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吴江动态 > 正文
80后年轻党员用行动诠释青春
来源: 《吴江日报》2016年7月8日08版       发布时间:2016-07-08 08:52
“小巷总理”把社区当成家
  走进兴黎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见到孙静,她那充血的眼睛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段时间事情多,还要防汛值班,可能是太累了,导致左眼充了血。”孙静解释,现在正值汛期,社区需要24小时值班,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她带头值班。
  做事认真的孙静,要求社区人员在防汛值班时,不能只待在办公室里接接电话,而是要经常到社区内巡查,尤其要重点巡查老旧小区,查看房屋是否漏水、道路有没有积水、老房子是否有倒塌危险等。
  值班时遇到夜里下大雨,孙静就冒雨去社区巡查。“老小区里居住的老人比较多,一旦发生险情,他们行动慢,容易出现危险。所以,事先认真排查情况,提醒居民做好防范,这是很有必要的。”孙静表示。
  85后的孙静是吴江较早一批大学生村官,2009年被选为村官后,第一个工作岗位就在兴黎社区。1年后,她被借调到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2年后,她又被调至汤角村工作,担任村党委副书记。今年元月,她回到兴黎社区,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
  在汤角村,孙静负责党建、集宿区建设等工作,3年多的任职时间里,她展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并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为村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七一’那天,我收到汤角村一名党员发来的短信,感谢我在村里时对他的关心。”孙静说,收到这条短信她很开心,离开村里半年了,还有党员惦记着她,这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
  回到兴黎社区工作,孙静说,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挑战也更大。社区居民多,事情杂,承担的任务重,社区负责人被形象地称为“小巷总理”。面对繁杂的社区事务,孙静很注重抓主线,其中党建工作被她列为主线中的重点。
  “社区党员多,有些是流动党员,怎么抓好党建、怎么体现党组织的凝聚力,这是一个现实难题。”孙静把社区党总支细分为9个党支部,其中专设了一个流动驿站党支部。长期在外地的党员,都被纳入流动驿站党支部管理。
  为让这些在外党员也能参加组织生活,她推出了各种灵活有效的办法。例如,采取“红色包裹”的办法,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材料邮寄给在外的党员,方便他们参与学习教育。
  “6月30日那天,我突然收到一份汇款单,上面汇来120元。后来一问才知道,这是一名长期在外的党员特意寄过来的党费。”孙静说,这名党员告诉她,收到“红色包裹”后很开心,觉得组织并没有忘记他。
  “七一”前夕,社区召开党员大会,会议定在9点半开。一名住在苏州的党员为了参会,早上4点就起床,转了5趟车,终于赶在会前15分钟到达会场。“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到基层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的重视和期盼。”孙静说,正是党员们的期盼,让她对社区党建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她增添了创新开展工作的信心。
 
刻苦肯学练就“神技”
  李维娜是新吴江人,今年32岁的她来自陕西。她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并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入了党,现在亚旭电子从事产品有害物质检测分析的工作。
  从事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同时还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平时,李维娜的工作大部分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李维娜经常要检测非金属样品中六价铬的含量,该实验需要在90℃~95℃的情况下进行,温度极差不超过5℃。常常做这样一个实验需要四五个小时,李维娜就专注地盯着。虽然单调,但李维娜却并不觉得无聊。
  平时,李维娜还要检测路由器等电子产品的ROHS、无卤等的含量是否超标,并进行零件的可靠性验证、异常情况分析等。工作中的李维娜非常专业,比如一部手机需要进行测试,她能立即给出该手机需要检测的项目,以及这些项目需要用到哪些设备、需要使用哪些检测方法等。实验结果出来后如何判定、是否还需进一步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是多少……这些她都如数家珍。
  手机按键不好使,需要做哪些实验来确定换哪些部件,这些看似“神奇”的技术,李维娜却信手拈来。她之所以能成为技术能手,与喜欢钻研是分不开的。每当公司里有专业培训,她都会踊跃报名;一有闲暇,她就会看一些跟环保、检测产品相关的书籍。
  除了爱好钻研,李维娜还喜欢将化学应用到生活中。李维娜有时候会为自己的化妆品、儿子的玩具进行检测,看是否存在铅超标的情况。有一次,她带儿子到医务室看病,有一个五六岁小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原来,小孩把温度计夹在腋窝下,一个不小心把温度计夹碎了。李维娜立即上前查看,她跟孩子的父亲说,温度计中有水银,一旦接触皮肤,汞会从皮肤直接侵入人体。李维娜提出,只需要用含有2%小苏打的清水就能清理汞。于是护士为小男孩清理了伤口。
  “通过钻研应用化学,现在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好现在的工作,让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加安全可靠,让生活更加的美好。”李维娜说。
 
“我想,能帮一个是一个”
  “吴医生最好了,她常来看我,还会陪我看电视。”在菀坪卫生院的老年康复病区,一名患者对记者说道。患者口中的“吴医生”就是吴丽华,她是菀坪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从事康复治疗、预防保健以及辖区内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今年30岁的她入党已有9年了。
  菀坪卫生院的老年康复病区,同时挂着“吴江老年护理院”的牌子,专门收治能自理的高龄老人、需要全护理的失智失能老人、需要半护理的康复治疗老人以及临终老人等。因工作关系,吴丽华经常与这些老年患者接触,因此感触颇多:“老人们长期生活在我们的病房里,子女逢年过节才会来看看他们,平时挺孤独的。”
  吴丽华经常会陪老人聊聊天,还会为他们组织些活动。她不仅对菀坪卫生院里的老人尽职尽责,还时常帮助社区里的老人。2009年,在吴丽华的带领下,菀坪卫生院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工作团队,服务菀坪社区的孤寡老人。
  “我们通过村里,了解到一些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给他们提供医疗服务上的帮助,主要是免费给他们体检和送药。”吴丽华告诉记者,通常老年人都会有些慢性病,而孤寡老人看病更是困难。
  凌锁粉是志愿者们长期帮助的对象,今年60岁的她智力、肢体均先天残疾,还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我们一个月至少去一次,给她送药,有时送些慰问品去。”吴丽华说,一直以来,凌锁粉与老母亲生活在破旧的小平房里,去年她的老母亲去世了,她便搬到了弟弟家。
  吴丽华说,第一次去做志愿服务,凌锁粉看着陌生的志愿者们,有些害怕。吴丽华便一直微笑着,耐心地和她沟通,所有的动作都温柔、再温柔,唯恐惊吓到她。现在,凌锁粉对吴丽华已经很熟悉了,常叫她“姐姐”。“她还抱着我的腿不让走呢。”吴丽华笑着说,像个小孩子一样。
  吴丽华常在网上关注一些志愿者活动,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她就考了社工证。当时菀坪卫生院里几乎没有人去考,这张证对他们的工作也不重要。“我想着有张证参加志愿活动比较方便。”她笑着说。吴丽华还常常鼓动同事和朋友一起去敬老院、护理院等地关爱老年人。
  “其实老人不需要多少金钱上的帮助,只需要花点时间陪陪他们,就会很开心。”吴丽华说,她没有多大的能力,只是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