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干部考核拒绝“人情分”
来源:
吴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13 09:01
前不久召开的七都镇2017年党建工作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上,群幸村党委书记邹根龙听得格外认真,并不时拿出纸笔记录要点。
“今年的考核是动真格了,不再互相打分,不搞平均主义,还引入了第三方暗访这些新的监督举措,奖优罚劣,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邹根龙告诉记者。
邹根龙口中的“考核”,是指七都镇已经推行多年的“三大考核”:镇村工作人员考核、村干部岗位责任考核以及编外人员考核。但是和往年不同,今年,七都镇对整个考核的指标体系、考核方法和结果兑现进行了大力度的调整,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今年起,我们在考核中将强化大部门、执行力导向,打破身份界限、‘好人主义’,真正把考核作为提振干部精气神、激发干部拼抢争的有力工具。”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告诉记者。
取消互相打分
考核权被下放到各单位
以前,七都对于镇村工作人员的考核基本依赖年底互相打分的形式。
“考核互相打分,看的是人情关系,你给我打高点,我也不会给你打得太低,打的都是‘人情分’、‘印象分’。”查旭东告诉记者,考核打分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大多数人在平时工作中都不愿意得罪人,“好人主义”盛行,导致工作推动起来困难。
七都镇党委组织委员凌云告诉记者,新的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往测评打分的方法,着重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两个方面,形式上要比先前的考核简约,但更具针对性。
记者看到,新的考核方案主要包括岗位目标考核和共性考核(扣分为主)两部分。
在岗位目标考核方面,考核权被下放到各单位,由各单位自行组织,然后根据管理权限,主管领导提出等次初评意见。共性考核则以扣分为主,重点考核《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农村工作十句话》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以及中心工作参与、配合情况,由考核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根据分工,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督查,提出扣分意见。
打破身份界限
提高工作人员执行力
“在连续多年‘大部门’改革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在考核上也把‘大部门’作为导向。”七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军说。新的考核办法以每个大办公室为一个考核单元,不分身份性质,全体工作人员参加考核。
根据新的考核办法,不管是在编人员还是编外人员,考核的程序一视同仁:工作人员自评——部门负责人评价——分管领导评价——大部门负责人提出初评意见——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并最终评定等次。
新的考核与镇村工作人员的身份、职务没有关系,不管是在编还是编外,不管是普通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干部,走的都是同一套程序。肖军告诉记者,“把考核权限下放到每一级,也是为了强化‘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理念,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执行力,直白点说,就是在工作推动中确保一级能够指挥得动一级。”
不搞平均主义
考核优秀比例不超过15%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新的考核方案将每个镇村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等次分为了这四类。
“不搞平均主义,每个考核单元以不超过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镇年度考核优秀人员。”查旭东说,考核优秀的,不管是在编还是编外人员都将受到经济上的嘉奖,但是,如果被认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则也将在经济上受到相应的惩罚。
查旭东告诉记者,除了岗位目标考核和共性考核之外,新的考核方案还列出了9种“一票否决”的情形,可以直接定为不称职,这些情形包括“对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执行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个人和直系亲属年度内新增违章搭建,整改不到位的”、“当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等。
“我们今年还将首次引入第三方,采取不定期暗访的形式,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进行检查。”七都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徐华庭告诉记者。
“新常态下,如何真正调动和激励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今年,七都镇希望作出自己的一些探索。”査旭东说,“我们希望通过新的考核制度的建立,真正实现以制度来管人、激励人,让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实惠,让懒惰、失职的干部付出代价。”
“今年的考核是动真格了,不再互相打分,不搞平均主义,还引入了第三方暗访这些新的监督举措,奖优罚劣,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邹根龙告诉记者。
邹根龙口中的“考核”,是指七都镇已经推行多年的“三大考核”:镇村工作人员考核、村干部岗位责任考核以及编外人员考核。但是和往年不同,今年,七都镇对整个考核的指标体系、考核方法和结果兑现进行了大力度的调整,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今年起,我们在考核中将强化大部门、执行力导向,打破身份界限、‘好人主义’,真正把考核作为提振干部精气神、激发干部拼抢争的有力工具。”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告诉记者。
取消互相打分
考核权被下放到各单位
以前,七都对于镇村工作人员的考核基本依赖年底互相打分的形式。
“考核互相打分,看的是人情关系,你给我打高点,我也不会给你打得太低,打的都是‘人情分’、‘印象分’。”查旭东告诉记者,考核打分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大多数人在平时工作中都不愿意得罪人,“好人主义”盛行,导致工作推动起来困难。
七都镇党委组织委员凌云告诉记者,新的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往测评打分的方法,着重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两个方面,形式上要比先前的考核简约,但更具针对性。
记者看到,新的考核方案主要包括岗位目标考核和共性考核(扣分为主)两部分。
在岗位目标考核方面,考核权被下放到各单位,由各单位自行组织,然后根据管理权限,主管领导提出等次初评意见。共性考核则以扣分为主,重点考核《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农村工作十句话》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以及中心工作参与、配合情况,由考核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根据分工,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督查,提出扣分意见。
打破身份界限
提高工作人员执行力
“在连续多年‘大部门’改革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在考核上也把‘大部门’作为导向。”七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军说。新的考核办法以每个大办公室为一个考核单元,不分身份性质,全体工作人员参加考核。
根据新的考核办法,不管是在编人员还是编外人员,考核的程序一视同仁:工作人员自评——部门负责人评价——分管领导评价——大部门负责人提出初评意见——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并最终评定等次。
新的考核与镇村工作人员的身份、职务没有关系,不管是在编还是编外,不管是普通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干部,走的都是同一套程序。肖军告诉记者,“把考核权限下放到每一级,也是为了强化‘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理念,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执行力,直白点说,就是在工作推动中确保一级能够指挥得动一级。”
不搞平均主义
考核优秀比例不超过15%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新的考核方案将每个镇村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等次分为了这四类。
“不搞平均主义,每个考核单元以不超过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镇年度考核优秀人员。”查旭东说,考核优秀的,不管是在编还是编外人员都将受到经济上的嘉奖,但是,如果被认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则也将在经济上受到相应的惩罚。
查旭东告诉记者,除了岗位目标考核和共性考核之外,新的考核方案还列出了9种“一票否决”的情形,可以直接定为不称职,这些情形包括“对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执行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个人和直系亲属年度内新增违章搭建,整改不到位的”、“当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等。
“我们今年还将首次引入第三方,采取不定期暗访的形式,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进行检查。”七都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徐华庭告诉记者。
“新常态下,如何真正调动和激励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今年,七都镇希望作出自己的一些探索。”査旭东说,“我们希望通过新的考核制度的建立,真正实现以制度来管人、激励人,让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实惠,让懒惰、失职的干部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