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党旗在血与火中高高飘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织在吴江谱写出一曲曲壮丽战歌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5-08-31 17:20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侵略上海。
在上海陷落后不久,吴江也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虽然日本侵略军在吴江的土地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但在沦陷区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和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吴江人民更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保家卫国,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上海陷落后不久,吴江也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虽然日本侵略军在吴江的土地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但在沦陷区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和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吴江人民更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保家卫国,抵抗日本的侵略。
党组织的筹备和争取抗日武装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江北的洪泽湖地带、江南的太湖地带和沿江沿海一切敌人占领区域的港汊地带,都应该好好地组织游击战争。”随后,皖南新四军军部、在上海的原中共中央特科情报组织及中共浙西党组织,先后到吴江开展工作。
1938年9月,中共党员庄绍侦受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派遣,从安徽省泾县回太湖边开展工作,到达严墓(现铜罗、青云、桃源一带),其任务是物色可靠对象,介绍他们去参加新四军,以扩大新四军队伍。
1937年,坚持在上海进行地下斗争的中共中央特科成立了自己的外围组织“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即“武抗”)。此时,1933年加入共产党,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的特科秘密党员王绍鏊(吴江同里人),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和声望,积极进行抗日活动。
1938年4月,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情报系统负责人徐强、高原委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东北抗日义勇军,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党的情报工作的李愈秋(又名陈显堂,化名丁秉成),到江浙太湖地区开展工作,争取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三四月间,根据特科党组织的指示,丁秉成通过统战关系与游击队长郝道生建立联系。经协商,游击队长郝道生同意接收“武抗”会员刘子荣、江军、于大桢、章燕、沈润泉等人编入部队。
中共吴江支部的建立及活动
1939年5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上级指示,中共吴江支部在严墓车家坝建立,丁秉成任书记,组织委员为张琼英,宣传委员是施光华。不久,又建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武抗”吴江支部,丁秉成兼任支部书记,张琼英、施光华、刘子荣、华大闲任支部委员。“武抗”成员编成了若干小组,在党与“武抗”支部的领导下,在政工队和当地青年中发展会员。党支部在“武抗”会员中,培养先进分子,吸收为中共党员。
党支部成立后,积极从政治理论上对“武抗”会员进行培训,从上海秘密运来一批革命书籍,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及进步文艺小说《铁流》等,并且经常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武抗”以县政工队为立足点,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武抗”在吴江活动的时间虽短,但是它在吴江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培养了一批爱国家、爱人民、追求真理、有革命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青年骨干,他们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受到了切实的锻炼。
1939年2月,以顾玉良为书记、朱辉为组织部部长、徐洁身为宣传部部长、张之华为妇女部部长、黄炎为青年部部长、彭林为军事部部长的中共浙西特委成立。1940年10月,中共浙西特委以京(南京)杭(杭州)国道为界分路东特委和路西特委,吴江县严墓地区原属浙西特委领导的党组织,改由路东特委领导。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江北的洪泽湖地带、江南的太湖地带和沿江沿海一切敌人占领区域的港汊地带,都应该好好地组织游击战争。”随后,皖南新四军军部、在上海的原中共中央特科情报组织及中共浙西党组织,先后到吴江开展工作。
1938年9月,中共党员庄绍侦受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派遣,从安徽省泾县回太湖边开展工作,到达严墓(现铜罗、青云、桃源一带),其任务是物色可靠对象,介绍他们去参加新四军,以扩大新四军队伍。
1937年,坚持在上海进行地下斗争的中共中央特科成立了自己的外围组织“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即“武抗”)。此时,1933年加入共产党,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的特科秘密党员王绍鏊(吴江同里人),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和声望,积极进行抗日活动。
1938年4月,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情报系统负责人徐强、高原委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东北抗日义勇军,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党的情报工作的李愈秋(又名陈显堂,化名丁秉成),到江浙太湖地区开展工作,争取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三四月间,根据特科党组织的指示,丁秉成通过统战关系与游击队长郝道生建立联系。经协商,游击队长郝道生同意接收“武抗”会员刘子荣、江军、于大桢、章燕、沈润泉等人编入部队。
中共吴江支部的建立及活动
1939年5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上级指示,中共吴江支部在严墓车家坝建立,丁秉成任书记,组织委员为张琼英,宣传委员是施光华。不久,又建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武抗”吴江支部,丁秉成兼任支部书记,张琼英、施光华、刘子荣、华大闲任支部委员。“武抗”成员编成了若干小组,在党与“武抗”支部的领导下,在政工队和当地青年中发展会员。党支部在“武抗”会员中,培养先进分子,吸收为中共党员。
党支部成立后,积极从政治理论上对“武抗”会员进行培训,从上海秘密运来一批革命书籍,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及进步文艺小说《铁流》等,并且经常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武抗”以县政工队为立足点,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武抗”在吴江活动的时间虽短,但是它在吴江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培养了一批爱国家、爱人民、追求真理、有革命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青年骨干,他们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受到了切实的锻炼。
1939年2月,以顾玉良为书记、朱辉为组织部部长、徐洁身为宣传部部长、张之华为妇女部部长、黄炎为青年部部长、彭林为军事部部长的中共浙西特委成立。1940年10月,中共浙西特委以京(南京)杭(杭州)国道为界分路东特委和路西特委,吴江县严墓地区原属浙西特委领导的党组织,改由路东特委领导。
在日伪夹击中斗争迎接胜利
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吴江县知事公署也改称为吴江县政府(汪伪)。在十分不利的形势下,浙西和特科的同志在国民党县政府、县政工队及严墓农村逐步建立了立足基地,他们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坚持敌后斗争,发动群众,扩大抗日力量。
1940年夏秋,中共党员王化鹏(王听涛)、朱闻礼(曾又余)、陈友群等先后从浙江省政工队转入吴江县政工队,并在瑾下浜建立中共苏浙特别支部。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3月,驻严墓的浙西路东特委和吴兴县委机关,分别撤向浙江的南浔和双林。
1941年7月,日伪宣布在苏、常、太地区开始第一期“清乡”,吴江被列入第二期“清乡”范围。在白色恐怖的逆境中,我地下党组织顽强地坚持斗争。
1944年下半年,抗日战争形势已经有了根本好转。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淞沪地区的抗日战争方针转变为恢复扩大抗日根据地,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工作任务是配合大反攻,夺取大上海。
1945年8月9日,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命令。淞沪支队决定与苏浙军区部队会师吴江县震泽一带后进军上海。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11日,上海地区举行受降仪式。
吴江人民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无不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吴江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中共吴江地方党史(第一卷)》)
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吴江县知事公署也改称为吴江县政府(汪伪)。在十分不利的形势下,浙西和特科的同志在国民党县政府、县政工队及严墓农村逐步建立了立足基地,他们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坚持敌后斗争,发动群众,扩大抗日力量。
1940年夏秋,中共党员王化鹏(王听涛)、朱闻礼(曾又余)、陈友群等先后从浙江省政工队转入吴江县政工队,并在瑾下浜建立中共苏浙特别支部。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3月,驻严墓的浙西路东特委和吴兴县委机关,分别撤向浙江的南浔和双林。
1941年7月,日伪宣布在苏、常、太地区开始第一期“清乡”,吴江被列入第二期“清乡”范围。在白色恐怖的逆境中,我地下党组织顽强地坚持斗争。
1944年下半年,抗日战争形势已经有了根本好转。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淞沪地区的抗日战争方针转变为恢复扩大抗日根据地,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工作任务是配合大反攻,夺取大上海。
1945年8月9日,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命令。淞沪支队决定与苏浙军区部队会师吴江县震泽一带后进军上海。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11日,上海地区举行受降仪式。
吴江人民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无不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吴江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中共吴江地方党史(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