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手记(六)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5-12-28 11:13
努力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朱振康
今年3月,我有幸来到古镇震泽挂职。震泽是我高中学习的所在地,平时经常从电视里关注震泽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毕业后很少有机会回来,这是一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刚到震泽的我,第一件事就是走一走震泽镇,看一看古镇新风貌。我找回了对震泽的熟悉感觉,更幸运地来到2015年初成立的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挂职。
震泽蚕丝文化历史厚重,丝绸一向是震泽的名片,未来也足以成为震泽的闪光点。“一带一路”战略出台后,亟须建设的,就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一座桥梁。作为产业园办公室的一员,我首先投入更多的时间,收集震泽丝绸的点点滴滴,对震泽丝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几个月中,我目睹了同事们辛勤工作,企业家们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振兴震泽丝绸。丝绸产业,在镇领导“一根丝”的理念下,正努力逐渐包裹成美白亮丽的蚕蛹,期待未来破蛹而出。
一、提高责任感,才能保持热情
我刚到工作岗位上时,对丝绸产业不熟悉,观察周围同事,有经济工作的老手,有丝绸产业的行家,于是认识到自己有很大的不足。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随身带着震泽过去几年的丝绸产业报告,在领导和同事的带领下前往“太湖雪”、“丝立方”等企业调研。在大家的悉心指导下,几次工作会后,我逐渐了解到震泽丝绸秉持“专注一根丝、做精一根丝、做美一根丝”理念的发展历程,对震泽丝绸“工、商、文、旅、农”全面发展有了自己的理解。
丝创园场馆尚未开始硬件建设的时候,我每天的工作,更多的是收集资料,联系企业,交流经验,撰写工作汇报,还有就是和同事们聊聊对产业园未来的想法。繁琐而细致的日常工作并没有磨去同事们的热情,他们每天都像新手一样保持对丝绸产业信息的敏感,每次说起震泽丝绸,他们都像说起自家孩子一样如数家珍。当我身处其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丝绸的热爱,也是对这一方水土的热爱,更是把丝绸产业发展视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面对常规工作,更要坚持创新
震泽丝绸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震泽是全国唯一的国家4A级蚕丝古镇主题旅游景区,从明清时期全国闻名的“蚕乡丝市”,到现在的“中国蚕丝之乡”,丝绸产业和蚕丝文化在震泽齐足并驰,震泽丝绸正代表苏州丝绸驰名中国,并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推介震泽丝绸是丝创园的一项常规工作。起初,我们使用了“宣传单加名片”的常规推介做法,但效果并不明显。今年4月参加2015年苏州创博会时,丝创园展台迎来了很多观众,宣传单所剩无几,但并没受到相应的关注。经过讨论,我们和苏州丝绸博物馆进行了联系,借助他们在山塘河的一个宣传点,放入震泽丝绸产品,进行丝创园的宣传推介,没多久就接到了好几家设计公司的咨询电话。
常规工作,其实意味着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等待挖掘和尝试。常规工作也可以推陈出新,丝创园就在这样的状态中成长。
三、工作中的困难,主动出击才能解决
安全重如泰山。丝创园场馆建设开始后,我们的工作渐渐具体了很多。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新建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加上蚕丝文化博物馆和蚕桑科技生态园的同期建设,工程量很大,预计2016年8月交付使用,时间紧张。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轮流走工地,每天查看工程记录,定期汇报工程建设情况,确保丝创园硬件建设的顺利进行。
有形的园区建设要抓紧,无形的园区建设更需要紧紧把握机会。去年,震泽与法国ID工业项目部联系,约定ID工业项目部今年来华洽谈丝绸产业合作。产业园成立后,前期工作落在我们办公室身上。为了弥补中法约13个小时的时差,每天与法方的电子邮件联系都必须在晚上进行。为了保障会谈成行,我们加班加点,保持联系畅通。终于,法方总监米歇尔先生11月来到了震泽,会谈顺利完成,并把调查欧洲市场消费需求、改良产品、试生产、试销售、设计师培训等合作内容提上了日程。
工作是上级交派的,但机会不是。在每一次工作中掌握主动,才能把握机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过去,震泽是丝绸古镇,未来,震泽依然是丝绸名镇。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努力建设硬件,积极打造平台,逐渐搭建起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基层经验是最好的成长良药。(作者系区委党校继续教育科副科长,目前在震泽镇挂职)
震泽蚕丝文化历史厚重,丝绸一向是震泽的名片,未来也足以成为震泽的闪光点。“一带一路”战略出台后,亟须建设的,就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一座桥梁。作为产业园办公室的一员,我首先投入更多的时间,收集震泽丝绸的点点滴滴,对震泽丝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几个月中,我目睹了同事们辛勤工作,企业家们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振兴震泽丝绸。丝绸产业,在镇领导“一根丝”的理念下,正努力逐渐包裹成美白亮丽的蚕蛹,期待未来破蛹而出。
一、提高责任感,才能保持热情
我刚到工作岗位上时,对丝绸产业不熟悉,观察周围同事,有经济工作的老手,有丝绸产业的行家,于是认识到自己有很大的不足。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随身带着震泽过去几年的丝绸产业报告,在领导和同事的带领下前往“太湖雪”、“丝立方”等企业调研。在大家的悉心指导下,几次工作会后,我逐渐了解到震泽丝绸秉持“专注一根丝、做精一根丝、做美一根丝”理念的发展历程,对震泽丝绸“工、商、文、旅、农”全面发展有了自己的理解。
丝创园场馆尚未开始硬件建设的时候,我每天的工作,更多的是收集资料,联系企业,交流经验,撰写工作汇报,还有就是和同事们聊聊对产业园未来的想法。繁琐而细致的日常工作并没有磨去同事们的热情,他们每天都像新手一样保持对丝绸产业信息的敏感,每次说起震泽丝绸,他们都像说起自家孩子一样如数家珍。当我身处其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丝绸的热爱,也是对这一方水土的热爱,更是把丝绸产业发展视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面对常规工作,更要坚持创新
震泽丝绸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震泽是全国唯一的国家4A级蚕丝古镇主题旅游景区,从明清时期全国闻名的“蚕乡丝市”,到现在的“中国蚕丝之乡”,丝绸产业和蚕丝文化在震泽齐足并驰,震泽丝绸正代表苏州丝绸驰名中国,并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推介震泽丝绸是丝创园的一项常规工作。起初,我们使用了“宣传单加名片”的常规推介做法,但效果并不明显。今年4月参加2015年苏州创博会时,丝创园展台迎来了很多观众,宣传单所剩无几,但并没受到相应的关注。经过讨论,我们和苏州丝绸博物馆进行了联系,借助他们在山塘河的一个宣传点,放入震泽丝绸产品,进行丝创园的宣传推介,没多久就接到了好几家设计公司的咨询电话。
常规工作,其实意味着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等待挖掘和尝试。常规工作也可以推陈出新,丝创园就在这样的状态中成长。
三、工作中的困难,主动出击才能解决
安全重如泰山。丝创园场馆建设开始后,我们的工作渐渐具体了很多。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新建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加上蚕丝文化博物馆和蚕桑科技生态园的同期建设,工程量很大,预计2016年8月交付使用,时间紧张。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轮流走工地,每天查看工程记录,定期汇报工程建设情况,确保丝创园硬件建设的顺利进行。
有形的园区建设要抓紧,无形的园区建设更需要紧紧把握机会。去年,震泽与法国ID工业项目部联系,约定ID工业项目部今年来华洽谈丝绸产业合作。产业园成立后,前期工作落在我们办公室身上。为了弥补中法约13个小时的时差,每天与法方的电子邮件联系都必须在晚上进行。为了保障会谈成行,我们加班加点,保持联系畅通。终于,法方总监米歇尔先生11月来到了震泽,会谈顺利完成,并把调查欧洲市场消费需求、改良产品、试生产、试销售、设计师培训等合作内容提上了日程。
工作是上级交派的,但机会不是。在每一次工作中掌握主动,才能把握机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过去,震泽是丝绸古镇,未来,震泽依然是丝绸名镇。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努力建设硬件,积极打造平台,逐渐搭建起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基层经验是最好的成长良药。(作者系区委党校继续教育科副科长,目前在震泽镇挂职)

(图为朱振康(右)在吴江丝绸产业创意园场馆工地工作)
基层挂职不挂“空挡”
王象世
一、小纠纷,大学问
记载时间:2015年6月18日
早上刚一上班,七都镇社会管理办公室的电话铃突然响起,原来是七都镇东风村两户居民因为公共出行通道问题引发纠纷,要求协助调解。当时办公室已经有几起矛盾纠纷在调解了,我便主动请缨,前往处理。
来到调解地点,两户人家立即围着我,争着向我说情况、道委屈。我先让大家冷静下来,接着了解到,发生纠纷的两家人家原有土地分界标志因为新建房屋后已经不存在,关于公共场地和出行通道如何划分和建立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经过所在村委会和社区民警的几次调解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遂请求镇社会管理办公室协助调解。经过现场查看,我发现原有标志物确实已经不在了,因此两家人家各执一词,都说对方占用了自家的空间。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把有争议的土地“拆分”开来,利用现有的证据,一块一块地进行权属划分。
天气越发阴沉,雨滴也越来越大,双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几个小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场调解进入到最后焦点问题——两家人家围墙如何浇筑。这个时候,一方的老人突然冲到调解现场,不仅认为对方的建设区域侵占了自家原有土地,并将两家几年来的琐事矛盾一一说了出来,而且越说越激动,导致两户人家关系又紧张起来,话题也越说越远。我赶紧在中间拦住双方,通过耐心劝说,将一方老人请回屋里,并要双方各派一个代表来处理这件事情。中午12点,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脸上露出了笑容。在七都镇东风村办事大厅里,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一段时间后,我对调解进行回访,两户人家已不再争吵,纷纷表示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邻里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工作体会:一些农村纠纷虽小,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小纠纷里有大学问。要尽量寻找一种双方都能体面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解,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不伤和气的氛围中妥善解决纠纷,使双方摒弃前嫌,握手言和。同时,调解过程也是一个宣传教育的契机,有些纠纷双方往往过分“以我为中心”,诉求有些偏激。调解时,适度进行一下道德法治教育,使纠纷双方提高法治意识,言行符合公序良俗的道德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矛盾纠纷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村村通”,保民生
记载时间:2015年12月10日
在机关工作时,技防建设是我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区各区镇主要道路、重点路口、镇(区)公共场所等技防建设明显加强,这些区域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广大农村地区技防投入明显滞后,农村盗窃现象频繁发生,并影响破案率。为此,区委政法委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村村通”计划,即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自然村(组)主要出入口、内部主要交叉路口和治安复杂地段安装监控探头,努力实现农村地区技防监控设施全覆盖,进一步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公众安全感。我来到基层挂职,可以说正好是落实这一计划的大好机会。
七都镇处在江浙交界区,界线长、路口多,人员出入频繁杂乱。我首先对农村技防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然后,认真制定实施计划,多次与村(社区)负责人、派出所和建设单位等沟通研究,确定资金来源,选择最佳建管方式。为了确保每个村(社区)不留死角,每个监控发挥最大作用,切实达到“村村通”的效果,我与施工人员一起走遍村(社区)里每条小路、每个路口,认真讨论研究,一个个明确监控点位,并按计划进度进行施工。
第一批太浦闸、联强、庙港、渔村共4个村(社区)“村村通”技防建设已于8月初完成。第二批吴溇村、隐读村、丰田村、东庙桥村和第三批光荣、丰民、开明、七都共8个村(社区)已于11月全面完成。第四批双塔桥、望湖、东风共3个村(社区)本月也将完成。预计,今年共将完成321个点的技防监控。“村村通”计划实施以来,农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工作体会:通过开展“村村通”建设,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基层的扎实工作,再美好的计划都只是空中楼阁。基层工作是实实在在的,纸上谈兵行不通。每一个想法的最终落实,都需要脚踏实地去走,去看,去研究,去调查,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将工作做好。(作者系区委政法委综合治理科副科长,目前在七都镇挂职)
记载时间:2015年6月18日
早上刚一上班,七都镇社会管理办公室的电话铃突然响起,原来是七都镇东风村两户居民因为公共出行通道问题引发纠纷,要求协助调解。当时办公室已经有几起矛盾纠纷在调解了,我便主动请缨,前往处理。
来到调解地点,两户人家立即围着我,争着向我说情况、道委屈。我先让大家冷静下来,接着了解到,发生纠纷的两家人家原有土地分界标志因为新建房屋后已经不存在,关于公共场地和出行通道如何划分和建立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经过所在村委会和社区民警的几次调解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遂请求镇社会管理办公室协助调解。经过现场查看,我发现原有标志物确实已经不在了,因此两家人家各执一词,都说对方占用了自家的空间。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把有争议的土地“拆分”开来,利用现有的证据,一块一块地进行权属划分。
天气越发阴沉,雨滴也越来越大,双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几个小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场调解进入到最后焦点问题——两家人家围墙如何浇筑。这个时候,一方的老人突然冲到调解现场,不仅认为对方的建设区域侵占了自家原有土地,并将两家几年来的琐事矛盾一一说了出来,而且越说越激动,导致两户人家关系又紧张起来,话题也越说越远。我赶紧在中间拦住双方,通过耐心劝说,将一方老人请回屋里,并要双方各派一个代表来处理这件事情。中午12点,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脸上露出了笑容。在七都镇东风村办事大厅里,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一段时间后,我对调解进行回访,两户人家已不再争吵,纷纷表示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邻里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工作体会:一些农村纠纷虽小,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小纠纷里有大学问。要尽量寻找一种双方都能体面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解,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不伤和气的氛围中妥善解决纠纷,使双方摒弃前嫌,握手言和。同时,调解过程也是一个宣传教育的契机,有些纠纷双方往往过分“以我为中心”,诉求有些偏激。调解时,适度进行一下道德法治教育,使纠纷双方提高法治意识,言行符合公序良俗的道德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矛盾纠纷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村村通”,保民生
记载时间:2015年12月10日
在机关工作时,技防建设是我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区各区镇主要道路、重点路口、镇(区)公共场所等技防建设明显加强,这些区域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广大农村地区技防投入明显滞后,农村盗窃现象频繁发生,并影响破案率。为此,区委政法委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村村通”计划,即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自然村(组)主要出入口、内部主要交叉路口和治安复杂地段安装监控探头,努力实现农村地区技防监控设施全覆盖,进一步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公众安全感。我来到基层挂职,可以说正好是落实这一计划的大好机会。
七都镇处在江浙交界区,界线长、路口多,人员出入频繁杂乱。我首先对农村技防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然后,认真制定实施计划,多次与村(社区)负责人、派出所和建设单位等沟通研究,确定资金来源,选择最佳建管方式。为了确保每个村(社区)不留死角,每个监控发挥最大作用,切实达到“村村通”的效果,我与施工人员一起走遍村(社区)里每条小路、每个路口,认真讨论研究,一个个明确监控点位,并按计划进度进行施工。
第一批太浦闸、联强、庙港、渔村共4个村(社区)“村村通”技防建设已于8月初完成。第二批吴溇村、隐读村、丰田村、东庙桥村和第三批光荣、丰民、开明、七都共8个村(社区)已于11月全面完成。第四批双塔桥、望湖、东风共3个村(社区)本月也将完成。预计,今年共将完成321个点的技防监控。“村村通”计划实施以来,农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工作体会:通过开展“村村通”建设,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基层的扎实工作,再美好的计划都只是空中楼阁。基层工作是实实在在的,纸上谈兵行不通。每一个想法的最终落实,都需要脚踏实地去走,去看,去研究,去调查,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将工作做好。(作者系区委政法委综合治理科副科长,目前在七都镇挂职)

(图为王象世(左)查看“村村通”技防建设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