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这个村干部 有“强迫症”——记太湖新城(松陵镇)直港村党总支副书记宋诚
来源: 《吴江日报》2016年11月28日13版       发布时间:2016-11-28 09:21
  利落的平头,工作时严肃认真,和村民交谈起来一脸笑意。在直港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85后村干部宋诚,一名有着8年党龄的党员。今年,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吴江区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
  宋诚生长于直港村,2010年又回到这最熟悉的地方,成为村里的民兵营长和团支书。“我做起事来有‘强迫症’。”宋诚自嘲道。在记者看来,他的“强迫症”有几个特征:事前要做数据收集和分类,事中执着坚持,事后负责任。
  就拿他一直负责的征兵工作来说。自接到这项工作,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强迫症”工作法。征兵的范围是村里18周岁至24周岁的适龄青年,宋诚经过前期摸排,发现适龄青年一般在50人左右。不仅如此,他又按照年龄和学历划分了高中、大专和本科三个档次,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征兵摸排档案。年轻人白天基本不在家,有电话的他电话通知,没电话的他制定计划表,连续几天晚上下班后挨家挨户上门做征兵宣传工作。
  通知到位不代表工作到位,宋诚在前期的宣传通知中,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和青年本人意愿,又列出了第二张名单,在这张名单上汇总了所有可能参加征兵的对象,他随即一一开展思想工作。
  去年,在前期通知中,宋诚发现,有这么户人家,家里的儿子正好大学本科毕业,在征兵范围内。“我一个本科毕业生,要找一份好工作还是容易的。”面对小伙子自信的回答和对当兵的果断拒绝,宋诚没有放弃,在走访入户中,他发现小伙子的家境困难,父母因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只能打零工,家庭没有稳定而充裕的经济来源。
  过了两天,宋诚又上门做工作了。这次小伙子的父母都在,这两天里小伙子也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宋诚苦口婆心,从当兵对小伙子家的经济条件、身体素质的改善,以及未来找工作的好处着手,讲道理,摆现实。小伙子有了当兵的意愿,却愁自己眼睛近视,宋诚建议他去做了激光手术。然而,就在新兵队伍即将出发的前一周,小伙子又苦着脸找到了宋诚,原来小伙子所在的学校档案还未寄到吴江人才市场,区人武部调不到档案。宋诚立刻联系小伙子学校的班主任、院长等,经过几番商榷,最后由他带着吴江区人武部的函前往位于南京的学校调取小伙子的档案,事情终于圆满解决。
  征兵工作就是这样,看似简单,想要做好,却不容易。自宋诚开展征兵工作以来,直港村每年都能出至少1个兵,2014年出了4个兵。近年来,他连续被区人武部评为“民兵情报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民兵营长”,这些荣誉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肯定。
  今年,宋诚被任命为直港村的党总支副书记,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但他多年来都保持了一个习惯,只要天气不是十分恶劣,他都骑电瓶车上班。“我就是喜欢骑着电瓶车在村里转来转去,转得多了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