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花木兰”沈月箴:在日寇眼皮底下一次次完成任务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5-08-31 17:12
一个18岁的花季少女,为了国家不再蒙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辱,毅然走出家庭,加入敌后武装抗日的行列,后又担任起交通员、情报员的工作,从而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谍报传奇。她就是被柳亚子先生誉为“吴江花木兰”的沈月箴。历史学家李亚农曾有诗赠她:“绰约风姿锦绣才,当年秋瑾似重来。征人何幸沙场里,得见奇葩烂漫开。”应该说这是对沈月箴最公正和贴切的评价。
沈月箴,原名沈月珍,1920年出生于吴江县平望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吴江爱国青年纷纷响应号召赴前线抗日。不久,从前线上撤下了大批伤员运到吴江。沈月箴闻听后马上报名参加县护士训练班,培训一结束她就留在吴江担任救护工作。11月,平望沦陷。沈月箴安身的住房也被日寇炸毁,不得不随父到黎里避难,寄居于表兄毛啸岑、毛海涛家。
在那儿,沈月箴认识了进步青年金大鹏等。课余时间,她经常与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时局,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同时,她还抽空阅读了大量的左翼文学作品,爱国思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
此后,沈月箴到上海找到毛啸岑,经他介绍,并通过吴江同乡王绍鏊、王见的引荐,参加了中共情报系统领导的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即“武抗”),在中共地下党员丁秉成夫妇直接领导下工作。一个多月后,沈月箴受上级党组织的派遣回乡,以毛啸岑表妹的身份去找沈立群(沈是国民党委派的沦陷区吴江县地下县长,与毛啸岑相识),而后打入国民党吴江县政府内部,任办事员。她巧妙地周旋在吴江国民党上层人物之间,以获取情报,从此拉开了惊心动魄的敌后工作的序幕。
1938年10月后,沈月箴以国民党政府通讯员的身份,往来于吴江、宜兴之间。她传递国民党公文,为地下党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国民党反共情报。沈月箴在传递情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日寇岗哨的严密盘查,可她总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处理一次次突发事件,机智地在日寇眼皮底下一次次完成任务。
之后,沈月箴先后赴上海、香港、桂林等地区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均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抗战胜利后,沈月箴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疗养,但仍为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1955年7月,沈月箴因潘汉年冤案受到牵连,被关押一年多时间,至1956年底才被释放,身心备受折磨。1981年2月4日,沈月箴因患癌症不幸逝世,终年62岁。1982年12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为她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沈月箴的传奇人生坎坷曲折,她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沈月箴,原名沈月珍,1920年出生于吴江县平望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吴江爱国青年纷纷响应号召赴前线抗日。不久,从前线上撤下了大批伤员运到吴江。沈月箴闻听后马上报名参加县护士训练班,培训一结束她就留在吴江担任救护工作。11月,平望沦陷。沈月箴安身的住房也被日寇炸毁,不得不随父到黎里避难,寄居于表兄毛啸岑、毛海涛家。
在那儿,沈月箴认识了进步青年金大鹏等。课余时间,她经常与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时局,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同时,她还抽空阅读了大量的左翼文学作品,爱国思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
此后,沈月箴到上海找到毛啸岑,经他介绍,并通过吴江同乡王绍鏊、王见的引荐,参加了中共情报系统领导的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即“武抗”),在中共地下党员丁秉成夫妇直接领导下工作。一个多月后,沈月箴受上级党组织的派遣回乡,以毛啸岑表妹的身份去找沈立群(沈是国民党委派的沦陷区吴江县地下县长,与毛啸岑相识),而后打入国民党吴江县政府内部,任办事员。她巧妙地周旋在吴江国民党上层人物之间,以获取情报,从此拉开了惊心动魄的敌后工作的序幕。
1938年10月后,沈月箴以国民党政府通讯员的身份,往来于吴江、宜兴之间。她传递国民党公文,为地下党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国民党反共情报。沈月箴在传递情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日寇岗哨的严密盘查,可她总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处理一次次突发事件,机智地在日寇眼皮底下一次次完成任务。
之后,沈月箴先后赴上海、香港、桂林等地区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均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抗战胜利后,沈月箴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疗养,但仍为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1955年7月,沈月箴因潘汉年冤案受到牵连,被关押一年多时间,至1956年底才被释放,身心备受折磨。1981年2月4日,沈月箴因患癌症不幸逝世,终年62岁。1982年12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为她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沈月箴的传奇人生坎坷曲折,她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