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扶贫路 一生泗阳情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6-02-29 10:27
1月21日,江苏省泗阳县大剧院。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周根表,与其他11名工作队队员走上主席台,接过了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县长刘海红颁发的“荣誉市民”证书。证书之外,徐勤忠还给队员们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幅由当地书法家书写的书法作品——“两年扶贫路,一生泗阳情”。
“在泗阳的时候,我‘常有一丝牵挂在吴江’,而回到了震泽,我又‘常有一丝牵挂在泗阳’了。”近日,回到吴江的震泽镇党委委员周根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节时,各微信群都很热闹,而他最关注的还是在泗阳扶贫挂职时加的微信群,“群里不仅有泗阳当地的领导干部,还有一同在泗阳挂职扶贫的同志,所以年初一一早起来,还是习惯性地去看看,就像在泗阳挂职时一样。”
风雪调研 精准扶贫开处方
时隔两年,周根表仍清楚地记得初到泗阳的那一天,“2014年2月17日,泗阳下着大雪,还真不是一般的冷。”
尽管恰逢大雪天,但周根表与其他扶贫的同志到了泗阳后,还是立即展开了调研工作。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对于生活在苏南鱼米之乡的周根表而言,扶贫开发工作可谓是一项全新工作,“要在两年内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后方单位交给的帮扶工作任务,光靠了解、掌握帮扶工作相关政策是不行的,还必须了解当地情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出具体的‘扶贫’方子,才能实实在在地完成精准扶贫任务,才能实实在在地为泗阳群众谋福祉。”
如此,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周根表与其他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一道,冒着风雪,深入田间地头,摸清底数、了解诉求。
“面上掌握概况、点上剖析原因、会上听群众心声,结合帮扶实情,我们确定将有限的帮扶资金重点用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等帮扶项目上。”周根表说,精准扶贫,有的放矢,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解决泗阳经济薄弱村和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问题。
雪中送炭 贫困家庭奔小康
2013年1月11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泗阳成子湖周边地区专题调研扶贫开发时强调,“要加大‘五方挂钩’帮扶力度,唱好大合唱,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泗阳,吴江负责帮扶高渡镇镇北村、南大滩村,卢集镇潘集村、谷嘴村,八集乡大石渡村。 “2015年底,吴江负责帮扶的这些地区,低收入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必须达4000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实现新‘八有’目标,所有村必须建成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周根表说,按照2014年初制定的计划,吴江规划援建帮扶项目32个,投入帮扶资金915万元,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3个、“家门口”就业厂房项目3个、农业产业项目2个、公益服务项目17个。
2015年底,吴江帮扶的经济薄弱村贫困户达到了脱贫标准、村基本实现新“八有”目标。高渡镇、八集乡“家门口”就业厂房及卢集镇连栋塑料大棚项目,为近200个扶贫户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月薪2000元左右;援建的荣发草坪基地,平均每天用工60人,平均工资70元,实现“一人务工一家脱贫”的帮扶目标。
从兴办民生实事看,高渡镇镇北村“九位一体”、高渡的新建村部、八集乡村部改造及村部四周环境整治等项目,为村民提供了集中活动场所,凝聚了村民合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高渡镇、卢集镇、八集乡出庄道路铺设,八集乡生产桥建设,八集乡大石渡村路灯安装等项目建设,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高渡镇防渗渠建设,使农田发展成旱涝保收田;高渡中学设施改造、新建高渡镇镇北村幼儿园、八集乡大石渡村小学及幼儿园设施改造等,为泗阳下一代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生活环境;援建高渡镇100万元敬老院实施改造项目,实现了老有所依有所养。
从带动区域发展看,目前吴江工业园区入驻超亿元企业12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5家,有力地支援了泗阳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工作,促进了泗阳经济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以高渡镇镇北村为例,村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村集体由过去的负债、零收入一跃为‘富村’,无钱办事的窘境没了,支出有了着落,办事也有了底气。”周根表说,扶贫不仅给了村里说话的底气,也为村里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镇北村幼儿园落成时,村支书李勇激动不已,镇北村下一代起步的优越环境,让这个村支书看到了更远的希望。”
牵手后方 吴江活水润泗阳
帮扶工作队的后方单位是队员们的娘家,定期向后方单位汇报工作,争取后方党委和领导的支持、理解,营造良好帮扶的氛围,是队员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吴江对于泗阳的帮扶工作非常重视。”周根表说,队员们掌握了扶贫政策、了解了当地实情、确定了扶贫方案,但如果离开了后方的支持,一切仍是空谈。
自2008年以来,吴江区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125万元,通过村企挂钩、南北结对,援助了泗阳南刘集乡、高渡镇、八集乡12个经济薄弱村的建设,实施了标准化厂房、教育基础设施、养老院、村卫生室及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各个方面帮扶项目62个,而这些项目,都已成为泗阳的示范扶贫项目。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江区领导共有268人次深入泗阳,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吴江区政府有114人次到泗阳现场办公。”周根表说,2015年“扶贫日”活动期间,吴江区政府被省表彰为“挂钩帮扶先进单位”,2014—2015年两年期满考核中,吴江区政府再次被省表彰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扶贫也不局限于政府层面,吴江当地的商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也分期分批前往泗阳投资考察,“吴江对泗阳新一轮的扶贫工作已经展开,相信在吴江活水的滋润下,到了2017年,泗阳群众办事说话时,会有更足的底气,而到了2019年,泗阳乃至全省的经济薄弱区域,都将全面实现小康。”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周根表,与其他11名工作队队员走上主席台,接过了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县长刘海红颁发的“荣誉市民”证书。证书之外,徐勤忠还给队员们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幅由当地书法家书写的书法作品——“两年扶贫路,一生泗阳情”。
“在泗阳的时候,我‘常有一丝牵挂在吴江’,而回到了震泽,我又‘常有一丝牵挂在泗阳’了。”近日,回到吴江的震泽镇党委委员周根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节时,各微信群都很热闹,而他最关注的还是在泗阳扶贫挂职时加的微信群,“群里不仅有泗阳当地的领导干部,还有一同在泗阳挂职扶贫的同志,所以年初一一早起来,还是习惯性地去看看,就像在泗阳挂职时一样。”
风雪调研 精准扶贫开处方
时隔两年,周根表仍清楚地记得初到泗阳的那一天,“2014年2月17日,泗阳下着大雪,还真不是一般的冷。”
尽管恰逢大雪天,但周根表与其他扶贫的同志到了泗阳后,还是立即展开了调研工作。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对于生活在苏南鱼米之乡的周根表而言,扶贫开发工作可谓是一项全新工作,“要在两年内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后方单位交给的帮扶工作任务,光靠了解、掌握帮扶工作相关政策是不行的,还必须了解当地情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出具体的‘扶贫’方子,才能实实在在地完成精准扶贫任务,才能实实在在地为泗阳群众谋福祉。”
如此,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周根表与其他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一道,冒着风雪,深入田间地头,摸清底数、了解诉求。
“面上掌握概况、点上剖析原因、会上听群众心声,结合帮扶实情,我们确定将有限的帮扶资金重点用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等帮扶项目上。”周根表说,精准扶贫,有的放矢,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解决泗阳经济薄弱村和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问题。
雪中送炭 贫困家庭奔小康
2013年1月11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泗阳成子湖周边地区专题调研扶贫开发时强调,“要加大‘五方挂钩’帮扶力度,唱好大合唱,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泗阳,吴江负责帮扶高渡镇镇北村、南大滩村,卢集镇潘集村、谷嘴村,八集乡大石渡村。 “2015年底,吴江负责帮扶的这些地区,低收入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必须达4000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实现新‘八有’目标,所有村必须建成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周根表说,按照2014年初制定的计划,吴江规划援建帮扶项目32个,投入帮扶资金915万元,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3个、“家门口”就业厂房项目3个、农业产业项目2个、公益服务项目17个。
2015年底,吴江帮扶的经济薄弱村贫困户达到了脱贫标准、村基本实现新“八有”目标。高渡镇、八集乡“家门口”就业厂房及卢集镇连栋塑料大棚项目,为近200个扶贫户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月薪2000元左右;援建的荣发草坪基地,平均每天用工60人,平均工资70元,实现“一人务工一家脱贫”的帮扶目标。
从兴办民生实事看,高渡镇镇北村“九位一体”、高渡的新建村部、八集乡村部改造及村部四周环境整治等项目,为村民提供了集中活动场所,凝聚了村民合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高渡镇、卢集镇、八集乡出庄道路铺设,八集乡生产桥建设,八集乡大石渡村路灯安装等项目建设,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高渡镇防渗渠建设,使农田发展成旱涝保收田;高渡中学设施改造、新建高渡镇镇北村幼儿园、八集乡大石渡村小学及幼儿园设施改造等,为泗阳下一代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生活环境;援建高渡镇100万元敬老院实施改造项目,实现了老有所依有所养。
从带动区域发展看,目前吴江工业园区入驻超亿元企业12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5家,有力地支援了泗阳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工作,促进了泗阳经济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以高渡镇镇北村为例,村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村集体由过去的负债、零收入一跃为‘富村’,无钱办事的窘境没了,支出有了着落,办事也有了底气。”周根表说,扶贫不仅给了村里说话的底气,也为村里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镇北村幼儿园落成时,村支书李勇激动不已,镇北村下一代起步的优越环境,让这个村支书看到了更远的希望。”
牵手后方 吴江活水润泗阳
帮扶工作队的后方单位是队员们的娘家,定期向后方单位汇报工作,争取后方党委和领导的支持、理解,营造良好帮扶的氛围,是队员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吴江对于泗阳的帮扶工作非常重视。”周根表说,队员们掌握了扶贫政策、了解了当地实情、确定了扶贫方案,但如果离开了后方的支持,一切仍是空谈。
自2008年以来,吴江区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125万元,通过村企挂钩、南北结对,援助了泗阳南刘集乡、高渡镇、八集乡12个经济薄弱村的建设,实施了标准化厂房、教育基础设施、养老院、村卫生室及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各个方面帮扶项目62个,而这些项目,都已成为泗阳的示范扶贫项目。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江区领导共有268人次深入泗阳,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吴江区政府有114人次到泗阳现场办公。”周根表说,2015年“扶贫日”活动期间,吴江区政府被省表彰为“挂钩帮扶先进单位”,2014—2015年两年期满考核中,吴江区政府再次被省表彰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扶贫也不局限于政府层面,吴江当地的商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也分期分批前往泗阳投资考察,“吴江对泗阳新一轮的扶贫工作已经展开,相信在吴江活水的滋润下,到了2017年,泗阳群众办事说话时,会有更足的底气,而到了2019年,泗阳乃至全省的经济薄弱区域,都将全面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