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一片充满温情的创业热土——2015“吴江国际精英创业周”盛泽分会场活动侧记
来源: 《吴江日报》2015年7月17日盛泽周报02版       发布时间:2015-07-17 09:04
  7月11日,台风“灿鸿”带来的风雨阻挡不住创新创业的激情。42名来自海内外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校代表来到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与创新载体、区民营资本投资企业代表、区科技领军人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15年“吴江国际精英创业周”分会场活动。
  作为东道主,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充分展示了千年绸都的独特魅力,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一场见证传统与未来的旅行
  与上届相同,在开始正式的对接洽谈前,主办方仍精心安排了一条“丝绸之路”。
  在鼎盛宋锦文化馆,代表们看到了宋锦的“前世今生”。“这种对文化的传承很重要,一座城市需要一些文化、精神层面的特质,才能形成独特的城市魅力。”美籍华侨刘长年是一位抗癌药领域的专家,这是他第一次来盛泽,他说,拥有独特气质、魅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会比一般的普通城市更高。
  在恒力集团,代表们对盛泽纺织产业的科技水平、产业实力有了直观的认识。医学博士张爱莲对盛泽纺企积极推进技术革新,促进转型升级的做法十分赞赏。“现在企业与人才之间选择是双向的,优秀的人才图的不光是高薪。”张爱莲说,企业如果不能展现出自身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前进动力,无法长久留住有追求的优秀人才,而盛泽纺企在这方面展示出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强大的朝气,这让她印象深刻。
  一次创业与招贤共赢的“财智”联姻
  “我们团队研发的技术可以在现在的设备上直接实现,在保证特种纤维功能性的前提下,降低各项成本……”在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来自西南大学的敬凌霄教授正在推荐他的研发团队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纺纱生产线的改造技术。而京奕方面的代表不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双方聊得十分热烈。
  “我们公司目前在纱线的功能性、附加值的研发已接近现有技术的顶点,敬教授的想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京奕特纤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等洽谈会后,他们将邀请几位中意的高层次人才到他们公司进一步交流,寻找深化合作的机会。
  与京奕的情形有些类似,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也在寻求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在本次洽谈会上,公司代表、办公室主任潘阿志告诉记者,他们与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李刚博士达成了协议,引进他的“管状异形结构宋锦织物的制备及设备改造”项目。“根据我们之前的测试,经过技改后,每条生产线可以节约20%左右的成本。”潘阿志说。
  除了与鼎盛的合作,李刚博士此次还带来了另一项科研成果——“植入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制备及其装备产业化”项目。“许多人说,纺织业是夕阳产业,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很浅薄的认识。”李刚说,以他研究的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来说,自其问世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制开发。如心脏经编支撑装置、多层结构经编人造血管、经编纺织心脏瓣膜等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及生产体系,同时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和生产此类产品的机构和企业。“我国在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方面发展较快,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李刚告诉记者。
  一片充满温情的创业热土
  对于立志于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来说,什么最重要?好的项目?成熟的技术?充足的资金支持?吴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陈艳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后来者,于内,要拥有解决困难的耐心和长久坚持下去的毅力;于外,要有适合自身成长的土壤,有宽容、和谐的创业环境。
  “盛泽,正是这样一片充满温情的创业热土。”陈艳珍说,2012年,她和丈夫来到盛泽,决定在这里创业。他们创办了苏州棠华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带有纳米涂层技术的新面料。去年,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站到了上届“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的舞台上,向到场的投资方推荐自己的“高光泽超薄防钻绒羽绒服新材料研发”项目。
  “当时,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会不会得到认可,会不会签约,会不会实现产业化生产。”陈艳珍说,当时地方政府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2014年7月,陈艳珍经过推荐申报,被认定为吴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并获得100万元研发经费补贴;同年9月,她的公司通过江苏省科技民营企业认定,并被列入苏州市重点扶持小微科技企业培育发展的雏鹰计划;11月,在省创业大赛中,陈艳珍获得二等奖,并成为江苏省两个代表之一,走上全国大赛舞台。
  “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我们企业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合作伙伴也慕名而来。”目前,陈艳珍的公司已经和国内两家大型企业成功签约,并即将获得一家风投的注资,多年的努力即将结出累累硕果。“感谢区镇两级政府对我的支持,来到盛泽创业,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陈艳珍笑着说。