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 敢闯敢拼敢担当——记平望镇莺湖村党委书记沈春观
来源:
《吴江日报》2016年1月6日04版
发布时间:2016-01-06 10:03
1997年,沈春观担任平望镇莺湖村书记,他兢兢业业工作,一心带领群众致富,莺湖村村级收入从不足2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600万元,莺湖村也从一个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的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20万元到600万元 他建起村里的“聚宝盆”
1997年,莺湖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柏油路,没有自来水,村民甚至需要划船2小时才能到达自家的承包田种地。当时,周边地区没有人家愿意将女儿嫁进莺湖村。
为了增加村里的收入,沈春观绞尽脑汁。当时莺湖村村级收入一年不足20万元,但负债却达到30万元。为了挖掘第一桶金,沈春观带领村民建了一些店面房,一部分卖出,一部分出租,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有了启动资金,村里通了自来水,3条村道也铺上了柏油。村里还建了两个污水处理厂,一年能赚100多万元。沈春观又主动与溪港村、端市村联系,三村联合建设集宿楼和厂房。村里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了复兴公墓。
经济发展了、百姓富裕了,沈春观又把目光放到了环境保护上。村里挖通了断头河,死水成了活水;臭水浜被填满,成了村民广场,上面健身器材应有尽有。现在的莺湖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冲在第一走在最后 抗洪一线奋战七昼夜
莺湖村四面环水,临近莺脰湖,因地势很低,防汛压力很大。每到汛期,村干部们都绷紧了防汛这根弦。
1999年发大水,当时平望境内平均水位达4.76米,而村里堤坝标高只有3.8米。沈春观带领村民们加固堤坝,他一口气能扛两个装满泥的编织袋。村民们见状也是热情高涨,很快堤坝上堆了三层编织袋,架起了80厘米高的防洪堤。
一天晚上,草荡刮起大风,因编织袋湿滑,加固的堤坝被浪打开了一个缺口。险情发生后,沈春观扛起一根木桩就往决堤口冲去,在他的带领下,上百名村民自发往决堤处聚集,他们有的扛竹竿,有的搬水泥袋,有的人甚至将自家门板都扛上了。为了方便随时安排抗洪抢险事项,沈春观吃住都在办公室里,累了就和衣躺一会儿,饿了就泡上一包方便面。整整7天,沈春观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赢得了村民的尊敬。
痛定思痛,后来,村里一有资金,沈春观就组织兴修水利,现在的莺湖村已建有5个泵站,堤坝被修高至5.5米,囤积了几千吨泥土以备不时之需。
半夜办公服务村民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每年年终,沈春观都要统计一年来村民谁家造了新房、谁家有喜事、谁生了大病、谁有困难,莺湖村2170人,每家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村里刚建起店面房时,有位村民“常驻”沈春观办公室,想不出钱拿店面,见沈春观不答应,就在其办公室里边喝酒边骂人。原来这名村民的妻子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去世了,他受了打击后也不再管女儿,整天在外混日子。
虽然这名村民被劝走了,但对这一家人,沈春观始终放不下心。在沈春观的帮助下,村里连续资助他家10多年,该村民的女儿考上大学后没钱读书,沈春观就联系了一家企业结对助学。现在该村民的女儿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沈春观也终于放下心来。
只要一有时间,沈春观就会开着车在村里转转。哪条路上有个小坑,哪里垃圾较多,哪儿的灯不亮了,他总能第一个发现。半夜里,沈春观也经常接到电话,村民一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村民老沈晚上把汽车开进了稻田,沈春观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送他去医院;村民小毛下夜班回家,电瓶车撞上了水泥柱,打电话给沈春观,他连夜给水泥桩贴上了反光标贴,换掉了附近坏掉的路灯灯泡,忙到凌晨才回家;村民反映水泥路上有钢筋戳了出来,沈春观连夜带人把路面整平。沈春观总说,自己多做一点,老百姓就能多方便一些。
感悟
我要用真心来做好村书记这份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凡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沈春观
从20万元到600万元 他建起村里的“聚宝盆”
1997年,莺湖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柏油路,没有自来水,村民甚至需要划船2小时才能到达自家的承包田种地。当时,周边地区没有人家愿意将女儿嫁进莺湖村。
为了增加村里的收入,沈春观绞尽脑汁。当时莺湖村村级收入一年不足20万元,但负债却达到30万元。为了挖掘第一桶金,沈春观带领村民建了一些店面房,一部分卖出,一部分出租,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有了启动资金,村里通了自来水,3条村道也铺上了柏油。村里还建了两个污水处理厂,一年能赚100多万元。沈春观又主动与溪港村、端市村联系,三村联合建设集宿楼和厂房。村里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了复兴公墓。
经济发展了、百姓富裕了,沈春观又把目光放到了环境保护上。村里挖通了断头河,死水成了活水;臭水浜被填满,成了村民广场,上面健身器材应有尽有。现在的莺湖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冲在第一走在最后 抗洪一线奋战七昼夜
莺湖村四面环水,临近莺脰湖,因地势很低,防汛压力很大。每到汛期,村干部们都绷紧了防汛这根弦。
1999年发大水,当时平望境内平均水位达4.76米,而村里堤坝标高只有3.8米。沈春观带领村民们加固堤坝,他一口气能扛两个装满泥的编织袋。村民们见状也是热情高涨,很快堤坝上堆了三层编织袋,架起了80厘米高的防洪堤。
一天晚上,草荡刮起大风,因编织袋湿滑,加固的堤坝被浪打开了一个缺口。险情发生后,沈春观扛起一根木桩就往决堤口冲去,在他的带领下,上百名村民自发往决堤处聚集,他们有的扛竹竿,有的搬水泥袋,有的人甚至将自家门板都扛上了。为了方便随时安排抗洪抢险事项,沈春观吃住都在办公室里,累了就和衣躺一会儿,饿了就泡上一包方便面。整整7天,沈春观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赢得了村民的尊敬。
痛定思痛,后来,村里一有资金,沈春观就组织兴修水利,现在的莺湖村已建有5个泵站,堤坝被修高至5.5米,囤积了几千吨泥土以备不时之需。
半夜办公服务村民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每年年终,沈春观都要统计一年来村民谁家造了新房、谁家有喜事、谁生了大病、谁有困难,莺湖村2170人,每家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村里刚建起店面房时,有位村民“常驻”沈春观办公室,想不出钱拿店面,见沈春观不答应,就在其办公室里边喝酒边骂人。原来这名村民的妻子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去世了,他受了打击后也不再管女儿,整天在外混日子。
虽然这名村民被劝走了,但对这一家人,沈春观始终放不下心。在沈春观的帮助下,村里连续资助他家10多年,该村民的女儿考上大学后没钱读书,沈春观就联系了一家企业结对助学。现在该村民的女儿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沈春观也终于放下心来。
只要一有时间,沈春观就会开着车在村里转转。哪条路上有个小坑,哪里垃圾较多,哪儿的灯不亮了,他总能第一个发现。半夜里,沈春观也经常接到电话,村民一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村民老沈晚上把汽车开进了稻田,沈春观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送他去医院;村民小毛下夜班回家,电瓶车撞上了水泥柱,打电话给沈春观,他连夜给水泥桩贴上了反光标贴,换掉了附近坏掉的路灯灯泡,忙到凌晨才回家;村民反映水泥路上有钢筋戳了出来,沈春观连夜带人把路面整平。沈春观总说,自己多做一点,老百姓就能多方便一些。
感悟
我要用真心来做好村书记这份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凡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沈春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