际广场大润发门口总会有一场政策宣传和现场咨询的盛宴,这是区市场监管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日活动。面对面维权、现场学法……很多吴江百姓已经习惯将消费与食品安全上的问题、难题带到活动现场向工作人员求助。这样的活动还有质量月、全国安全用药月等。
为提升行政效能,区市场监管局将普法宣传、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执法和两法衔接作为主线,在各环节上无缝衔接,为市场监管执法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分层分类、搭建全方位平台,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今年,该局开发了市场监管APP,每周定期向监管单位推送法律法规和警示案例,逐渐成为新的普法宣传阵地。针对普通民众,区市场监管局还在吴江日报、吴江电视台开展案例警示和消费提醒类宣传;与电影院合作在电影开始前播放老年人保健食品选购、青少年网络消费等普法短片。
63个资讯类、31个投诉举报类常见问题的规范答复,这是市场监管工作《服务规范问答》涵盖的内容,系统内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工作上的大多数事项,都可以高效地在上面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行政约谈制度。例如,今年前三季度,职能部门对部分房地产企业进行行政约谈,针对审查的157份商品房买卖补充协议中的750余条涉嫌不公平条款作了详细点评,督促企业尽快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
三年成长,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行“阳光”执法。今年,区市场监管局一方面以专项整治为抓手,通过查处一批,达到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切实提升监管效能。5月,与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对吴江城区范围内出现的违规活禽交易进行集中整治,共取缔13户,收缴活禽500多羽,并对城南花苑、运东等5家农贸市场和16家个体摊贩的违法销售活禽行为进行立案查处。6月,该局又启动“5·16”专项整治,对近年来被举报投诉较多的24家药店和24家美容美发店开展专项检查。此次检查中,39家涉嫌违法的单位被立案查处。7月,监管“铁腕”再次出击,对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质量安全开展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209家零售药店和门诊机构,对其中7家进行立案查处。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区市场监管局共立案调查案件640起,结案309起,向公安部门移交涉刑案件26起。在与区公安局“两法衔接”过程中,在局内设立了警务室,依法严惩违法行为。同时,为提升在商标权、不正当竞争领域协同办案的能力,该局还与法院开展和谐共建活动,正式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共建协议》。
强化履职尽责 确保三个领域安全
“安全第一”是市场监管工作履职尽责的根本原则。一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致力于完善“三大安全”监管体系,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严守民生安全底线。
10月13日上午,吴江汽车站疏导点摊贩陈双美的摊位被贴上了全区第一张食品摊贩信息公示卡,公示卡上注明了摊主姓名、经营区域、经营时段、经营品种等信息。这是综合执法的成效,也是市场监管不断努力的结果。今年,区市场监管局共出动了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单位1.4万余户次,检查产品数量2万余批次,还先后向区政府提请了《苏州市吴江区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意见》《苏州市吴江区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制度》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的实施意见》,努力进一步规范食品小作坊、摊贩和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
7月,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特种设备安全执法“百日会战”在吴江吹响了号角,区市场监管局对叉车、涉危化品企业特种设备、重点场所电梯、气瓶充装检验单位和露天使用的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开展全面检查。区域内200家企业接受了现场检查,共排查到使用叉车的企业98家,在用叉车185辆,区市场监管局对涉嫌违法使用叉车的20家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区市场监管局从不手软,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全面的风险管控。今年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4257家企业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强化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区市场监管局还强化重点产品安全监管,通过深化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分类分级监管,根据全区重点产品质量状况,组织开展了木地板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儿童用品强制性产品认证专项检查和电线电缆强制性产品认证专项监督检查。
优化资源平台 高效处理投诉举报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权升级促进消费升级,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强举报投诉中心规范化建设,有效提高处置流转效率和办结成功率,做好举报投诉数据和案例分析,定时向社会发布消费警示。今年,投诉举报中心共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8569件,办结6042件,办结率为70.51%。按照全区社会综合治理的要求,区市场监管局开通了大联动三级平台,处置举报投诉的效率显著提高。
今年3·15活动当天,吴江区消保委和吴中区消保委打破地域界限,签署了共建协议,联合建立了全市首个跨区消费维权协作平台,实现了跨区消费者就近维权。这是消费维权的创新,也是消费纠纷化解渠道多元化的象征。这几年,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将服务向基层延伸,将维权站点建在了百姓“家门口”,大大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此外,区市场监管局还广泛开展各行业消费体察活动,针对投诉举报较多的行业,定时开展约谈,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围绕“五统一”和“两免费”工作,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规范计价、计时等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管理秩序。今年,该局为34家集贸市场、17家卫生院和184家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4707台件计量器具提供了免费检定;同时又组织了专技人员深入区镇、社区为居民免费检定、维修血压计188台。
深化“两学一做” 建设一支优秀监管队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区市场监管局一直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品德高尚、讲求奉献的监管队伍。
该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全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上半年,该局坚持挺纪在前,压实“两个责任”,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无问题”谈话。
今年,吴江全区深入开展“四个融入”大走访活动。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家庭,来到七都镇庙港村、吴娄村和七都社区,与群众和企业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问题。截至目前,全局干部职工共走访家庭2971户、企业405家,梳理问题423个,帮助解决问题275个。
借大走访的契机,区市场监管局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履职尽责工作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72份,总体基本满意度达99.32%。
区市场监管局注重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对年轻干部的培训,突出基层监督执法、食品、特种设备、重点产品等领域执法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今年,与区委党校合作,在全系统分层分类举办业务培训七期,培训人数约390人次,打造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
今年,该局试点开展财务开支效能审计工作,强化内部风险防控,并对全年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强化责任落实,按照时序进度推进,并做到有目标、有考核、有检查、有督促、有奖惩,各部门业务工作争取条线考核列入第一方阵,基层分局开展结对竞赛,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回到办公室,郑涛开始埋头审核企业注册申报材料。桌上,等待审核的材料已有一大摞,手边的电话和手机的铃声此起彼伏。“很忙,但是特有成就感。”郑涛笑道,“进一步提升登记便民化水平。按照省政府创业创新政务服务环境‘3550’的工作要求,吴江因地制宜制订开办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实现企业开业3个工作日完成的目标,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郑涛的工作是吴江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砥砺奋进的进程中,吴江区市场监管局应运而生,它整合了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的职能,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三年时间,它不断改革创新,成为市场监管的探路先锋。尤其是今年,吴江区市场监管局紧扣“两聚一高”主题,深化“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牢牢把握行政许可、法律法规宣传、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执法和两法衔接的主线,推出“争当服务先锋 打响吴江品牌”的党建品牌,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登记改革 激发创业富民活力
近日,市民沈先生顺利拿到了自己新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副本,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只跑了一趟政务服务中心,共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新公司的登记,其他都在网上搞定。
沈先生是区市场监管局提升登记便民化水平的受益者。2015年11月,吴江颁发全省首张全程电子化登记营业执照,这是登记便民化的一个新进程。今年,吴江继续推行内资企业登记远程核准,实现了企业名称自主选择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企业电子化登记3个工作日便能完成开户。
从“三证合一”注册登记、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到个体工商户手机APP推广……区市场监管局一直致力于这样的商事制度改革,它不仅提升了市场的准入便利性,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创设的制度性成本,为吴江经济持续增长释放新动能提供了助力点。
目前,吴江的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3.8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2770.82亿元。市场准入环境优化后,全区创业活力再次激发。据统计,今年1~9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1316户,其中私营企业7248户,同比增长42%;个体工商户13569户,同比增长187%。今年,吴江还结合各区镇实际情况,全面精准有序地放宽住所登记政策,让区域内更多企业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今年8月份,区市场监管局核发了全区首张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这是行政许可准入门槛优化带给小作坊主的福利。当然降低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行政许可制度的放松。区市场监管局在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过程中,分层分类抓好各项行政许可,通过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品种目录》,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范围许可;对药品零售业准入严格把关,鼓励发展规模化、品牌化连锁药店。该局还通过动产抵押物登记和股权质押的方式帮助企业融资,切实帮助吴江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推进“品牌战略” 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今年8月,吴江接到一张喜报:典发食品苏州有限公司的“典發DEANFA”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吴江食品行业驰名商标的空白,弥足珍贵。
这个喜讯的到来与区市场监管局商标战略、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今年,该局在“争当服务先锋 打响吴江品牌”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瞄准全区质量品牌建设新发展,进一步以“三大战略”促进创新。一边引导企业在制度、机制、产品上坚持创新,一边全面落实“融入式党建”书记项目,强化政策导向,放大服务效应,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了“质”与“效”的双翼。
今年,亨通光电入围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名单。4家企业获评2017年苏州市质量奖,全区有效期内的苏州市质量奖上升至10家,累计数全市第一。另外,申报省质量奖2家、苏州市市长质量奖7家。
另外一串数据也证明了成效,今年1~9月,吴江共有13件商标申报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居全市前列。目前,全区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省著名商标95件,有效期内的江苏省名牌59个。获评苏州名牌32个,新增数全市第一。
区市场监管局不仅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制造、生产,同时引导指导优势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在地方政府的精准施政扶持下,吴江的很多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拥有了话语权。今年以来,全区共有11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发布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2项;获批省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2项;吴江区震泽镇人民政府申报的“城镇创新发展标准化试点”获批立项,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获批的省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吴江区电梯行业协会申报的《钢结构附墙一体化电梯团体标准》试点顺利获批立项,成为吴江首个获批的团体标准试点。
落实“阳光行政” 保障企业、群众合法权益
这三年里,每到3月、9月,吴江恒森国际广场大润发门口总会有一场政策宣传和现场咨询的盛宴,这是区市场监管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日活动。面对面维权、现场学法……很多吴江百姓已经习惯将消费与食品安全上的问题、难题带到活动现场向工作人员求助。这样的活动还有质量月、全国安全用药月等。
为提升行政效能,区市场监管局将普法宣传、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执法和两法衔接作为主线,在各环节上无缝衔接,为市场监管执法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分层分类、搭建全方位平台,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今年,该局开发了市场监管APP,每周定期向监管单位推送法律法规和警示案例,逐渐成为新的普法宣传阵地。针对普通民众,区市场监管局还在吴江日报、吴江电视台开展案例警示和消费提醒类宣传;与电影院合作在电影开始前播放老年人保健食品选购、青少年网络消费等普法短片。
63个资讯类、31个投诉举报类常见问题的规范答复,这是市场监管工作《服务规范问答》涵盖的内容,系统内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工作上的大多数事项,都可以高效地在上面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行政约谈制度。例如,今年前三季度,职能部门对部分房地产企业进行行政约谈,针对审查的157份商品房买卖补充协议中的750余条涉嫌不公平条款作了详细点评,督促企业尽快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
三年成长,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行“阳光”执法。今年,区市场监管局一方面以专项整治为抓手,通过查处一批,达到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切实提升监管效能。5月,与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对吴江城区范围内出现的违规活禽交易进行集中整治,共取缔13户,收缴活禽500多羽,并对城南花苑、运东等5家农贸市场和16家个体摊贩的违法销售活禽行为进行立案查处。6月,该局又启动“5·16”专项整治,对近年来被举报投诉较多的24家药店和24家美容美发店开展专项检查。此次检查中,39家涉嫌违法的单位被立案查处。7月,监管“铁腕”再次出击,对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质量安全开展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209家零售药店和门诊机构,对其中7家进行立案查处。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区市场监管局共立案调查案件640起,结案309起,向公安部门移交涉刑案件26起。在与区公安局“两法衔接”过程中,在局内设立了警务室,依法严惩违法行为。同时,为提升在商标权、不正当竞争领域协同办案的能力,该局还与法院开展和谐共建活动,正式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共建协议》。
强化履职尽责 确保三个领域安全
“安全第一”是市场监管工作履职尽责的根本原则。一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致力于完善“三大安全”监管体系,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严守民生安全底线。
10月13日上午,吴江汽车站疏导点摊贩陈双美的摊位被贴上了全区第一张食品摊贩信息公示卡,公示卡上注明了摊主姓名、经营区域、经营时段、经营品种等信息。这是综合执法的成效,也是市场监管不断努力的结果。今年,区市场监管局共出动了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单位1.4万余户次,检查产品数量2万余批次,还先后向区政府提请了《苏州市吴江区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意见》《苏州市吴江区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制度》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的实施意见》,努力进一步规范食品小作坊、摊贩和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
7月,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特种设备安全执法“百日会战”在吴江吹响了号角,区市场监管局对叉车、涉危化品企业特种设备、重点场所电梯、气瓶充装检验单位和露天使用的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开展全面检查。区域内200家企业接受了现场检查,共排查到使用叉车的企业98家,在用叉车185辆,区市场监管局对涉嫌违法使用叉车的20家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区市场监管局从不手软,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全面的风险管控。今年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4257家企业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强化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区市场监管局还强化重点产品安全监管,通过深化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分类分级监管,根据全区重点产品质量状况,组织开展了木地板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儿童用品强制性产品认证专项检查和电线电缆强制性产品认证专项监督检查。
优化资源平台 高效处理投诉举报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权升级促进消费升级,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强举报投诉中心规范化建设,有效提高处置流转效率和办结成功率,做好举报投诉数据和案例分析,定时向社会发布消费警示。今年,投诉举报中心共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8569件,办结6042件,办结率为70.51%。按照全区社会综合治理的要求,区市场监管局开通了大联动三级平台,处置举报投诉的效率显著提高。
今年3·15活动当天,吴江区消保委和吴中区消保委打破地域界限,签署了共建协议,联合建立了全市首个跨区消费维权协作平台,实现了跨区消费者就近维权。这是消费维权的创新,也是消费纠纷化解渠道多元化的象征。这几年,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将服务向基层延伸,将维权站点建在了百姓“家门口”,大大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此外,区市场监管局还广泛开展各行业消费体察活动,针对投诉举报较多的行业,定时开展约谈,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围绕“五统一”和“两免费”工作,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规范计价、计时等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管理秩序。今年,该局为34家集贸市场、17家卫生院和184家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4707台件计量器具提供了免费检定;同时又组织了专技人员深入区镇、社区为居民免费检定、维修血压计188台。
深化“两学一做” 建设一支优秀监管队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区市场监管局一直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品德高尚、讲求奉献的监管队伍。
该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全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上半年,该局坚持挺纪在前,压实“两个责任”,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无问题”谈话。
今年,吴江全区深入开展“四个融入”大走访活动。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家庭,来到七都镇庙港村、吴娄村和七都社区,与群众和企业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问题。截至目前,全局干部职工共走访家庭2971户、企业405家,梳理问题423个,帮助解决问题275个。
借大走访的契机,区市场监管局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履职尽责工作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72份,总体基本满意度达99.32%。
区市场监管局注重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对年轻干部的培训,突出基层监督执法、食品、特种设备、重点产品等领域执法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今年,与区委党校合作,在全系统分层分类举办业务培训七期,培训人数约390人次,打造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
今年,该局试点开展财务开支效能审计工作,强化内部风险防控,并对全年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强化责任落实,按照时序进度推进,并做到有目标、有考核、有检查、有督促、有奖惩,各部门业务工作争取条线考核列入第一方阵,基层分局开展结对竞赛,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