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又添“姑苏教育人才”4人
来源:
《吴江日报》2016年3月1日09版
发布时间:2016-03-01 11:25
记者从区教育局获悉,吴江区教育系统有4位教师入选2015年度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他们分别是“苏州市第三届教育名家”管建刚,“苏州市第二届教育领军人才”姚虎雄、唐琴和娄小明。至此,吴江的“姑苏教育人才”数量达到了10人次。
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由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苏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包括姑苏教育名家、教育领军人才、教育紧缺人才三类,旨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重点培养具有较深教育教学功底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取得显著或突出业绩,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在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中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深入推进人才强教和科研兴教战略,加快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向苏州集聚,提高苏州教育质量。
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吴江获评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的老师有“姑苏教育名家”薛法根和管建刚,“姑苏教育领军人才”杨勇诚、唐琴、娄小明、姚虎雄和管建刚,“姑苏教育紧缺人才郭建理、王继良和孙四周。
2015年吴江获评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教师
管建刚,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姑苏教育名家。2007年7月,《小学语文教师》报道《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3月、5月、6月,《小学语文教师》的报道《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的大讨论》和《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的再讨论》,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9月,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以15个页码进行了专题转载;2015年10月,又以20个页面专题转载了管建刚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系列文章。管建刚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当代教育家》等杂志的封面人物。
管老师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先后出版《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等。其中,《不做教书匠》获2011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获评2012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一线教师》入选2012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教师成长的秘密》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入选2015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姚虎雄,吴江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姑苏教育领军人才、长三角地区科研标兵,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他崇尚“平等、民主”的教育文化,崇尚“儿童立场”的教育法则和“素养至上”的教育哲学,努力办“生动、大气”的教育。
近年来,姚虎雄依托学校的创新实践,潜心研究素养的形成理论,找到了“素养的秘密”,在国家新一轮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战略中走在了理论创新的前列。尤其是2009年起,学校推进“一师一卷”的考试改革,真正把考试权交给老师,实现教师教学的自明自断和自我完善,并以此为引爆点,推进学校“素养至上”的课程与教学整体改革,形成了以“学科关键素养”为主线的“核心素养”实践机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受到了包括教育部在内的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许,《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其专题报道。
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姚虎雄提出了“文化经营”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关怀人、激励人、成就人,而管理过程就是人本价值的智慧传导。2013年,《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专门为姚虎雄开设了文化经营专栏;2015年,《人民教育》多次刊载姚虎雄的管理经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他带领下的吴江实验小学也是名师辈出,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义务教育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娄小明,盛泽实验小学美术教师,担任学校副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第二届吴江好人”。曾在区、市、省、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十余次,担任过江苏省基本功、全国“一师一优课”比赛评委。
近年来,娄小明开始探索小学美术“边际教学法”,逐渐提炼了“边际教学思想”——恰到好处的教学最有效,提炼出了“明快有力”的课堂特色,探索出“意动”—“心动”—“行动”—“灵动”的教学模式,撰写了专著《边际上的行走》,有150多篇教学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国美术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小学管理》等刊物上发表,在省级论文竞赛中获一等奖30余次,多篇文章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娄小明参加了“姑苏教育名家”薛法根的“组块教学”课题研究,在十余年的教育科研中,和老师们一起阅读、研究、实践,摸索出了盛泽实验小学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特等奖。他在教学之余积极辅导学生,编辑了学生优秀作品网页,编写了儿童美术校本教材。多名同学的作品获得了各级各类比赛奖项,登上了报纸杂志,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2015年,娄小明在吴江教育局的牵头下,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带领更多的老师在美术教育的道路上力行不止。他们整理地方教育资源、听评课、写生……力争把小学科做出大美丽。
唐琴,吴江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学校副校长;江苏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学、优秀共产党员,省教育厅“送培送教”、陕师大专家讲师团成员;曾十多次获全国、省、市评优课和各项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5次获得高三教学成果优良证书;多次参加省考试院《考试说明》修订工作、主持《江苏教育报》主题专栏。
2001年,唐琴开始探索“‘探究—建构’型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死去活来”的教学观,提炼出“情境中引导、合作中探究、亲历中建构”的课堂特色,归纳了“真厚活”的教学风格,探索出“进模出模、得‘意’忘‘形’”的教研范式,教学思想被收录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有50多篇教学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被人大书报中心全文转载。
2009年,唐琴领衔的唐秦名师工作室,以时代性价值取向为视角,把历史教育目标置于核心价值观的语境下,实现学术研究的下移、转化和通融,使学生在“做历史”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力量。一群“唐秦人”,通过“问史”论坛聚焦“价值担当”和“学术追求”,通过编撰《问史》展现研究成果和学术素养,在中国历史教育四大期刊上发布了主题沙龙、专题研讨、课例连载、团队建设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工作室成员在个性化的“成长规划”的推动下,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十年大发展,被省内外学科同行赞誉为“吴江现象”和“唐秦效应”。
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由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苏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包括姑苏教育名家、教育领军人才、教育紧缺人才三类,旨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重点培养具有较深教育教学功底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取得显著或突出业绩,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在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中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深入推进人才强教和科研兴教战略,加快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向苏州集聚,提高苏州教育质量。
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吴江获评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的老师有“姑苏教育名家”薛法根和管建刚,“姑苏教育领军人才”杨勇诚、唐琴、娄小明、姚虎雄和管建刚,“姑苏教育紧缺人才郭建理、王继良和孙四周。
2015年吴江获评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教师
管建刚,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姑苏教育名家。2007年7月,《小学语文教师》报道《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3月、5月、6月,《小学语文教师》的报道《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的大讨论》和《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的再讨论》,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9月,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以15个页码进行了专题转载;2015年10月,又以20个页面专题转载了管建刚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系列文章。管建刚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当代教育家》等杂志的封面人物。
管老师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先后出版《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等。其中,《不做教书匠》获2011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获评2012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一线教师》入选2012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教师成长的秘密》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入选2015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姚虎雄,吴江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姑苏教育领军人才、长三角地区科研标兵,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他崇尚“平等、民主”的教育文化,崇尚“儿童立场”的教育法则和“素养至上”的教育哲学,努力办“生动、大气”的教育。
近年来,姚虎雄依托学校的创新实践,潜心研究素养的形成理论,找到了“素养的秘密”,在国家新一轮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战略中走在了理论创新的前列。尤其是2009年起,学校推进“一师一卷”的考试改革,真正把考试权交给老师,实现教师教学的自明自断和自我完善,并以此为引爆点,推进学校“素养至上”的课程与教学整体改革,形成了以“学科关键素养”为主线的“核心素养”实践机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受到了包括教育部在内的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许,《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其专题报道。
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姚虎雄提出了“文化经营”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关怀人、激励人、成就人,而管理过程就是人本价值的智慧传导。2013年,《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专门为姚虎雄开设了文化经营专栏;2015年,《人民教育》多次刊载姚虎雄的管理经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他带领下的吴江实验小学也是名师辈出,教育成果丰硕,在全国义务教育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娄小明,盛泽实验小学美术教师,担任学校副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第二届吴江好人”。曾在区、市、省、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十余次,担任过江苏省基本功、全国“一师一优课”比赛评委。
近年来,娄小明开始探索小学美术“边际教学法”,逐渐提炼了“边际教学思想”——恰到好处的教学最有效,提炼出了“明快有力”的课堂特色,探索出“意动”—“心动”—“行动”—“灵动”的教学模式,撰写了专著《边际上的行走》,有150多篇教学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国美术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小学管理》等刊物上发表,在省级论文竞赛中获一等奖30余次,多篇文章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娄小明参加了“姑苏教育名家”薛法根的“组块教学”课题研究,在十余年的教育科研中,和老师们一起阅读、研究、实践,摸索出了盛泽实验小学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特等奖。他在教学之余积极辅导学生,编辑了学生优秀作品网页,编写了儿童美术校本教材。多名同学的作品获得了各级各类比赛奖项,登上了报纸杂志,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2015年,娄小明在吴江教育局的牵头下,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带领更多的老师在美术教育的道路上力行不止。他们整理地方教育资源、听评课、写生……力争把小学科做出大美丽。
唐琴,吴江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学校副校长;江苏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学、优秀共产党员,省教育厅“送培送教”、陕师大专家讲师团成员;曾十多次获全国、省、市评优课和各项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5次获得高三教学成果优良证书;多次参加省考试院《考试说明》修订工作、主持《江苏教育报》主题专栏。
2001年,唐琴开始探索“‘探究—建构’型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死去活来”的教学观,提炼出“情境中引导、合作中探究、亲历中建构”的课堂特色,归纳了“真厚活”的教学风格,探索出“进模出模、得‘意’忘‘形’”的教研范式,教学思想被收录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有50多篇教学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被人大书报中心全文转载。
2009年,唐琴领衔的唐秦名师工作室,以时代性价值取向为视角,把历史教育目标置于核心价值观的语境下,实现学术研究的下移、转化和通融,使学生在“做历史”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力量。一群“唐秦人”,通过“问史”论坛聚焦“价值担当”和“学术追求”,通过编撰《问史》展现研究成果和学术素养,在中国历史教育四大期刊上发布了主题沙龙、专题研讨、课例连载、团队建设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工作室成员在个性化的“成长规划”的推动下,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十年大发展,被省内外学科同行赞誉为“吴江现象”和“唐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