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帮村里修一条路”——记桃源镇宅里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杨荣法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6-12-01 15:23
人物:杨荣法
职务:宅里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派出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驻村感悟: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要争取扶持资金,更要花好扶持资金
2012年,桃源镇宅里桥村村级收入仅有16.8万元。
“其实,宅里桥村以前是很富裕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别的村晚上停电时,宅里桥村却依旧是灯火通明。”说起宅里桥村的变化,已在村里工作20多年的村党总支书记孙荣兴颇有感慨,“本世纪初,村办企业完成改制后,村里的账户上还比较宽裕,但经过十来年的停滞发展后,富裕的宅里桥村变成了经济薄弱村。”
在经历几年扶持后,宅里桥村的村级收入逐渐增加,到了2015年,村级收入已增加至136.5万元,这让做过村会计的孙荣兴看到了宅里桥村复兴的希望。
在2015年,让孙荣兴开心的大事还有一件,驻村的第一书记杨荣法来了。
“杨书记不仅带来了区交通运输局的扶持资金,还带来了区交通运输局的拿手本领——修路。”孙荣兴笑着说。
而区交通运输局的这个拿手本领,也正是杨荣法在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中,努力摘掉宅里桥村经济薄弱村“帽子”的工作着力点。
带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走上全新的工作岗位
2015年10月,当孙荣兴在热切期盼时,杨荣法的心里却是有些忐忑的。
“局里的领导找我谈话时,我就有点担心,毕竟我几乎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与农民打交道也不多,所以在驻村前,我有点担心做不好工作。”杨荣法说,不过,忐忑归忐忑,不安归不安,作为1991年就已经入党的老党员,他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为人民服务是每一名党员的使命,宅里桥村是经济薄弱村,这里更需要我们的服务。”
带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2015年10月25日,杨荣法走进了宅里桥村。进村转悠几天后,他心里的忐忑少了很多。
“发现工作着力点了。”杨荣法说,他长期在交通运输系统工作,对“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深有体会,“宅里桥村村道只有三四米宽,这不仅影响村民出行,也制约着村里经济的发展,我要帮村里修一条路。”
255万元的扶持资金 55万元用在修路上
与杨荣法一起走进宅里桥村的,还有区交通运输局的255万元扶持资金。
“200万元用于投资,这是‘造血’,必不可少。”杨荣法说,除了区交通运输局,宅里桥村还从苏州创元集团争取了316万元的扶持资金,其中16万元买下了建在村里的一个小厂,将厂房出租后,每年可得2万元的租金,“其余300万元,再加上区交通运输局的200万元,总共500万元,投进吴江惠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镇上的农投公司。全部算下来,今年村级收入肯定能超过200万元。”
眼看摘掉“帽子”有望,杨荣法开始考虑村里的长远发展,他决定将修路的想法付诸实施。宅里桥村需要翻建的村道长约5公里,全部工程大概要200万元,杨荣法和孙荣兴算了算账,决定将剩余的55万元扶持资金全部用于修路。
“一段一段地修,今年用55万元修了1.5公里,明年拿到分红,再接着修剩余的路。”杨荣法笑着说,他擅长修路,孙荣兴擅长算账,两者结合,扶持资金便花到了点子上,“既强化了‘造血’功能,也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村里省下了监理的费用
尽管有了571万元的扶持资金,但做过会计的孙荣兴却依旧紧紧地捂着钱袋子。孙荣兴如此,杨荣法也是如此,他与孙荣兴合计一番之后,把修路的监理费用给省下了。
“对于修路,我虽然不完全懂,但至少做监理是没有问题的。”杨荣法说。
尽管监理费用省下了,但杨荣法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却一点没有放松。
“路基厚度、水泥质量、伸缩缝怎么割,这些都得按照要求来。”杨荣法说,懂修路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盯着,“不管懂不懂,只要你站在施工现场,施工方就不敢捣糨糊。”
而为了在省下监理费的前提下让施工方不敢捣糨糊,杨荣法付出了很多。
“修路的那段时间,恰好是今年夏天最热的那些日子。”孙荣兴说,别看杨荣法今年已经58岁了,但他只要有时间就会跑到工地上,“那时候,有人拿‘出门五分钟,出汗两小时’来形容天热,去工地走一趟,年轻人都未必受得了,但杨书记几乎每天都要站上两三个小时。”
“扶持资金虽然有不少,但必须花在点子上。”杨荣法笑着说,“还有3.5公里的路没修呢,能省的,必须省下来。”
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谢建华的身份经历了两次转变。
2015年10月,谢建华走出震泽交警中队,来到震泽镇联星村,就任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2016年7月,谢建华就任该村党总支书记。
11月15日,当说起为什么会留在联星村时,谢建华说:“有对联星的感情,有领导的支持,有未竟的事业,自然就留了下来。”
职务:宅里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派出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驻村感悟: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要争取扶持资金,更要花好扶持资金
2012年,桃源镇宅里桥村村级收入仅有16.8万元。
“其实,宅里桥村以前是很富裕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别的村晚上停电时,宅里桥村却依旧是灯火通明。”说起宅里桥村的变化,已在村里工作20多年的村党总支书记孙荣兴颇有感慨,“本世纪初,村办企业完成改制后,村里的账户上还比较宽裕,但经过十来年的停滞发展后,富裕的宅里桥村变成了经济薄弱村。”
在经历几年扶持后,宅里桥村的村级收入逐渐增加,到了2015年,村级收入已增加至136.5万元,这让做过村会计的孙荣兴看到了宅里桥村复兴的希望。
在2015年,让孙荣兴开心的大事还有一件,驻村的第一书记杨荣法来了。
“杨书记不仅带来了区交通运输局的扶持资金,还带来了区交通运输局的拿手本领——修路。”孙荣兴笑着说。
而区交通运输局的这个拿手本领,也正是杨荣法在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中,努力摘掉宅里桥村经济薄弱村“帽子”的工作着力点。
带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走上全新的工作岗位
2015年10月,当孙荣兴在热切期盼时,杨荣法的心里却是有些忐忑的。
“局里的领导找我谈话时,我就有点担心,毕竟我几乎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与农民打交道也不多,所以在驻村前,我有点担心做不好工作。”杨荣法说,不过,忐忑归忐忑,不安归不安,作为1991年就已经入党的老党员,他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为人民服务是每一名党员的使命,宅里桥村是经济薄弱村,这里更需要我们的服务。”
带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2015年10月25日,杨荣法走进了宅里桥村。进村转悠几天后,他心里的忐忑少了很多。
“发现工作着力点了。”杨荣法说,他长期在交通运输系统工作,对“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深有体会,“宅里桥村村道只有三四米宽,这不仅影响村民出行,也制约着村里经济的发展,我要帮村里修一条路。”
255万元的扶持资金 55万元用在修路上
与杨荣法一起走进宅里桥村的,还有区交通运输局的255万元扶持资金。
“200万元用于投资,这是‘造血’,必不可少。”杨荣法说,除了区交通运输局,宅里桥村还从苏州创元集团争取了316万元的扶持资金,其中16万元买下了建在村里的一个小厂,将厂房出租后,每年可得2万元的租金,“其余300万元,再加上区交通运输局的200万元,总共500万元,投进吴江惠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镇上的农投公司。全部算下来,今年村级收入肯定能超过200万元。”
眼看摘掉“帽子”有望,杨荣法开始考虑村里的长远发展,他决定将修路的想法付诸实施。宅里桥村需要翻建的村道长约5公里,全部工程大概要200万元,杨荣法和孙荣兴算了算账,决定将剩余的55万元扶持资金全部用于修路。
“一段一段地修,今年用55万元修了1.5公里,明年拿到分红,再接着修剩余的路。”杨荣法笑着说,他擅长修路,孙荣兴擅长算账,两者结合,扶持资金便花到了点子上,“既强化了‘造血’功能,也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村里省下了监理的费用
尽管有了571万元的扶持资金,但做过会计的孙荣兴却依旧紧紧地捂着钱袋子。孙荣兴如此,杨荣法也是如此,他与孙荣兴合计一番之后,把修路的监理费用给省下了。
“对于修路,我虽然不完全懂,但至少做监理是没有问题的。”杨荣法说。
尽管监理费用省下了,但杨荣法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却一点没有放松。
“路基厚度、水泥质量、伸缩缝怎么割,这些都得按照要求来。”杨荣法说,懂修路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盯着,“不管懂不懂,只要你站在施工现场,施工方就不敢捣糨糊。”
而为了在省下监理费的前提下让施工方不敢捣糨糊,杨荣法付出了很多。
“修路的那段时间,恰好是今年夏天最热的那些日子。”孙荣兴说,别看杨荣法今年已经58岁了,但他只要有时间就会跑到工地上,“那时候,有人拿‘出门五分钟,出汗两小时’来形容天热,去工地走一趟,年轻人都未必受得了,但杨书记几乎每天都要站上两三个小时。”
“扶持资金虽然有不少,但必须花在点子上。”杨荣法笑着说,“还有3.5公里的路没修呢,能省的,必须省下来。”
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谢建华的身份经历了两次转变。
2015年10月,谢建华走出震泽交警中队,来到震泽镇联星村,就任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2016年7月,谢建华就任该村党总支书记。
11月15日,当说起为什么会留在联星村时,谢建华说:“有对联星的感情,有领导的支持,有未竟的事业,自然就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