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五年内引进不少于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
来源:
《吴江日报》2016年5月6日01版
发布时间:2016-05-06 08:13
“来了吴江,我已经‘断’了回老家的‘后路’,把房子都卖啦!安心定居在这里。”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
陈伟2014年来到吴江,是一位被称为“中国光纤行业领军人才”的博士。自从被亨通集团引进后,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实施了“万千米大直径光纤预制棒连续拉丝技术”,使得光纤制造成本下降8.9%。
作为新材料领域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被引进,陈伟获得了可观的安家补贴,获评吴江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类)、姑苏领军人才和省双创人才后,陈伟还获得了几百万元的项目经费和科研经费资助。
今年起,吴江区试行新一轮“55352”工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明确继续实施吴江区紧缺专技人才计划。到2020年,全区目标引进培育不少于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00名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
梧桐树招来金凤凰 引进紧缺柔性人才710名
依靠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已逐渐成为普遍真理。
针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十二五”期间,我区以“55352”工程为依托,配套出台《吴江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资助办法》,对符合《苏州市吴江区紧缺人才专业目录》或“指定职业(工种)”并申报成功的各类紧缺人才给予购房补贴、薪酬补贴,符合区公积金、子女入学(园)等优惠政策的还可以享受相关待遇。
栽好了梧桐树,凤凰就会飞来筑巢。一批批有能力、有实绩、有贡献的紧缺人才逐渐集聚。区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区共引进资助紧缺人才和柔性人才710名,其中两院院士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获得者29人、博士79人、硕士429人,兑现资助金额6509.5万元;五年来,资助企业紧缺人才购房申请2004人,发放资助金额6485万元。
助企业留优质人才 新一轮资助政策条件优化
“新一轮资助政策对紧缺人才的资格把控更加严格,但对落户期限有所放宽,可更有效地帮助企业留下优质人才。”区人社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说。
依据最新的《吴江区重点产业紧缺专技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申报资助的对象仍然包括五类,但具体条件有所区别:一是第一类对象的学校限制从“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及以上”变为“具有‘985’‘211’工程等国内外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及以上”,购房方面也从“在吴江购买自住商品房”改为“在吴江购买唯一自住型商品房”,并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通过职称或技能等级的提升进行申报;二是第二类、第三类资助对象的落户年限从2年内变成3年内。
“自主申报大多对人才的平均月薪有要求,但我们调查发现,人才试用期工资大多不高,在规定的2年落户期限内不能达到申报条件,所以加以延长,让人才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该负责人解释道。
勇立潮头把航向 专业目录紧贴产业布局
紧缺人才的申报,与《苏州市吴江区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紧密相关。我区已坚持连续多年发布《目录》,此前是两年出一次,自去年起一年一出。近日,2016年的《目录》正式出炉。
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在变,《目录》也就紧跟着更新。围绕“先进制造业立区、现代服务业兴区”及大力推进智能工业发展的要求,今年制定的《目录》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调整。
从架构上来看,去年的《目录》共分为15类,主要是按照“4+4+1”产业布局来制定划分,今年则进行了细分和整合,主要按照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结合吴江发展重点,梳理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大类。
细分小类共20个,绝大部分面向全区范围,个别针对卫生系统、普教系统、文化产业等,智能制造六大环节、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大多都包括在主要涉及岗位中。由于时代的发展,部分紧缺人才类别的名称有所改变,紧缺人才专业背景、产业或行业导向也有部分调整,更贴近当下的特点。
陈伟2014年来到吴江,是一位被称为“中国光纤行业领军人才”的博士。自从被亨通集团引进后,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实施了“万千米大直径光纤预制棒连续拉丝技术”,使得光纤制造成本下降8.9%。
作为新材料领域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被引进,陈伟获得了可观的安家补贴,获评吴江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类)、姑苏领军人才和省双创人才后,陈伟还获得了几百万元的项目经费和科研经费资助。
今年起,吴江区试行新一轮“55352”工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明确继续实施吴江区紧缺专技人才计划。到2020年,全区目标引进培育不少于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00名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
梧桐树招来金凤凰 引进紧缺柔性人才710名
依靠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已逐渐成为普遍真理。
针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十二五”期间,我区以“55352”工程为依托,配套出台《吴江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资助办法》,对符合《苏州市吴江区紧缺人才专业目录》或“指定职业(工种)”并申报成功的各类紧缺人才给予购房补贴、薪酬补贴,符合区公积金、子女入学(园)等优惠政策的还可以享受相关待遇。
栽好了梧桐树,凤凰就会飞来筑巢。一批批有能力、有实绩、有贡献的紧缺人才逐渐集聚。区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区共引进资助紧缺人才和柔性人才710名,其中两院院士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获得者29人、博士79人、硕士429人,兑现资助金额6509.5万元;五年来,资助企业紧缺人才购房申请2004人,发放资助金额6485万元。
助企业留优质人才 新一轮资助政策条件优化
“新一轮资助政策对紧缺人才的资格把控更加严格,但对落户期限有所放宽,可更有效地帮助企业留下优质人才。”区人社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说。
依据最新的《吴江区重点产业紧缺专技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申报资助的对象仍然包括五类,但具体条件有所区别:一是第一类对象的学校限制从“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及以上”变为“具有‘985’‘211’工程等国内外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及以上”,购房方面也从“在吴江购买自住商品房”改为“在吴江购买唯一自住型商品房”,并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通过职称或技能等级的提升进行申报;二是第二类、第三类资助对象的落户年限从2年内变成3年内。
“自主申报大多对人才的平均月薪有要求,但我们调查发现,人才试用期工资大多不高,在规定的2年落户期限内不能达到申报条件,所以加以延长,让人才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该负责人解释道。
勇立潮头把航向 专业目录紧贴产业布局
紧缺人才的申报,与《苏州市吴江区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紧密相关。我区已坚持连续多年发布《目录》,此前是两年出一次,自去年起一年一出。近日,2016年的《目录》正式出炉。
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在变,《目录》也就紧跟着更新。围绕“先进制造业立区、现代服务业兴区”及大力推进智能工业发展的要求,今年制定的《目录》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调整。
从架构上来看,去年的《目录》共分为15类,主要是按照“4+4+1”产业布局来制定划分,今年则进行了细分和整合,主要按照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结合吴江发展重点,梳理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大类。
细分小类共20个,绝大部分面向全区范围,个别针对卫生系统、普教系统、文化产业等,智能制造六大环节、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大多都包括在主要涉及岗位中。由于时代的发展,部分紧缺人才类别的名称有所改变,紧缺人才专业背景、产业或行业导向也有部分调整,更贴近当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