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汾湖高新区融合发展提升党建生命力
来源: 《吴江日报》2016年4月15日04版       发布时间:2016-04-15 09:17
  社区党建与服务融入,企业党建与创新融合,党建与项目化融合,汾湖高新区在党建工作中通过融合引领发展,增强党建生命力。汾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吴敬宇在党建及作风效能建设大会上要求汾湖党员干部,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发展放在作风效能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工作业绩来体现作风效能建设成果。
  党建与创新融合 促企业发展
  信越聚合是一家日资企业,成立于1993年10月,现有员工1100多名,党员55名。2014年,信越聚合被评为吴江区非公党建示范点,2015年,该公司又获得“苏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信越聚合党总支开展技术大比武,鼓励员工骨干带头攻克技术难题。2015年,党总支着力引导党员职工在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12条,采纳率达90%,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公司党总支的牵头下,2015年公司举办各类培训、参观等活动15次,努力提高党员职工的综合素质,培育2名党员骨干走上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岗位。该公司党总支书记叶向红说,现在公司申请入党的职工呈现“三个越来越”特点,即申请入党的员工越来越多,提出申请的员工层次越来越高,发展党员的年龄越来越小。2015年,公司党总支发展预备党员5人,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016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企业骨干发展为党员,计划新提拔党员中层及以上干部2人,新发展党员3人以上,进一步夯实企业人才基础。”叶向红说。
  党建与服务融入 带动社区大融合
  在原有“党委—党支部—片区—党员中心户—党员”五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新友花苑社区党委深化党员结对共建制度,通过“两个结对”,即本地党员结对外来党员,常驻党员结对流动党员,实现“两个融入”,即把农村流动党员融入常驻党员,把外来流动党员融入本地党员,通过党员“小”融入,带动社区“大”融合。
  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社区融合的三大问题。新友花苑社区在正视差异、尊重各自文化风俗的前提下,提出社区居民“三+三”平等,即“本地常驻居民(以原高新村居民为主)、外迁农村居民(其余各村迁入居民)、外来流动人口”三类居民,在社区平等享受“社区物业服务(卫生保洁、安保等)、社区行政服务(计生、社保等)、拓展公益服务(介绍入学、中介等)”。
  在此基础上,社区通过开展“三+三”特色服务,即“马上服务+定时服务、上门服务+阵地服务、定向服务+选题服务”,着力实现领导班子好、党组织队伍好、管理制度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工作目标,努力把新友花苑社区打造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融合型农村示范社区。
  党建与项目融合 打造特色品牌
  东联村“一联二管三规范,建设‘强富美高’新东联”、杨文头村“党群携手共建美丽乡村”、永鼎集团“党员传帮带,共圆强企梦”……今年,汾湖高新区将党建与项目化融合,确定了2016年度重点建设党建项目10个,其中村3个、社区2个、机关事业单位2个、非公企业3个,涵盖法制型党组织建设、社区楼宇党建、党建智慧云平台、企业党工共建等基层党建工作。
  汾湖高新区将“党建工作项目化”实施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细化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确有亮点、初具经验的项目,在汾湖高新区内予以推广;对特色鲜明、运作顺畅、机制完善的项目,通过报刊、微电影等形式积极向上级组织部门报送,努力打造汾湖党建工作亮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